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 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                      ”:             

              (2) 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
              (3) 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 2.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 3.
              忆钱塘江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注]①觏:读gòu。②涵:包含。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 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__________”一词。
              (2) 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1) 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 5.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 领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2) 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共6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 ①精舍: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②霁(jì):雨止天晴。

              (1) 请根据诗意,在下面括号内填写出诗人的行踪。(2分)

              (  ) 松径(或松林) (  )

              (2) 登高远眺,诗人眼中的山色尤为苍翠,试根据第三句分析原因。(2分)

              答:                                                                                                   

              (3) “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 7.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1) 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 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 8.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 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  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 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 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