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 【甲】  “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放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乙】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1) 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2) 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移山之术,柏拉图笑道,说:“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
              ②陶渊明改变不了官场的黑暗,他挂印而归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
              ③比尔盖茨曾说过:“社会充满不公平的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人应该适应环境,改变自我。

              ④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最终只能被环境所淘汰。

              A.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B.我们要做一颗彩色的露珠,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C.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
              D.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
            • 2.

              300亿件快递的背后

                  ①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网购者照例要拆开这些“厚重”的包装,一样都不会少。一位网店商家曾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尤其是当下生鲜、家具等种类的物品都已经进入了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车,商家对这些易碎易坏物品更是加倍包装,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超商品本身。

                  ②而相关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313.5亿件。如果按照每件快递需要0.2公斤包装材料估算,2016年全年新增的快递包装垃圾重达600多万吨。空气囊、塑料袋等包装物,其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这一物质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每吨废纸能回炉生产0.8吨再生好纸,如果纸箱用一次就扔掉,那么1吨纸箱回收后只能再生产0.8吨新纸箱,产生的0.2吨缺口,只能依靠伐木来补充。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消耗煤、电等能源,对水、大气等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③然而,面对如此天量的快递包装物,目前除对快递运单的保管、存放与回收(销毁)有明确规定外,针对快递包装的其他部分均没有统一规定要求,任由企业或消费者自行处理。

                  ④绿色包装成本相对较高是一大掣肘。“我相信绿色、环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成本。”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说,“我们做过分析,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钱,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它的4至5倍。谁来为这些环保材料埋单?”

                  ⑤目前胶带、包装箱、编织袋等七大类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日前,记者在成都对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采访。

                  ⑥“撕下来的透明胶带一点用处也没有,塑料包装袋也特别脏,不赶紧扔掉,难道还要留着?”刚拿了快递的小张说,只要是小件包裹,他都是上楼前就撕开包装,把包装扔掉。

                  ⑦另一名网购者小李则表示,如果包装的纸箱干净完整,一般会用来装东西,但塑料包装、填充物和透明胶带,就直接扔了。“如果在家里,爸妈会把废纸箱攒起来卖掉,但我们这代人没这习惯,肯定就扔了。”这两位受访者对快递包装的处理方式,代表着绝大部分人的行为习惯。

                  ⑧问题的解决需要消费者、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全产业链上各主体共同努力。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________;其次,________;第三,________。对于电商商家而言,则需要在源头做好适度包装,并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容易分解或能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据《半月谈》记者了解,有一家卖母婴产品的网店为获得买家“包装严密”的好评,每个月使用近万米的胶带包装。减少快递垃圾,是电商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对于包装企业来说,必须要守住诚信经营的底线。如今一些外包装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毒害料”用于快递包装后再进入回收,只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对第④段划线内容所用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313.5亿件,全年新增的快递包装垃圾重达600多万吨,主要说明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获利巨大。
              B.加下划线的“掣肘”一词,在文中是指绿色包装成本相对较高,阻碍了快递公司对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的使用。
              C.目前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是因为产业链上各主体如政府部门、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都存在问题。
              D.文章举卖母婴产品的网店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商家虽生意繁忙,但仍为消费者着想,诚实经营,严密包装。
            • 3.

              阅读《蚂蚁的本领》片断,完成下题。

                                             蚂蚁的本领

              ①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蚁的本领远不止于此。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就会修筑“公路”。亚马逊雨林中的蚁类,为躲避狂风暴雨,在树枝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②别看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就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在一起,根本谈不上有头脑和思想,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时居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一部活计算机。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备,其工程浩大令人惊叹:有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可达6米,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300层的摩天大厦。蚂蚁王国的这般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作,而工蚁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天知道,它们是怎样保持一致的?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现在地球上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但懂得施肥、收割,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园的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种植无收时还会向邻居借贷!

              ③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但蚂蚁不怕,甚至可以灭火!科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蚁穴顶上,开始它们似乎有点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只见无数蚂蚁前赴后继扑向火焰,用分泌出的蚁酸来灭火,经过66秒,一些蚂蚁牺牲了,但终于扑灭火焰。当再次重复这个实验时,它们只用了40秒钟将火扑灭,而且无一伤亡。

              ④蚂蚁,这种有着8000万年历史的“资深”家伙,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第二自然段中空缺处应填写的三个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文中加划线词语的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本文在说明蚂蚁的惊人本领时,是通过四个方面来具体表现的,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思考、谋算、筹划

              B.筹划、思考、谋算

              C.谋算、思考、筹划

              D.思考、筹划、谋算
            • 4.

              读网与读书

                  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一份内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书中的知识就好比一艘渡船,载着我们在滔滔不息的人海里悠然自得地航行,使我们感到了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灵魂在交谈、碰撞。读书,就是在纸面上锻炼自己的心智、辨别事理的曲直,找到人生的希望。

                  ④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段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为什么这样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不仅是埃森娜,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曾因社交网络而失去自我呢?而能够帮我们找回自我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书。书,微笑着向人们展示它无穷的魅力和优雅,让你忍不住去接近她。在安静温和的时光里,与清风同行,与书香为伴,那是一种灵魂的享受。沐浴在柔柔的暖阳中,读一本书,松涛竹韵,谷响泉鸣,一切美好会尽入心中。读书,激起了精神的共鸣,诗意了青春的季节,斑斓的行走的岁月。

                  ⑦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诚然,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 对本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时代,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读网。
              B.读网,更要读书。
              C.读网是轻松的,读书是深沉的。
              D.与书香为伴,是一种灵魂的享受。
            • 5.
                                                                                                          “一生择一事”足矣

              ①2016年4月,《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去世,引发了全社会对这位秉持“一生择一事”严肃创作态度的作家的追忆。他的创作生涯长达50余年,一生只为文学而努力。为写这部小说,他打了无数遍腹稿,阅读了大量经典名著和非文学书籍;而整个创作过程,又花了陈忠实整整6年时间。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了写作这一件事情上,《白鹿原》几乎耗尽了陈忠实的全部气力,却也最终让他抵达了自己的人生之巅。在多元化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青年人应该像陈忠实一样,“一生择一事”,即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②诚然,青年人寻求个性独立、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无可厚非。然而,那些“一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的成功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时代精神的视角。

              ③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则新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车洪才36年编250万字《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我国掌握这门语言的不到百人。编纂这本字典,最初是完成国家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的任务。后来有关部门把这件事都忘记了,车教授却在没有一分钱稿费的情况下自己垫钱坚持把字典编完。如今,《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车洪才用自己的坚守实现了年轻时的自勉:奋少壮之勇力,攫智库之珍奇,建丰伟之功,立不灭之绩,完终身之夙愿,尽人世之大义。

              ④任正非和华为公司,是另一个“一生择一事”成就的传奇。当问及任正非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不上市,28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⑤世易时移,青年群体始终是推动国家创新和进步,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虽然今天的青年不同以往,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趋多元,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不管人生目标多么宏大,理想多么高远,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

              ⑥正可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陈忠实的“一生一部作品”、车洪才教授的“一生一本词典”、任正非的“一生攻陷一道城墙口”,他们的成功,正是充满理想,并为之倾尽全力不懈奋斗的结果。这种“一生择一事”的坚守,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我们拥有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作为本文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本文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4) 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B.个人的选择应该要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 

              C.青年人要寻求个性独立、个人价值的实现。

              D.奋斗才会得到充实无悔的人生。
            • 6.

              砚,只为磨墨而生

              宰予

              砚,俗称砚台,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古代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宋代米芾对一方山形砚台爱不释手,还专门为它写了《研山铭》,连续三年抱着砚山入睡,真是痴迷到一定境界了。

              砚台一物,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成型石砚,出土于一座战国秦墓,跟毛笔、墨块放在一起,文房四宝在这时就已有其三了。

              汉代的砚,往往还附带一块研石,就像捣药的杵,被称为“研杵”。这说明当时墨锭制作工艺尚未成熟,不能用手捏着墨直接在砚上磨,需用研石将墨块碾碎磨细。东汉之后,随着制墨工艺进步,墨锭可直接用手捏着磨,就不需研石了。

              早期的砚注重实用,普遍造型朴素,只有一些贵族墓葬才会出土比较精美的砚。唐宋以后,日常所用的砚造型也日渐丰富。比如唐代流行龟形砚、鱼形砚,明清流行牧牛砚、虎伏砚等,精彩纷呈。

              制作砚台,主要材质是天然岩石。但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必须精挑细选,核心因素就是材料的硬度。

              墨锭的莫氏硬度通常在2.3左右,想让它轻松磨出墨汁(称为“易发墨”),砚石中要有石英、长石等硬度较大(6-7)的矿物,它们是决定发墨效果的关键成分。然而柔软的毛笔也要频繁接触砚台,如果硬度太高,容易损伤笔毛,缩短笔的使用寿命。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通常,在砚台中占主流的成分是方解石、绢云母等,硬度在2-4之间,质地偏软,细腻滑润,不易伤笔。

              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软石部分磨损较大,微微下凹,硬石颗粒则微微凸起。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硬质的石英、长石颗粒必须很细,分布也要均匀,研磨出的墨汁才够细腻均匀,不会出现粗粒。各种矿物成分之间联结紧密、颗粒间空隙小,砚台就“不吸水”,墨汁更不易干涸。

              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是一款好砚,人们将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黄河岸的澄泥砚,并列为“四大名砚”。

              端砚、洮砚和歙砚都是天然石头做成的。端砚出自广东肇庆,颜色多彩,石质娇嫩,摸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细腻。洮砚出自甘肃洮河,石色碧绿,颇为秀美。歙砚出自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一带,多位青黑色,其代表为南唐李后主最爱的“龙尾石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的溪流中,质地细密温润,叩之声音清越。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澄泥砚比较特殊,用于反复淘洗、过滤后的细泥烧制的,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磨墨效果可媲美石砚。

              今天,除了少数书画爱好者,我们平时写字用的多是现成的墨水或墨汁。墨从固体到液体,砚失去了用武之地,也就渐渐淡出日常生活了。 (选自《博物》)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砚台,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就目前情况而言,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砚在战国时期就有了。
              B.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台,核心因素是材料的硬度。砚台要有硬度在6-7的关键成分,但主流成分硬度应该在2-4之间。
              C.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表面其实是凹凸不平的,凸出部分对发墨效果起决定作用,如石英、长石等矿物。
              D.澄泥砚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