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雾 霾

              ①连日来,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大半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雾霾天气袭扰中东部城市。网友调侃:“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三九时节雾纷纷,路上行人吸断魂”;“雾霾霾兮,天昏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么,究竟什么是雾霆?

              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③霾和雾都会对人们的视程产生影响,给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他们核心物质都是灰尘颗粒,同时二者也存在很大的区别:雾主要是以水汽为主,雾的相对湿度一般在90%以上,而霾在80%以下;从能见度上讲,能见度在1km以下的统称为雾,能见度在1km以上的我们叫轻雾。但是霾的能见度好些,大概在1km以上但小于10km的就属于灰霾现象。从辨别颜色来讲,纯洁的雾应该是白色或者是灰色的;霾有点发黄的颜色。华南地区的人把它称为“彩色的云”,它的名字非常漂亮,实际上和雾有很大的区别。

              ④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重。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霆天气”。

              ⑤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履主要组成部分,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霆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PM2.5,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⑦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其次是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烟尘,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⑧雾霾的危害有哪些呢?首先影响能见度,影响道路交通;其次,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引发呼吸道疾患、诱发心血管疾病,严重会致死。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 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人。

              ⑨“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面对雾霍,我们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怅然坐等冷空气为你我解忧。

              (1)文中第⑧自然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选文第⑦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⑥自然段画线句为平实说明,请把它改写为生动说明。

            • 2.

              对下面文段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拢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A.文段主要用了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文段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
              C.文段先说假山的堆叠,次说池沼的特点。
              D.文段用了移步换景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 3.

              智能家居安防

              ①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无线电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前瞻性的新产品。

              ②通常,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系统。

              ③第一是门禁系统。可靠安全的防盗门至关重要,它是家庭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门禁系统为主人提供坚固防范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出入的方便。主人可以授权自己、家人、访客,通过密码、指纹、语音口令等智能识别方式方便地进出家门。

              ④第二是报警系统。报警系统由防盗报警系统、防火灾报警系统和防燃气泄漏报警系统等组成,它可以作为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方式让家庭能够避免外界侵入和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报警系

              统通过安装在室内外的各种传感器,将探测发出的信号最快地传递给相关人员。如烟雾火警探测器和可燃气泄漏探测器,它们在烟雾或可燃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迅速发出警报以便用户知晓。

              ⑤第三是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用于本地和远程了解特定区域情况,保留录像备查,起着威慑、监督、取证和管理作用的网络系统。监控系统具有实时监控功能,通过分布在室内的监视器、触摸屏等设备,可以监控住宅周边、门口、各个房间、室内通道等重点区域的实时情况。用户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家里的变化。系统还会自动将实时监控的影像通过硬盘录像功能录制下来,如果有盗贼闯入,就可以记录下盗贼的影像作为证据。

              ⑥此外,考虑到室内环境安全问题,环境监测系统也被划到安防这一块,顾名思义,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是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的系统,包括甲醛探测仪、PM2.5探测器、二氧化碳探测器等。该系统的功能是实时对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的探测和对空气质量进行调节。

              ⑦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各种智能防护设备通过信息通讯系统、网络系统彼此配合,协调工作,组成一个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它为我们享受高品质的智能居家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原文有改动)

              (1)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包括哪三大系统?

              (2) 

              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 

              选文第④段划线句“ 如烟雾火警探测器和可燃气泄漏探测器,它们在烟雾或可燃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迅速发出警报以便用户知晓”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 

              选文第②段“通常,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系统”一句中,加点的“主要”一词为什么不能删掉?

              (5) 

              假如你家需要安装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请你从文中介绍的几种系统中任选其一,并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理由。

            • 4.

              牛奶改写欧洲人类史

                                      吉利小斯

                 ①从中欧古人类DNA的研究发现,中东移民的DNA与欧洲先民属于完全不同的遗传品系。当时中东移民是比较先进的民族,是他们血腥取代了本土欧洲先民,而成了现代欧洲人的祖先。

                 ②有趣的是,牛这种动物在中东移民的扩张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③考古学家证实,在一万多年前中东就完成了新石器革命,即从狩猎采集业向农牧业的转变。从那时起,中东人就开始饲养牛了。而饲养牛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让牛提供乳制品供人类享用。

                 ④要知道,牛奶在人类没有学会加工它之前,对人类并不是营养品,而几乎算是毒药了。因为牛奶里含有丰富的乳糖,人在婴幼儿时期几乎都能分泌乳糖酶,消化并吸收母乳中的乳糖,但随着逐渐长大,多数人的乳糖酶基因都会关闭,于是消化吸收乳糖的能力消失了,乳糖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要想饮用牛奶,必须大幅度降低其中的乳糖含量。

                 ⑤后来聪明的中东人发现了降低牛奶中乳糖含量的妙计:把牛奶发酵,制成奶酪或酸奶!考古研究员在中东古代陶器上做了化学测试,发现粗糙多孔的陶片内含有充足的残留物,其中就有乳制品。后来他们在中东出土的至少有8500年历史的陶器上找到了乳脂。考古学家对波兰陶器的研究也证明,约6800年至7400年前,欧洲牧民才开始生产奶酪以补充他们的饮食。这恰恰表明,乳制品最初出现在中东,而不是欧洲。后来经过几千年的进化,一些中东人身体内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变异,产生了“喝奶基因”,这让他们具有了能够吸收消化乳酸的能力;又经过了一段时间,这种基因才在人群中普遍起来,因此他们具有了直接饮用牛奶的习俗。这无疑使得牛奶更畅销,畜牧业更发达了。

                 ⑥能够直接饮用牛奶,补充人体热量,不但对增强中东人的体质发挥了极好作用,还对他们抵御歉收之年的饥荒,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了奶牛和牛奶,无疑等于拥有了流动的“粮仓”和滋补品,这就为他们移民各地,创造了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⑦因此可以说,是牛奶让中东人先“牛”了起来,并赋予了他们对外“扩张”的能力。

                 ⑧对于先“牛”起来的中东农牧民来说,土地无疑是最靠谱的财富,土地越大,收获越大,而且在人口不断增加的环境下,土地越来越紧俏。那么如何扩张,去赢得更多的土地呢?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从亚洲向地域辽阔的欧洲大陆进军!

                 ⑨英国和德国的科学家研究小组调查了欧洲现代人群中的遗传变异情况,并通过计算机模拟相关基因突变在古代人口中的扩散路径,结果显示,大约7500年前,中东人的“喝奶基因”出现在广阔肥沃的匈牙利平原,也就是当今的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一带;出现在德国北部的时间是6500年前。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早期,即约5000年前,这种基因在欧洲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十分普遍,牧牛业占据了主要地位,牛骨在这一时期的遗址中占到了动物骨骼的三分之二以上。

                 ⑩有趣的是,这种基因在欧洲南部的传播却没那么容易,因为早在这种基因出现以前,新石器时代的农民们就已经在这里定居了,所以在欧洲南部,如希腊的人口中,有这种基因的人的比例低于40%。而在欧洲北部的不列颠群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超过90%的成年人都有这种基因,都能消化牛奶。

                 ⑾考察“喝奶基因”的扩张历史,人们不难发现,正是中东人的不断扩张,才逐渐取代了欧洲中石器时代本土的狩猎者,最终成了现代欧洲人的祖先。而中东人扩张的历史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牛奶!而这牛奶改变欧洲人历史的事实也表明,食品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探究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线索

            • 5.

              ①利朋“刀耕火种”毁林必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雨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

                 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

                 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物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1) 请用“||”给第一段划分出层次,并说明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①②③④⑤

              (2) 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选文第三段划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 6.

              饭碗决定饭量

               (1)法国的超市里,酸奶的容量一般为125克;美国的超市中,酸奶的容量大多是227克。决定食物摄取量的因素很简单,也十分重要,它就是包装的容量。也就是说,饭碗的大小,决定人食物摄取量的多少。事实上,人使用大碗吃饭时,饭量会较使用小碗时有所增加。对此,有人提出疑问:“自己有多饿,难道心里没数吗?即使碗再大,只要知道自己的饥饿程度,吃不了,就剩下一部分,最终吃下的不就一样吗?”

               (2)答案并非如此。

               (3)美国心理学家保罗·罗津发现,食物基本单位的大小,是决定食物摄取量的重要因素。罗津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在一家公司进行实验。在大厅中,他们准备了一些糖果,告知公司员工可以随意享用。第一天,研究人员准备了80粒小糖果,每粒重3克。翌日,他们将摆放的糖果数量减少到20粒,但是,重量增加到每粒12克。然后,他们每日下午前来统计所食糖果数量。实验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将12克的糖果摆入大厅后,职员们摄入的糖果量相对更多了。

               (4)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或许是一种巧合。研究人员在美国一所高级公寓中,以相同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们在公寓大厅放置了装满巧克力的容器及勺子,过往居民可以随意取用。第一天,研究人员在容器中摆放的是小勺,次日换成放大4倍的大勺。每天下午,他们都会统计巧克力的剩余量。结果不出研究人员所料,更换大勺以后,过往居民吃下了更多的巧克力。可以断定,人类的饮食量并不是完全由食欲决定的,还取决于容器的大小,因为“碗”的大小影响了人的心态。

              (5)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基本单位量认定为“最标准的平均量”。当碗较大时,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内疚心理,认为吃不完是浪费,在内疚心理的驱使下,他们会尽量扩充自己的食量;当碗较小时,人们虽然想吃,但会担心“我是不是吃得太多了”“会不会有人笑话我”,在这种不安感的作用下,他们的摄入量相对要少很多。事实上,并没有人强迫他们产生这种想法,只是摆放在眼前的碗的大小,影响了他们的认识,使他们认定,“这个量就是标准”。韩国首尔医科大学刘太宇教授建议,不要区分食物种类,一定只吃一半的量。刘教授的忠告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6)但是,人们有这样的疑问:“我认为这样很好,可是,怎样才能控制自己只吃一半呢?”答案非常简单,将所有的碗,一律换成容量减半的小碗。

              (1) 结合文段分析“饭碗决定饭量”的原因是什么? (2) 第(3)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第(5)段画线句子中加下划线的“ 通常情况下”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并结合文段对此提出两条建议。

              材料一:《英国医学杂志》的一篇评论说,中国的肥胖问题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加,有近15%的人口体重超标,儿童肥胖在15年里增加了28倍。

              材料二:肥胖与心血管、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相伴,更增加了对人体健康的威胁,目前已成为当今的医学难题。

              材料三:6月份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性的肥胖病学术大会上,一张世界肥胖病发病率排行榜统计图表表明,中国列在全球第10名。

            • 7.

              苏州园林(节选)

              ①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A.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B.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内容是:                                          

              (2)文中两处划线句中的“这”分别指什么?

              A.                                                                          

              B.                                                                          

              (3)选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5)两段文字在结构方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回答。

            • 8.

                                                                                                        七夕乞巧

                                                                                                              ◆盖国梁

              ①随着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深入人心,牛郎和织女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同情和尊敬。因为织女心灵手巧,是个奇能百巧的女工,她在人间时,曾把超群的织锦绣花技术传授给大家。所以,每年到七月初七,我国许多地方的妇女在这一天要举行别致的活动。少女少妇们趁着织女和牛郎相会团圆、心情愉快的时候,祭祀她,向她乞求灵巧,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女红(ɡōnɡ)技艺。因此,人们又把七月初七称为“女儿节”“姑娘节”或“乞巧节”。

              ②古代对“乞巧”这一活动很重视,节前要张灯结彩,搭乞巧楼,陈设瓜果,妇女儿童,皆着新衣。这种乞巧习俗,在汉代已初见端倪。到魏晋南北朝时,乞巧习俗已极为普遍。那时,有一种一端有七个针孔的特制“七巧针”,妇女们用彩线来回穿过它的针孔,谁穿得快就表明谁心灵手巧,也就是乞到“巧”了。到唐时,乞巧习俗更为盛行。崔颢的《七夕》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形象地描述了唐代长安七夕节穿针乞巧的风俗。

              ③乞巧活动形式很多。还有一种是“卜巧”。《开元天宝遗事》还记载:唐玄宗与妃子于是日良宵,在华清宫歌舞会宴。宴后让宫女们各捉一只蜘蛛,放在首饰盒中,看第二天是否结网,以结网疏密、网形周正与否来确定是否得巧。如果蛛网结得周密,就算乞的巧多。

              ④乞巧风俗至宋代最盛,上至宫廷,下至庶民,无不争相供迎。宋人钱惟演有《戊申年七夕》诗:“欲闻天语犹嫌远,更结三层乞巧楼。”《岁时杂记》说,宋代东京汴梁潘楼等处出现民间乞巧市,专卖乞巧物,从七月初一起就热闹非凡,王公贵戚多搭建乞巧楼,庶民百姓则用竹木或麻秆编结乞巧棚。这些描述使我们可以想见当时之盛况。

              ⑤元明清沿袭唐宋旧俗,据《帝京景物略》记载,乞巧形式不断出新,花样愈来愈多。除穿针乞巧、卜巧外,更流行“丢巧针”的游戏。方法是在 七月七日这天上午,拿一盆水曝晒日中,待水面凝成薄薄的一层膜后,此时把平日缝衣或绣花的针投入盆中,针便会浮在水面上。丢针的妇女便全神贯注地看水底的针影,如果成云物花朵之影,或细直如针形者,便是“乞得巧”,因为这些影子表示织女赐给她一根灵巧的绣花针,可以织绣出美丽的图案;如果水底针影粗如槌,或弯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个“拙妇”,因为织女给她的是一根石杵。“针能浮水”这个有趣而不可思议的活动,在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清人顾禄的《清嘉录》、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等书里,都有较详尽的记载。

              ⑥七夕的活动中还有一种叫“看巧云”。据说,这一天天上的云彩会幻化出各种奇特的形状,有的像仙山楼阁,有的像狮熊虎豹,有的像仙童玉女。少女们仰望观赏,随意指点,驰骋想象,以自己能看到的巧云形状占卜命运。其实,这本是天空自然现象的常景,但在七夕这天看来却别有意义。

              ⑦乞巧,能否使人心灵手巧?当然不会。“巧”是乞不来的。俗话说:“三天不动手生,三天不念口生。”“手熟为妙”“曲熟韵自来”,这里贯穿这“生熟”两字。世上只有“熟能生巧”,“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巧”,“巧”是从熟中来的。

              (选文有删改)

              (1) 乞巧的活动形式很多,文章主要介绍了乞巧的哪几种活动形式? (2) 文章开头用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有何作用? (3) 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崔颢的《七夕》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4) 辨析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3分)

              (1)《帝京景物略》记载,乞巧形式不断出新,花样愈来愈多。

              (2)据说,这一天天上的云彩会幻化出各种奇特的形状,有的……

              (5) 从第②至⑤段主要是按    顺序说明的。 (6) 【积累链接】“乞巧”实际是一种游戏,体现了古代女子的对心灵手巧的追求。晏殊的《破阵子》中也写到了一种“斗百草”的游戏,请写出相关的三句诗。
            • 9.

                                                                                                          为何儿行千里母担忧

              ①每当人们听到那首《儿行千里》的歌,就不禁会为母亲对子女的深爱所打动:“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② 是啊,深深的母爱是许多人都曾经体会过的,但这种母亲牵挂儿女的现象为什么会存在?科学家最近对此进行了揭秘。

              ③ 母子连心是关键。科学家认为,之所以会存在“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普遍现象,主要是因为“母子连心”。而母子连心不是简单的文学比喻,而是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④ 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和他们的母亲实现彼此的心跳同步。研究人员让40对母婴面对面相处,并在每个人的心脏部位配备了能够检测心跳的电极。随着母亲充满爱意的面容或是欢乐笑声的出现,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步调一致”了。加拿大的科学家还通过研究证实,母亲与婴儿还可以通过心灵的窗户——眼睛实现“母子连心”。母亲充满感情的眼睛,对婴儿构成一种强有力的有益刺激,导致婴儿脑内一种激素的浓度上升,使他产生愉悦幸福的感觉, 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同步了。

                ⑤ “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二十四孝》上记载了一段轶闻:孔子的弟子曾参是个大孝子。一次,他在山中砍柴,家里来了客人,其母不知该怎么办,盼望儿子早点回来。于是她就咬自己的手指头,这时,在山中的曾参忽然感到心痛,就马上背柴归家,询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突然来到,我咬指头让你感悟。”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但被有亲缘等感情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

              ⑥ 由此看来,“母子连心”是非常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母子连心呢?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一个研究团队的一个新发现,为解决这个谜团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⑦ 他们发现,在女性大脑中经常会发现一种非常特殊的细胞——微嵌合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的细胞和另一个个体的细胞整合成的一种细胞组织。研究人员分析了59位女性死者的大脑,她们去世的年龄从32岁到101岁不等。结果发现,接近2/3的女性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存在她们所育男性胎儿的DNA,而且拥有的时间持续很长,因为拥有者中年龄最大的是94岁。这种现象说明胎儿的细胞进入了母亲的大脑。

              ⑧ 按照常理,人的大脑天然防御系统会阻止血液中的许多药物和细菌进入大脑,胎儿细胞自然也在被阻之列。那为什么母亲大脑会有自己孩子的细胞闯入,并在大脑中形成微嵌合细胞呢?科学家认为,最大的可能是胎儿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亲体内。而另外的研究也发现,胎儿也有可能获得来自双生子甚至是早先孕育的同胞兄弟姐妹的微嵌合细胞。这或许可以解释“母子连心”现象:彼此牵挂等互爱的产生,都源于彼此大脑有双方的细胞。

              ⑨ 目前这只是猜测,离定论尚早。但不管怎样,母子的相互关联在大脑里是有“根基”的。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文章有删改)

              (1)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 阅读第 ⑤ 段,分析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但被有亲缘等感情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

              (3)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第 ⑤ 段讲述曾参的故事有何作用?
              (4) 文章采用了              (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 10.

              (二)说明文阅读   《人类捕鸟,灾难其后 》   16分

                   ①湖南省新化县槎溪镇鸟坳村位于千年鸟道的罗霄山脉,是候鸟南飞的必经之地,近年来,这里已成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断点。难以计数的候鸟丧命于此。有当地村民表示,有一天打下来的鸟就足有1吨。这条迁徙路线上,大多是小型鸟,每只只有100克左右,1吨差不多就是1万只野生鸟。

                 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

                  ③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 余条。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④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乃至人类共同生活、相互依存。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与其伴生的 90 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

                 ⑤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 ,很多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在非洲的毛里求斯,渡渡鸟与大颅榄树都是的珍贵特产。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颅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

                  ⑥事实上,人类从古到今的生产生活几乎都离不开鸟类。鸟类能够为人类提供肉食、防寒保暖的皮毛、传达信息的役用品、名贵医药以及观赏娱乐等生活之需等。

                  ⑦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1/8,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

                  ⑧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失,甚至殃及鱼类。例如,每两种鸟类灭绝,必然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消亡。失去了这些为数众多的生物资源,人类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拮据。更严重的是,如果大量植物随着鸟儿的消失而灭绝,人类生存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危机。

                   ⑨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保护鸟类,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1) 概括说明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3分)  (2) 第④⑤⑥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3)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4) 作者为什么说“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合作用来实现的”?(3分) (5)  本文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准备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接受教育?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