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各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
              D.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 2.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③欸乃,摇橹声。
              (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
              (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
              宿牛群头
              胡  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陇 西 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本诗从题材上属于 ______ ,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______ 。
              (2)“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3)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 5.
              古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 ______ 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 一联也是对仗的。
              B.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2)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 7.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8.
              古代诗歌鉴赏。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 9.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1) 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 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 10.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 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 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