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何让人工智能参与到抗震救灾?

              ①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仅25秒,全国人民就已经收到了相关信息播报。惊讶之余,人们才知道,这是一个由“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自动编发的稿件。

              ②机器人写稿是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中的新贡献。就地震灾情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来看,人工智能占了上风,但是,就抗震和灾后重建等更大范围来看,人工智能是否还有更多的应用呢?这无疑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

              ③虽然人工智能写稿和发稿比记者快得多,但是,在有关地震原因、灾情分析、后果评估,甚至更长远的目标——地震预测和预报方面,人工智能现在还刚刚起步,有些方面甚至尚未涉足。例如,在对此次九寨沟地震的原因分析上,人工智能还不足以担当重任。人们对地震的消息需要完整性,即5个W,但人工智能写出的报道只能提供地震时间、地点、震中位置等信息,以及更进一步的震中的简介,地震发生地的地形、人口、经济情况,地震后的天气等,对于更深层次的地震成因以及地震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就难以解答。

              ④这些问题只有在后期通过记者采访或专家出面,根据专业知识和理论来分析,才能为公众答疑解惑。震后几个小时,国家地震局的专家解释了为何九寨沟会发生地震以及此次地震有多大后果。九寨沟地区原本是地震多发区域,地震震中位于岷江断裂、塔藏断裂和虎牙断裂附近。岷江断裂是西倾的全新世逆断裂。塔藏断裂和虎牙断裂是全新世断裂。发震构造推测为塔藏断裂南侧分支和虎牙断裂北段。

              专业人员还根据震中周边情况预测此次地震可能造成2.4万间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11.2万间房屋一般损坏,数十人至上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这个预测在震后灾情中得到初步验证。

              ⑥由此自然产生一个推论,既然专业人员可以在已有文献和数据基础上进行预测,人工智能为何不能呢?而且,在处理大数据上,人工智能更有优势。只需要教会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就有可能让其预测地震后果、分析地震原因,并触及到防震救灾的核心——地震的预报。

              ⑦尽管人工智能在精确分析、逻辑推理、预见性、依靠经验和举一反三上远不及人类,但是,让人工智能介入抗震救灾,至少也能成为人类的好帮手。

              (选自《百科知识 》2017年19期)

              (1) 本文开头写九寨沟县发生7级地震,有何作用?

                                                                                             

              (2) 为什么目前人工智能对于地震成因以及地震会造成的后果难以解答?

                                                                                            

              (3) 分析第⑤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结合原文,说说第⑤段划线句中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5) 让人工智能介入抗震救灾,地震的预报,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控制人类吗?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材料一】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历,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将这些大数据汇和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压、糖尿病 、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材料二】人工智能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一场彻头彻尾的人工智能革命,真切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做出预测: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 社会被少数精英阶层掌控。于是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终极恐惧,进入人类的集体思想——人工智能会控制人类吗?

            • 2.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如何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来。

                  ……

                  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1)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统筹方法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列举甲乙丙三种方法,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 不过4分钟”加下划线字“不过”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选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蚂蚁的本领》片断,完成下题。

                                             蚂蚁的本领

              ①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蚁的本领远不止于此。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就会修筑“公路”。亚马逊雨林中的蚁类,为躲避狂风暴雨,在树枝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②别看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就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在一起,根本谈不上有头脑和思想,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时居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一部活计算机。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备,其工程浩大令人惊叹:有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可达6米,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300层的摩天大厦。蚂蚁王国的这般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作,而工蚁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天知道,它们是怎样保持一致的?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现在地球上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但懂得施肥、收割,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园的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种植无收时还会向邻居借贷!

              ③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但蚂蚁不怕,甚至可以灭火!科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蚁穴顶上,开始它们似乎有点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只见无数蚂蚁前赴后继扑向火焰,用分泌出的蚁酸来灭火,经过66秒,一些蚂蚁牺牲了,但终于扑灭火焰。当再次重复这个实验时,它们只用了40秒钟将火扑灭,而且无一伤亡。

              ④蚂蚁,这种有着8000万年历史的“资深”家伙,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第二自然段中空缺处应填写的三个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文中加划线词语的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本文在说明蚂蚁的惊人本领时,是通过四个方面来具体表现的,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思考、谋算、筹划

              B.筹划、思考、谋算

              C.谋算、思考、筹划

              D.思考、筹划、谋算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一)


              人口与环境

              ①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已经有二三百万年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增长一直是很缓慢的。从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才明显加快起来。目前,地球上的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据统计,1990年世界人口达到了53亿。

              ②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世界人口的基本相似(如图)。以解放后为例,1949年我国人口为5.4亿,到1990年则增长为11.6亿,翻了一番还多。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

              ③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这些资源都需要从环境中获取。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必然要向环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然而,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样,人类不断扩大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便产生了尖锐的冲突。

              ④就拿耕地来说,耕地上生产的粮食是人类食品的主要来源,然而人类所拥有的耕地现状却不容乐观。地球表面的陆地大约只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0%,而耕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1%左右,并且可供开垦而尚未开垦的耕地已不多。与其他国家人均耕地面积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随着人口的增长,很多耕地变成了住宅用地,再加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因素,使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据统计,1951年,我国耕地有1.08亿公顷,人均耕地0.19公顷。到了1981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下降到0.99亿公顷,人均耕地也只有0.10公顷了。如果人口再无节制地增长下去,我国人多地少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峻。

              ⑤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A]我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例子。[B]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生活。但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和战争等原因,破坏了植被,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失调。[C]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山秃岭。[D]可见,人口过度增长是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

              ⑥为了人类世世代代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做到有计划地发展。

               (1)第④段加横线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它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第一部分(①至⑤段)的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十一岁的阳光   

              逼着自己撕开一丝眼缝,感觉还有些迷糊,少年毕竟是贪睡的,可转念一想,还得早些去学校,依拉的事是大事,万万不能耽搁。我揉揉眼,从床上爬起来。

              太阳把瑞丽江照得如金子般闪亮,晨风在江面飞过,一会儿钻进树丛里,一会儿钻进水汽中,一会儿钻进村寨里。我来到依拉家的竹楼下,大声叫:“依拉”。依拉下楼来时,眉皱皱的,我把手里的钱朝着她一扬,说:“ 依拉,一定没事的。”她抿着嘴羞涩地笑了,露出可爱的小虎牙。

              我们在路上遇到了班主任岩坎老师。依拉一直低着头,我竭力地抬起头来,说:“老师,依拉的爸爸去缅甸背玉石毛料,伤了脚,家里也没有钱让她读书,她快读不成书了……”岩坎老师说:“不怕不怕,我们一起想办法。”我说:“能不能把我的学费分一半出来给依拉缴学杂费,等以后有钱,再补上,好不好,老师?”我心里在想,现在依拉家里是拿不出钱的,我每个星期有生活费,可以慢慢省出来,不但可以替依拉缴上学费,还可以替她补上生活费。老师说:“艾傈,你们不用担心,我来想办法。”他的脸又转向依拉说:“没事的,学费我先给你垫着,好好读书就是了。你还这么小,不上学可不行。”我们两人不愿意老师这么做,因为老师也穷,我们是知道他家家境的。依拉不知道该怎么说,放声大哭起来。

              因为家里和学校隔得远,我们都是住在学校,星期天回家带上一周的粮食和菜,平时就自己做饭吃。一个人的饭菜两个人吃,我知道是不行的,得想想办法。该用什么办法给依拉找生活费,再把岩坎老师垫的钱还上?

              靠近公路边有一个工地,一群大妈在那里砸石子。我对依拉说:“这个我们能做呀!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把学杂费挣回来。”起初我们想,不就是砸个石子吗?多大的事!结果可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用力小了,砸不破;用力大了,一会儿就累了,还会把石子砸碎。另外,两只手得配合默契,要不石子会飞出老远;眼睛也得留神,一锤下去,有时砸不着石子,倒把自己的手砸得鲜血淋漓。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我们下午放学就去工地砸石子,每天干一个小时,再回去做饭、写作业。干了一星期,两个人得了六块钱,我们商量先给老师送去。

              第二天我们去送钱时,岩坎老师看到我们笑笑地说:“听说你们每天去砸石子,是不是很辛苦?”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辛苦、不辛苦……”老师问:“不好好读书,怎么想着去砸石子呢?”我鼓起勇气说:“老师,我们不能连累你给我们垫学费,我们想用自己的双手挣出来。”岩坎老师笑得更灿烂了:“好好好,你们这种自立精神值得表扬,只要不耽误学习就好,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只是这钱,老师不能收,就算我给你们的奖励吧!”

              那一年,我们都是11岁。                                              

              (1)联系全文,说说题目中“阳光”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写出一种,并说出它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说文中的“艾傈”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两位小女孩的求学经历,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不可貌相的火龙果

                 ①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在超市水果区看见火龙果那怪异的长相时,吃了一惊。不禁在心里暗暗描摹它妈妈的长相,该是高高大大的热带雨林植物吧。     

              ②第一次看到火龙果树时,又吃了一惊——火焰般炫目的火龙果,竟长在霸王鞭上!大概是火龙果孩子太大、太重,妈妈们的躯体全都耷拉下来,趴在简易木架上,不堪重负。只有艳红或青绿的火龙果,霸气地从绿茎中探出头来,注目我的惊讶。微甜爽口的火龙果,竟然是仙人掌科植物霸王鞭的果实!这浑身长满刺的家伙,竟然可以结出人人爱吃的水果!    

              ③其实,仙人掌科植物所结的果实,我第一个吃到的就是火龙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母子光系。北方人或许对霸王鞭不熟悉,但对仙人球都熟悉吧。嫁接仙人球的砧木就是霸王鞭---嫩生生、胖乎乎的绿茎上,有三四条突起的棱角,棱角上遍布着坚硬的刺,如同传说中的”霸王”手里挥舞的鞭子。

              ④老家在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的火龙果,在经历了高温、干旱、多风的磨砺后,逐渐练就了一身绝妙的生存技能。霸王鞭所做的第一步,是将浑身上下的叶子变身成坚硬的刺,一来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二来可以抵挡沙漠动物们饥渴的嘴巴。    

              ⑤接下来,霸王鞭将自己的根系长度变短,让其伸缩范围变广,目的是在下雨时,收集更多的雨水。不仅如此,他还努力长出气生根,以吸收空气中更多的水分。靠着这些游龙般的气生根,霸王鞭可以轻松的爬上岩石、沙堆以及任何超过它们身高的物体竭力收集阳光,汲取攀附物体上的营养,然后贮藏在自己厚厚的肉茎里。遇上干旱,这些存货就派上了用场。  

              ⑥沙漠里,白天气温太高,对于霸王鞭来说,选择白天开花,高温灼伤的不仅仅是娇嫩的花朵,还包括传种接代的伟业。那就夜晚开花吧,霸王鞭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晚上七点开始,看似笨拙的霸王鞭花苞徐徐打开,如玉如冰琢出的花瓣,一点点绽放。花朵很像昙花,是多层喇叭状,花蕊娇黄,花瓣洁白,花香雅致。只可惜,一朵花的美丽,只能维持一夜,天亮时便默默凋谢萎蔫。    

              ⑦刚刚爬上枝头的火龙果宝宝,是青绿色,隐在无数绿茎的中间,并不起眼。随着果实的长大,红色逐渐增多,当整个果实变成艳丽的玫红色,就是火龙果对沙漠动物们的宣告:“点心出笼了,快来享用吧!”它要用这些点心换取传播。

              ⑧火龙果的悉心设计,体现在果实的每个部分:“点心”的外表看似有鳞片,其实是光滑的,让动物果腹;将黑色细芝麻粒的种子,散布在浆状(胨状)果肉里,丝毫不影响味道和口感。即使部分种子被动物的牙齿磨碎了,火龙果也在所不惜,因为每个果实内含有数千乃至上万粒种子,前赴后继。不仅如此,火龙果还让种子具备了“穿越”功夫,能够在动物的肠胃内走一圈,而不被消化。于是,用火龙果填饱肚皮的动物,打着饱嗝转悠到其它地方便便时,就替火龙果远距离播了种,还顺带施了肥料......如此这般,火龙果代代相传。    

              ⑨现在我国南方乃至内地,都可以看到缀满火龙果的植株。不同的是,在原产地,火龙果靠蛾子和蝙蝠传粉,而在内地,必须要仰仗辛勤的果农。   

              ⑩火龙果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调动了沙漠动物的积极性,人类也逐渐成为它传播大军中的一员

              (1) 火龙果靠哪些技能在沙漠中生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品味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表达效果。

              靠着这些游龙般的气生根,霸王鞭可以轻松的爬上岩石、沙堆以及任何超过它们身高的物体竭力收集阳光,汲取攀附物体上的营养,然后贮藏在自己厚厚的肉茎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三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透物见人,透物见史

                                                       宫梓铭

              ①明正德年间的青花烛台,由四部分组成,最上端为蜡烛插口,外壁绘如意云头纹;其下为烛台细长支柱,中部绘圆形开光,开光内书写阿拉伯文,上下分别绘勾莲花枝纹及菱形纹。烛台上的阿拉伯文与传统纹饰,表现出阿拉伯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

              ②和这件烛台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件明正德的青花圆盖盒。盒外饰有8个圆形开光,内书阿拉伯文字,器底书“大明正德年制”。明正德瓷器上的阿拉伯、波斯文字多被书写在菱形或正方形或者圆形开光体构图内部,以使所书写的伊斯兰教教义醒目突出。

              ③明正德(1506—1521年)时期,是明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分水岭,即明代社会开始由之前的保守、沉闷逐渐走向革新、活跃,这决定了正德朝也是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这个转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青花瓷器,已成正德朝御窑瓷器中的大宗产品,所用青料有所改变。二是在器型上,逐渐摆脱了成化、弘治朝御窑瓷器胎体轻薄、造型较少、装饰疏朗等特点,而变得器物胎体趋于厚重、造型逐渐增多、装饰偏向繁缛等。比如正德朝御窑瓷器品种多达20多个,少于成化朝,但多于弘治朝,其中尤以孔雀绿釉青花、素三彩、孔雀绿釉瓷等取得的成就最高、最受人注目。在造型上,正德朝也比成化、弘治朝御窑青花瓷器丰富得多,因社会需求烧造的书房、客厅用器和寺庙供用的瓷器明显增多,比如烛台、笔架、插屏,也有绣墩、渣斗、叠盒等。

              ④而更值得深思的是,正德时的青花瓷为什么会有特殊的阿拉伯文与波斯文的装饰?这些装饰背后又有着怎样深远的文化联想?

              ⑤青花瓷的出现是中国瓷器生产传统的重大转变。宋代以来的丝绸之路上,商人从伊斯兰地区的心脏地带,将钴蓝色料运到中国。元代末期的工匠开始用它绘饰瓷器,这让中国境内与国际市场,引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艺术变革。新瓷器风格的创造与成功,表明了中国与西亚长距离的文化交流进入了新的时代,人类已知的“寰宇”结合成一个世界性的体系。虽然元青花瓷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但明代才将青花瓷确定为宫廷用瓷,并指定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烧造。青花瓷艺术在明代发展成熟,也在同一时期成为出口贸易瓷的大宗,在海外开疆拓土,影响深远。其中明永宣青花以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中国陶匠为伊斯兰客户制作青花瓷,西南亚陶匠仿制中国的青花瓷。两大文化传统万里相逢,彼此激荡,到了正德年间水乳交融。

              ⑥明代瓷器以阿拉伯文、波斯文为饰始见于永乐青花,但直到正德时期,才将大段《古兰经》箴言、圣训格言等字句,题写在器物上,具有宣扬宗教的意味。这反映了当时伊斯兰教的社会影响,当然也与明武宗朱厚照尊崇“清真”习俗有关。这类青花瓷器造型不同于明永宣时期仿伊斯兰造型瓷器,具有典型的中原器物风格。瓷器上大多书写“大明正德年制”官窑年款,属官窑器物。而永宣时期御器厂生产的饰有伊斯兰纹样的器物,虽为官窑生产,但器物上均无本朝年款。

              ⑦明朝是伊斯兰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回族在我国最终形成的时期。明政府对伊斯兰文化的积极态度,郑和下西洋与伊斯兰世界的广泛联系,使得双方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盛况。从这个角度看,明瓷中伊斯兰因素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自唐至明数百年间中国与伊斯兰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

              ⑧正如英国著名古陶瓷学者哈里·加纳所说,“中国陶瓷史表明,在特定时期里处于支配地位的宗教能对瓷器生产施加影响。”青花瓷代表了明代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白地蓝花的装饰效果寓意纯洁、高尚、凝重,非常适合穆斯林的审美需求。透物见人,透物见史,也许就是观者最大的乐趣和享受吧。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5日)

              (1) 阅读全文,说说正德朝成为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的原因是什么?

              (2) (1)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两大文化传统万里相逢,彼此激荡,到了正德年间水乳交融

              (2)读过此文后,如果有人要你判断一件明代的清花瓷是正德时期的还是永宣时期的。你将如何判断,请写出两种具体的判断方法。

              (3) 结合前后文分析一下第④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 7.

                 剪纸,一种生活艺术

              ①剪纸,顾名思义应该是纸张出现以后的产物。但历史资料表明,在造纸术发明前,古人便在金属薄片或皮革上剪刻花样。1966年,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了一件镂空刻花的皮革,是战国时代的遗物。汉代到唐代后,人们也把金银箔镂花贴在器皿上或铜镜的背面,用皮革制作刻花的礼冠等。纸张发明后,用纸剪刻花样就简便多了。南宋时,已出现了专门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很多,除了用于刺绣、雕花、印染等工艺。剪纸纹样还出现在器皿上,如茶盏和花瓶等。

              ②根据不同的用途和样式特点,剪纸可分为很多样式。比如窗花、墙花、顶棚花、门笺、喜庆花、鞋花、枕头花等。窗花,无疑剪纸艺术中的代表性种类。至于剪纸是何时贴上窗户的,难以考证。明朝吴之鲸撰写的《武林梵志》中说,五代十国吴越钱鏐时期,“时人常以关礼纸张之于窗”,这可能就是有关窗花的最早文字记载了。

              ③河北蔚县剪纸是剪纸中的代表,被誉为“中华民族一种美丽的象征符号”。相传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以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蔚县剪纸以剪纸项首位的身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10月,蔚县剪纸又名列中国剪纸之首,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④剪纸的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很多儿歌民谣都对过年贴剪纸中的窗花有过欢快的歌唱:“过初夕,贴窗花,贴的啥,喜鹊登梅笑哈哈。再贴一个大红马,驮着福字来我家。”“过年啦,贴画啦,满窗子,都红啦。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滴溜,贴个老猴抽烟斗,贴个没牙佬满窗走,”可见,龙凤呈祥、马上有福、虎虎生威、玉兔迎春等等,各种吉祥题材的剪纸都很受欢迎。除夕忽至喜庆来,千窗万窗花儿开。

              ⑤剪纸的生命力经久不衰。这源于它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是过去农村清汤寡水生活的浪漫点缀。一张彩纸通过一把剪刀在手上开出花来,“花是有心草,怎么剪就怎么好;剪朵花,配只鸟,添枝加叶全靠巧”。据悉,现在许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剪纸课程,节日庆典时,师生们自己动手剪纸装饰教室,实在令人为之振奋。

              ⑥“心灵手巧”,心灵了手才会巧,手巧了心会更灵。剪纸,不只是一种装饰点缀,更是一种生活艺术。

              (1)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说明的?
              (2)选文的第一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选文多次采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为文中加下划线词语注音
               门____   写____  县____此字还读______

            • 8.

              《厄尔尼诺现象》

              ⑴在南太平洋的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爪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与赤道流(暧流)相遇,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渔场。这里的鱼产量曾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但是近几十年来,约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渔业大幅度减产,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 

              ⑵厄尔尼诺出现时,不仅秘鲁沿岸的气候突然变化,其他许多地方的气候也一反常态:该热的地方不热,该冷的地方不冷;该下雨的地方赤日炎炎,焦土遍地,一向少雨的地方却大雨滂沱,洪涝成灾。这是什么原因? 

              ⑶原来厄尔尼诺来临时,海洋温度会变得异常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打破了大气环流中热量、水流等动态平衡分布,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厄尔尼诺出没无常,很难找到它的规律。 

              ⑷20世纪以来,它出现了17次,每次都使全球许多地方的气候来了个改变。如1972年厄尔尼诺出现时,热带和亚热带许多地方就经历了一场百年少有的寒流,1976年我国东北收回成命反常的低温气候,造成粮食减产。1982年、1983年,厄尔尼诺再次来临,这次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东太平洋海水升温最高达6°C—9°C,对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灾害频频发生,如印度出现特大干旱,秘鲁发生雪崩。这一次,厄尔尼诺在全世界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20世纪90年代,厄尔尼诺更是频频光顾,造成全球气候急剧恶化。 

              (5)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呢?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的缘故。这时,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暧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于是发生海水增温、海水抬高的现象。 

              (1)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3) 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4) 第四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蓝莓不是“莓”
                  ①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莓”字,但是蓝莓跟草莓可没有半点瓜葛。实际上,蓝莓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如果把草莓、蓝莓和杜鹃花的花朵放在一起,我们就能很清楚地分清它们的亲疏关系了。并且,从蓝莓植株的个头(小灌木)来看,也显然跟长着草质茎蔓的草莓不是一家子。
                  ②蓝莓的学名叫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 越橘属是一个大家庭,整个家族有400多位兄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得到蓝莓这个通用名,就是因为它们果实的蓝色“外衣”。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比如广泛栽培的兔眼蓝莓就泛着红色,而野生的红豆越橘完全是鲜红色的。
                  ③蓝莓的花朵与果子一样颇显精致,就像一串小小的灯笼。在这些花朵的内部有含糖量很高的花蜜,这正是众多蜜蜂、熊蜂所爱好的食物。虽然蓝莓花没有特殊的强烈气味,但是仅凭花蜜就可以吸引大批的传粉者。这些“食客”在聚餐的同时为蓝莓完成了授粉工作。蓝莓蜂蜜的甜度极高,即使稀释数倍仍能甜入人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为何蜜蜂愿意辛勤工作了。
                  ④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蓝莓。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一些种类(如乌饭树)的枝叶还被用做强身健体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名目”的功效。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美洲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蓝莓的记载。在农作物欠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到了1600年,大批来到美洲的欧洲拓荒者,开始大量采摘包括蓝莓在内的各种小浆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莓对于新大陆的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拓荒者在有野生矮丛蓝莓集中分布的地方,将它们从森林中疏离开来,划分成便于修剪和采摘的地块。不过即使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这些野生蓝莓(矮丛蓝莓)一般每两年才提供一次丰硕的果实。直到19世纪,人们还都是依靠野生种来收获蓝莓果实,而没有人工种植。
                  ⑤成熟的蓝莓果会由最初的绿色变成了蓝色(当然,也有变成红色或白色的种类,如红豆越橘),果实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霜状物。采摘蓝莓还要讲究手法,如果是生拉硬扯,果柄处出现破损,就会使蓝莓果快速变质。轻轻地捏住蓝莓果向顺时针方向一旋,一颗完美的蓝莓果就被摘下来了。
                  ⑥采摘如此简单,您是不是也想种点蓝莓了呢?不过,种蓝莓可没有那么简单。
                  ⑦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温度的问题。如果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过程,蓝莓就无法开花。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而来自南方的兔眼蓝莓,也需要在低于7. 2℃的环境中待上300到800小时。
                  ⑧不仅如此,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如此一来,这些根系就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
                  ⑨不光是水分和有机质,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这种习性可能是因为野生蓝莓多生长在森林边缘,已经习惯了由枯枝落叶形成的酸性土。
              (1)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细读全文,请你说说本文的说明思路。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⑦段中加点的词“通常”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 10.
              阅读《看云识天气》,完成下列各题。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②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③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④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⑤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作“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作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文章介绍八种云是按照 ______ 的顺序进行介绍的。第③段介绍的几种云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 ,预示的天气是 ______ 。
              (2)第②段中加点词“往往”能否删除?为什么?
              (3)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任选一处,指明其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