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扇子的学问

              邓云乡

                 ①扇子,是北京人度炎夏爱不释手的宝物。伏天里,虽说人人手中都摇着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别。

                 ②用蒲葵叶稍事加工即成的芭蕉扇以及用竹篾、麦秆编制的普通扇子,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但就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论,则不如羽扇、团扇和折叠扇。
                 ③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 晋人崔豹《古今注》一书所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已有用鸟头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宫闱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交战时,武侯就是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体有益。北京的老人或僧、道、尼等各教弟子,深知古人“避风如避箭”这一养生之道的奥秘,故而于盛夏皆喜用羽扇取凉。
                 ④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宫中常用,又叫宫扇,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其作用主要是用以遮盖,手执一扇不但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雅文静的仪态,有时还能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
                 ⑤正因为团扇带有装饰性,所以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以便在上面点染绘画,增加装饰美。故而梁朝的大文学家江淹有“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之句。
                 ⑥昔日北京豪门中的太太、小姐以及梨园界的坤伶多喜用团扇。北京崇文门外花市的绢花作坊,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物力大批制作团扇,以供市场需求。其所制团扇,分素扇、字扇、画扇三种。字扇与画扇,是将成批的普通素扇“过行”给画匠或写字匠,雇佣他们在扇面上书写唐诗、宋词,彩绘花鸟虫鱼。至于素扇,上面虽无字画,却都是工精料细的上等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为之,柄端系有小巧玲珑的翡翠或玛瑙雕成的“扇坠儿”,价格昂贵,专门卖予有钱人。
                 ⑦北京人喜用的折叠扇,又称聚骨扇或紧头扇,本是外国的贡品。苏东坡记载说:“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许。”由此可知折扇至少在北宋时已由朝鲜传入我国。明代张东海亦以为折扇贡于东夷,永乐间始盛行于中国。 据说传入宫中时为太监所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入民间。
                 ⑧折叠扇的扇骨、扇面有非常考究的。韵古斋所售之扇骨,有紫檀、象牙、乌木、棕竹、湘妃竹、毛竹、梅鹿竹、广漆、菠萝漆、嵌金银丝、嵌螺钿等精雅的上品,并时而出售从宫中溢出民间的雕有正龙、侧龙、百龙、百鹿、百鸟等极为罕见的老扇骨子,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皆为清宫造办处所制,所刻鱼龙鸟兽及蝇头细楷,刀法清晰,不失规矩笔意。荣宝斋出售的扇面,有重金、红金、洒全、块金、发笺、白面、黑面、珊瑚面等。这些质地精良的扇面,价值并不昂贵,但一经配上张大千、溥心畲、齐白石等著名书画家的水墨丹青,便成了稀世之珍。(摘自《语文素养读本·初中卷》第6册,有删改)
              (1) 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辨析第③、⑦段中加下划线词的作用。
              (3) 下面这段话放在文中哪一段的后面比较恰当?为什么?

               唐朝诗人王建《调笑令》中“团扇,团扇,美人频来遮面”以及杜牧七绝《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诗句,把少女既文静又活泼的二重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

            • 2.

                                                                                              为什么有些树木是空心的
                ①很多大树随着年岁增长,树心会慢慢腐烂,最后成为空心,威胁大树生长。在古树相对较多的北方,空心是个大问题,如曹雪芹纪念馆前的歪脖子老槐树,北京植物园龙王庙前的老槐树等。在水热丰沛的热带地区,空心树也随处可见。 
                ②事实上,树木空心不止发生在我们所熟知的老槐树、大青树或常见大树中,空心现象的普遍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稀树草原上66%-89%的物种会发生空心,树干空心直径达50%;亚马孙热带雨林中有37%的空心率;云南哀牢山原始森林的空心树木也相当多。从树木自身特征与生长环境看,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空心树最多,老粗矮的树木容易空心,主干比侧枝容易空心。 
                ③那么,有些树木为什么会空心了呢? 
                ④1976年,生态学家丹尼尔•扎森发表了一篇文章《为什么热带树木的心会腐烂掉》,认为树木空心是一种适应策略,空心乃自然界“无用之用”的体现。树木在闪电、火烧或真菌侵扰、动物啃噬之后,会形成空心。树木内心慢慢腐烂,营养逐步流到植物根部,被循环利用。扎森对树木空心“无用之用”的解释,听起来合乎逻辑,但长期缺乏证据,尚未被生态学家证实。 
                ⑤细细思之,当树木中心在微生物或动物作用下慢慢腐败的时候,营养首先被白蚁等昆虫大量获取,枯木中最重要的部分被雨水冲刷到地表的土壤里,这些到达地表的营养则会被地表浅根的草本植物获取,而不能到达大树的深根。树木空心后渗入土壤中的营养实际上是被大树的竞争者草本植物获取了。此外,若树木空心是一种适应性策略,理论上空心木应该吸引很多分解者和啃噬者,而现实是啃噬倒木的动物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高于空心木。所以,营养循环利用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⑥英国科学家最近在《生物学快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为什么那么多树是空心的》,认为植物空心可能是选择性地牺牲一部分化学防御来节省能量,并非如扎森所言的促进能量循环。 
                ⑦植物 通常依靠化学物质来防御微生物或动物。对于长新叶新枝条、掉落老叶老枝的树木来说,像保护嫩叶嫩枝一样保护树心可能并不是一种经济的选择。对于较大的树木来说,树干外周的树皮通常是活的,用来运输水分、矿物质,树木要维持外周树皮通常每年要耗费5%-13%光合获取的能量。为了节约能量,很多树木的心实已死去,它既不储存能量也不传输物质。所以,树心一旦形成,化学防御物质没法更新,因此抵抗能力降低了。缺乏化学物质更新的树心自然容易受到真菌和动物的侵蚀,造成树木空心。 
                ⑧从树木物理稳定性考量,高大树木的水平侧枝通常比直立的枝干更能忍受高强度的拉升力。因此,水平侧枝通常生长更加强壮,物理性强,更耐真菌和动物腐蚀一些。硕大的侧枝同时会将拉力施加在空心树木的外周,对树皮形成选择,树木空心的现象或许还能合理解释为什么树皮外周比树心结构复杂的现象。 
                ⑨不过,树木为何会出现空心现象,这个问题仍然没有最好的解释。有人可能还会问,为何有的植物(如伞树或竹子)的茎干生来便是空心的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那还得等待新的科研结果。 

              (1)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简要分析选文第⑦段中加画线的词语“通常”的表达效果。

              (3)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请简要概括。

              (4) 

              人类对树木为什么会发生空心现象的研究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3.

              人类最完美的战利品

              李峰

              ①狗,人们对它是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在与人类的长期相处中有着重要贡献。法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曾把它誉为“人类最出色、最完美的战利品”。

              ②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万年前的始新世,一般认为,现今狗、狼及狐的直系祖先为距今一千多万年前的脱马克(又名“汤氏熊”)。现在一般认为家狗的最早出现是在一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家狗化石,是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时间大约为7000年前。

              ③狗的种类繁多,达125种以上。现生狗可分为游猎狗、役狗、猎狗、玩赏狗等几大类。狗的用途极为广泛,它可以用来牧羊、救生、看守、搜捕、实验等,甚至还可以用来反坦克。役狗中最负盛名的是牧羊犬。一只优秀的牧羊犬,能看管200多只羊。纽芬兰犬能像蛟龙般地出没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以搭救落水者为己任。獒犬是一位最佳“门卫”,它身强力壮,性情凶猛,不速之客落入它的爪下,纵然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逃脱。军犬在各类狗中堪称出类拔萃,它一般选用德国牧羊犬。

              狗身上最令人佩服之处莫过于它那奇妙的嗅觉了,其灵敏程度比人高600多倍,能嗅出两百多万种不同气味。狗的听觉也很灵敏,它能听到频率在十万赫以上的声音,而人只能听到两万赫以下。

              ⑤狗的尾巴有表达“语言”的作用:尾竖立着摇晃表示“喜悦”,尾不动表示“不安”,尾放下表示“危险”,尾夹起表示“害怕”……狗的叫声也有丰富的内涵,它的每一声叫就相当于一个字、一句话,它们之间通过叫声进行远距离联系。

              ⑥狗很爱和人玩闹。有时,它会偷走主人的东西,故意惹人追逐,以此逗乐。狗和人的亲密关系,在它和儿童之间体现得最充分。有时,它见到主人对其亲属表现得过分偏爱时,还会产生“嫉妒”之心呢!

              ⑦今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狗的作用早已大不如前。但是,对于它在史前时代为人类所立下的“犬马之劳”,人们是总不该轻易忘怀的。

              (1)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人类最出色、最完美的战利品”的?


              (2) 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家狗化石,是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时间大约为7000年前。”

                  一句中的“已发现的”能否删去,为什么?


              (4) 为什么把狗称为人类的“战利品”?文章以“人类最完美的战利品”为题有什么好处?

            • 4.

              阅读说明文《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竞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纯朴淡雅为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都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向东渗透,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不能用黄色的。

                  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蔽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本文有删改)

              (1) 文章以________为顺序,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各个朝代的服饰有各自的审美意识追求。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填空。

                  魏晋时期:个性解放      

              (1)唐朝前期:_        _       

              (2)宋朝: __ __    

              (3)明朝:_          __ 

              (3) 第③段中引用《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什么?

              (4) 第④段中着重介绍安乐公主的百鸟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 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中加下划线字“绝”的表达效果。

            • 5.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 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2) 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 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順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3) 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 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 6.

              植物睡眠之谜

              ①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②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③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1) 结合全文说说第①段的作用。
              (2)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思考,第②段划线句有着怎样的表达作用?
              (3) 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下面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

            • 7.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物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有改动)

              (1)你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本文第②段至第④段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你的依据是什么?


              (3)“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结合全文思考“细菌发电”有哪些优势?(至少答三点)


              (4)第②段介绍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5)说说第②段划横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第③段中的“仅”字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从蝴蝶效应到人工智能
              李二友  杨艳梅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体现出马蹄铁上丢失的一枚小小的铁钉最终导致了一个帝国的灭亡。在我国,古人也普遍认为一个微小的改变就会对未来产生很大影响。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说过:“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在儒家经典《礼记•经解》中也有记载:“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这些都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全局的输赢,因此我们要处处谨小慎微,要从小处消除隐患。
                  这些现象与蝴蝶效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蝴蝶效应是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方程式时提出的“非线性”理论。由于描述气象系统的吸引子的“形状”往往都呈现出类似蝴蝶的图案,这就有了“蝴蝶效应”的称谓。这种效应更为诗意和普遍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类似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论,每件事情有形或无形地联系在一起,一次改变会引起后面很多事情的改变。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说明任何事物在其发展道路上都存在不可测的“变数”,一个非常细微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
                  因此有些小事可以糊涂,但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便不能糊涂。蝴蝶效应其实是一种混沌效应。具体说来,是缘于它的最终“吸引子”(一个系统在经过时间无限长后的最终归属).在未发现混沌现象之前,科学家认为自然界的所有系统的“吸引子”只有两种:或是一个固定点(例如:一个皮球被踢出去之后,最终会停止到一个点);或是椭圆(例如:两个天体运行在椭圆轨道上,始终保持一种互相吸引).但是,洛伦兹通过计算发现,计算的结果对参数的初始值非常敏感,即使两个初始值只是相差到小数点后的第6位数,计算结果也相差巨大,因此说气象是很难准确预测的。
                  ①“蝴蝶效应”一词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词汇②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③它不仅应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社会学及心理学等领域,还可应用于经济学和数学,就是在我们熟悉的电影业中也有涉猎 ④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⑤不仅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界人士对蝴蝶效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些作者将蝴蝶效应表述为一种人生的幻象,也就是一些人展现出对初始值格外敏感的人生。假如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溯到过去,如果改变了过去的一个(初始值)点,则会改变这些人的人生历程,甚至会改变现有的世界。一些导演在创作上都试图从时间长河中改变一点,并对此进行情节上的大肆渲染,再将这些回归到历史的激流中,这种手法让观者大呼过瘾。像《大话西游》《寻秦记》《步步惊心》和《达芬奇密码》等影视作品中都有这样的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从一种只是进行机械运算的机器发展成为无所不能、甚至可以穿戴的技术产品,未来还会逐渐成为人体的一部分。计算机运行的逻辑基础就是二进制的0和1,经过无数次的分形迭代后,可以组合成人们现在已经看到的无所不能的计算机世界。既然计算机的基础是0和1,那么计算机程序对于初始值的敏感程度更甚(不是0就是1).人们在尝试寻找出一条分形迭代N次之后的路径的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人们又开始借助计算技术重操“旧业”--定制未来的思想。这次要启用“人工智能”或者用机器替代人,或人工和机器相结合,以实现机器在规定的程序动作外可以自我学习,自我复制,甚至自我进化,从而可以达到某些高级动物的智能。
                  不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仍然是横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另外,人们要想创造人工智能,必须保证初始值的正确。如果初始值的设置有问题,以后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甚至南辕北辙。如果能找对方向,未来通过计算机的超高计算能力,会使发展的路径更加顺利一些。当前,我们的时代似乎就处在寻找人工智能的初始值的节点。
                  当然,最令人们感到有诱惑力的是:人类是否可以采用改变过去的方式来改变未来呢?不同时期的科幻电影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2004年上映的《蝴蝶效应》里,尽管主人公不断做出努力,还是逃不出“宿命”的安排。而在2014年的大片《明日边缘》里,人类通过自我学习、自我进化,最终改变了人类的未来。在电影《源代码》中,主人公可以反复“穿越”到一名在列车爆炸案中遇害的死者身体里,在一次次地“穿越”中最终寻找到元凶,阻止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恐怖行动。在现实中,人类要变被动为主动,找到正确的初始值,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设计未来,我们期待着人类即将进入的又一个新的进化分支。
              (1)用一个成语来形象地概括一下“蝴蝶效应”的含义。
              (2)说说第1段列举中外名言的好处。
              (3)根据上下文,文章第5段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①②③④⑤B.②⑤④①③C.①③②⑤④D.②③①⑤④
              (4)文章第6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从文中看,寻找人工智能的初始值有何意义?
            • 9.

               谁偷了我们的wifi信号

              陈博翰

              ①在这个信息时代,网速太差或者突然断网,无疑让人很沮丧。更令人气恼的是,wifi不好这种事,还每天都在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网速呢?

              ②在许多盛大节日里,人们总爱在屋子里装饰上彩灯,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比如,圣诞节时,人们会在圣诞树上悬挂一串串小彩灯。而在中国新年到来的时候,许多人也习惯在家里布置上五颜六色的小灯。这个时候, 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英国宽带服务提供商Talk Talk公司研究发现,彩灯会影响网速,而且这一影响还高达25%.据估计,大约有600万英国人被家里缓慢的网速折磨的痛苦不堪,而电子设备的干扰,特别是来自节庆时彩灯的影响就是罪魁祸首。

                 ③我们知道,任何用电的东西都会产生一个电磁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电子颗粒云。如果磁场足够大,就会干扰wifi网络中用到的无线电波。所以,电线或者电灯都会干扰wifi.这其中,彩灯的影响更大。因为彩灯有很多的电线和电管,这些漂亮的小彩灯们,被人们装饰在门廊上,圣诞树上,它们的电线就在房间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磁场,而且不像其他的电子设备,由于人们一开彩灯就会开一整晚,这时,这个磁场对网络的影响会更持久。

                 ④不仅是灯光,厨房里的家电也会扰乱我们的网速。WiFi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金属材料后,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在金属后面的设备会接收到很弱的信号,如果你将WiFi设备放置在金属材质覆盖的环境中,WiFi信号甚至会被屏蔽。所以,我们家中的冰箱、烤炉、洗衣机等障碍物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在厨房里,最大的干扰还是来自于微波炉传出的无线电波。这是因为,无线网络是一个高频的无线电信号,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也包含2.4GHz这个频段,微波炉加热就靠水分子吸收这个波段的能量共振。这也就意味着,当你用微波炉时, 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不仅仅是微波炉,那些无线遥控玩具、高保真扬声器、婴儿监视器,也通常和wifi用相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它们同样会对信号造成干扰。

                ⑤除了微波炉,在吸收无线电波方面,水也十分擅长。2.4G频段的无线电波是最容易被水吸收的。有经验的人在布设wifi网络时候,碰到一些大的水管都要绕开。所以,把你的鱼缸放在wifi旁一定是很糟糕的想法。不仅仅是水会阻拦wifi信号,任何的液体,包括我们的体液都会干扰到信号。如果你站得太靠近路由器,也会影响大伙的网速哟。

                ⑥如果你的家又旧又大,承重墙又很厚,你就会发现wifi根本就进不了任何房间。这是因为无线信号的频率很高,当它们穿过砖、石灰墙、大理石或者金属时,信号会受到极大的衰减,这样网速自然会受到影响。

                ⑦而且,在不同材质造的房子里,wifi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国,许多房子都是框架结构。墙体沉降后会跟梁柱之间有裂缝,这样,在承重梁、柱跟后期砖砌起的墙体之间,会钉上铁丝网,然再抹水泥砂浆,这样就不会有裂缝了。同时,钢筋混凝的土墙面,拆开模板后表面太光滑,挂不住水泥砂浆,粘上铁丝网后再抹水泥砂浆,也能起到牢固、不开裂的作用。但就是这样的铁丝网,也在无形中阻挡了无线信号的传播。在一些现代家庭的房子里,许多人用很薄的石膏板做墙面,这时,网络信号就会比较好。

              (选 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1) 

              第②段中划线句“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运用了____ 说明方法,作用是 ______ 。



              (2) 

              第④段划线句中“可能”能否删除,为什么?



              (3) 

              隔壁黄阿姨家正在装修房子,为了确保wifi信号良好,请你结合本文内容,给她提三点建议。


            • 10.

              ①2014年3月马航MH370航班失联,7月马航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坠落,12月亚航8501航班失联,后确认坠毁。空难频发,2014年成为亚洲航空史最黑暗的一年。空难事故发生后,人们为了了解事故的真相,往往会急于寻找一个东西,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

              ②上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工程师大卫· 沃伦设计了一款“座舱 通话记录器”,并开始试用于空难事故调查。到70年代末期, 全球所有民航客机都安装了黑匣子。在西方文化中,黑色往往 象征着灾难和不祥,所以人们将它称之为“黑匣子”。事实上, 为了方便搜寻,黑匣子的外壳一般都是鲜艳醒目的橙色或橘黄 色。

              ③现在的黑匣子,其实是两种飞行记录器的的总体,一种是 “座舱语音记录器”,另一种是“飞行数据记录器”。

              ④座舱语音记录器由拾音盒和记录盒组成。前者安装在飞机 驾驶舱内,可以将舱内每个人的语言及与外界通信的音响信 息全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记录盒。记录盒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⑤飞行数据记录器可以自动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 括高度和速度,飞机的姿态、位置和航向,氧气和烟雾情况, 驾驶员输入控制系统的指令,各台发动机工作的参数,油料 残量,油箱温度和液压系统情况,以及通信系统的状况等各 种资料。一般飞机能记录1000多项数据,大型喷气客机记录 的资料则多达3000项。不过,造成飞机失事的可能性数不胜 数,目前的飞机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

              ⑥无论是哪种记录器,通常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这个密封盒 异常坚固,壁厚约为0.64厘米,所用材质多为钛合金。它能排除 磁场干扰,能在1100℃的火焰中经受30分钟的炙烤,能承受2吨 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承受海平面以下6069米的海水压力,能 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几个月。总之, 它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依旧安然无恙。所以,一般飞机失事后, 黑匣子还是能完好无损,成为最关键的“证人”。

              ⑦此外,黑匣子还装有超声波信标器。当它坠入水中,信标就会 被激活,用37.5千赫的频率,每秒发出一次157—160.5分贝的超 声波脉冲信号,其作用半径可达1.6千米。这种犹如心跳般规律的 无线电波信号,就像黑匣子向人们“宣告”自己所处的方位。它 即使坠入6000米深的海底,人们也可以用声呐探测到它的“声音”。黑匣子一般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一个是28伏特的直流电源, 另一个是115伏特,400赫兹的交流电源,他们能连续30天发出信 号。30天后,信号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 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由于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近两小时的信息,因而 会给分析判断飞机失事的原因增加难度。以这次MH370事件 为例,如果MH370从马方军用雷达屏幕上消失后又飞行了5个 多小时,那么飞机突然偏离航线那一刻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就无 法通过黑匣子记录的数据进行还原,有些谜团依旧无法解开。 (节选自《科学24小时》2014年第6期,有改动)

              (1) 黑匣子作为空难中的关键“证人”,它能够提供哪些关键的证据?
              (2) 为了在飞机失事后能快速搜寻到黑匣子,获取数据分析事故原因,人们在设计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3) 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目前的飞行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一句的语言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