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许多写得不太好的学生习作,一经张老师的批改,便能 妙手回春
              B.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除了 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C.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中 寻章摘句,潜心研究了几年,终于写出了《唐诗杂论》。
              D.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有 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过于麻木呢?
            • 2.

              下列各组加下划线词语的语境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要见异思

              时过境 ,重回故园,他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

              B.这些词使得整个世界在我面前花团锦簇,美不

              北极光被誉为地球表面十大景之一

              C.暴雨过后,坑洼不平的土路上到处是大小不一的 泥潭

              她本来是翱翔天空的自由的鸟儿,一不小心就掉进现实的泥潭

              D.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纯粹的人

              为应付老师检查而抄袭作业,纯粹的浪费时间

            • 3.

              《范进中举》中的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后祝贺他说“高中了”。“高”在此是敬词,请你另外列举两个带“高”字的敬词,并说明其含义。

              ①(     )           意思:                     

               ②(     )           意思:                     。 

            • 4.

              【材料一】

              ①急性风湿病迫使保尔离开了工厂。保尔被调到别列兹多夫镇担任共青团书记和民兵第二大队政委,他的生活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②铁路不通,为了拯救城市和铁路,必须由雅尔卡站筑一条窄轨铁路通到伐木场去。保尔加入了筑路工作队,率先到达了工地。

              ③保尔去了黑海港口。他内心异常痛苦、矛盾,想开枪自杀,但最终战胜了自己。

              ④朱赫来为了避开彼得留拉匪徒的搜捕,来到了保尔家。保尔和他一起生活了8天。懂得了生活的真理,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不屈不挠地跟压迫者、富人作斗争的革命政党。

              ⑤最后一章写成了。小说大受赞赏。生活箍在保尔身上的铁环已经破碎,他又拿起新的武器,走回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材料二】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材料三】

              小说对乌克兰千百万工厂和集体农庄的青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乌克兰在与中央会议派、彼得留拉匪徒、德国和波兰的占领军的战斗中,在极度复杂和紧张的战斗环境之中,曾锻炼出几千几百个出众的柯察金型的英雄。

              ——彼得洛夫斯基

              俗话说,猫有九条命。文学作品也应该有几种魂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三种:第一种,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第二种,情爱,这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保尔对冬妮亚、对丽达的爱,对爱的理念,小说里都有动人的表述。这使作品魅力永存。第三种,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战胜生命。这点更没有过时。

              ——著名作家 梁晓声

              如果按我的阅读顺序来谈我的喜爱,在我青年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前苏联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且不说它的主人翁的形象如何鲜明、生动、丰满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仅是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就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

              ——著名作家 黎汝青

              被俄罗斯--苏联文学乳汁喂大的我们这一代读者头脑中,不可磨灭地印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的形象。他那段关于"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当年几乎无人不会背诵……

              ——青年作家 哈米

              (1) 按照原书内容为【材料一】中的句段排列顺序

              正确顺序:                                                                                           

              (2) 用正楷(或行楷)字写出与【材料二】中两个划线短语意思相反的短语。 (3) 根据【材料三】的提示,为本书写几句推荐语,需包含作者、主要事件概括、人物的核心精神等要素。
            • 5.

              下列句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的“自然”一词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B.“千万不要背思想包袱”中的“包袱”是负担的意思。
              C.“足下前来,蓬荜生辉啊!”“足下”是对对方的敬称。
              D.“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一句中的“高邈”“深远”“凄冷”“纯净”都是形容词。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此次园博会中的苏州园,不仅传承了苏州园林经典的造景手法,还运用现代技术,营造出情趣多变、景象万千的艺术fēn围,令人心驰神往。

              游客徜徉于苏州园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líng听着悦耳的鸟语,会觉得自己已经和景色溶合在一起了。苏州园林设计独特,门窗简朴而富于变化,长廊精美而别有用心,整个园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1)给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fēn(  )围     心(  )神往     líng(  )听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徜徉”的意思是:               

              (4)选文最后一句用词不当“            ”应该改为“             

            • 7. ①在自然界有一群具有“特异功能”的细菌,它们以“吃”金属为生.首先发现的是一些“吃”铜的细菌.在20世纪初,一件奇特的事情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在美国和墨西哥已开采完并被水淹没的旧铜矿中,发现了大量的铜!这些铜不像是有人放进去的,那么,它来自何处呢?科学家们猜想,可能是废矿渣中残留的铜,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跑”了出来.经过科学家的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将铜从旧矿渣中“请”出来的是一类对铜有着特别喜好的嗜金属细菌.这些细菌以铜为食,进行自身的代谢、生长繁殖,同时促使铜从含铜的硫化物中游离出来,富集到一起,使废矿“死而复生”.
                ②以上发现可帮了冶金业的大忙.科学家们认为,有着“铁齿铜牙”的细菌,可以帮助人们采矿和提炼金属,并解决了人们多年来未解决的矿渣再提炼的难题.把含有金属的矿石或废渣浸泡在含有嗜金属细菌的水中,就可以达到提炼金属的目的,由于细菌在探测、采集、提炼金属方面特殊的功效,促进了一种新兴冶金工业--生物冶金业的发展.
                ③首先,可用细菌来“寻金”.某些芽孢杆菌,如蜡样芽孢杆菌,对黄金有特殊的“敏感性”,它们可以嗅出黄金的气味.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这类细菌的分布、增殖数量、与黄金发生的特殊颜色变化等,作为探测黄金矿的依据.人们甚至做成微生物探针,带到野外去用来标示黄金的潜在储量.
                ④其次,就是利用细菌来“吃”黄金了.黄金是一种十分贵重的金属,虽然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但绝大部分地区的黄金矿产含量非常低.用化学的方法来提炼黄金,成本很高,大量金矿石只能提炼出极少的黄金.然而,栖息于自然界中的嗜金属细菌具有采金和炼金的本领,这些细菌们披挂上阵,利用小巧的身躯随水钻进岩石和矿渣的每一个微小缝隙中,将分散的黄金金属微粒聚集起来,形成天然的黄金矿床.人们就可以从细菌液浸提取物中收集到纯度比较高的金子.
                ⑤细菌这种“吃”金属的“特异功能”,不仅为冶金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而且还有清除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例如,全球大量的核废料正在蚕食着人类的生存空间,清洁这些有毒废料的常规办法通常非常昂贵,而且效果不佳.人类必须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来解决核废料对环境的破坏.德国科学家发现了能够在核废料中生存的球形芽孢菌,它们能够清除核废弃场中的有毒金属.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以“吃”金属为生的细菌具有哪些“特异功能”?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从第①段中“吃”“跑”“请”“死而复生”等词语,可以看出选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 8.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3)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4)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5)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6)A.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7)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知识一:    
              知识二:    
            • 9.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均衡营养更健康
                ①我国5岁儿童体重不足者比率为10%-20%,生长迟缓者比率为35%,个别贫困地区高达50%以上.这是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为我们提供的一组惊人数据.专家指出,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或不均衡是导致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体质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追求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科学补充营养元素的观念,已经成为改善中国人营养状况的当务之急.
                ②中国人究竟缺少哪些营养元素呢?
                ③钙、维生素B2和维生素A是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元素.其中钙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科学显示,人体每天对钙质的需求量为800毫克,而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仅 达需求的50.6%.缺钙会导致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的每天摄入量也只达到人体需求的61.5%和59.5%.
                ④维生素C、锌、铁也是中国人缺乏的营养元素.据调查,全国人均每天摄入维生素C量为100.2毫克,已达到100毫克的标准.但是,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致使其中大多数维生素C被破坏.有文章分析中国居民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仅达50毫克.另外,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毫克,比需求量少20%.青少年儿童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青少年儿童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果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此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元素,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并不多,因此仍然有许多贫血病人.
                ⑤人体补充营养元素的基本原则是:把所缺的全部补齐,补缺的不能再补,使人体内各种营养元素达到均衡.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彼此关系密切,只有达到它们之间的均衡,其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人体才可能健康.比如:钙、磷、锌、铜要成一定的比例,磷过量,钙会被耗损,通过量,锌会损失;铁促进维生素B族的代谢;锌要与维生素B1一起增加摄入量为宜.
                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时,有些人认为西方国家的配方比中国的好.实际上,中西方饮食结构不同,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要求也不相同;另外,黄种人与白种人在体质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磷、铜、镁、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就属于中国人不缺的营养元素.以铜为例,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铜元素的量为2.4毫克,推荐量为2毫克.摄入过量的铜元素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会导致锌的损失.所以中国人不要盲目补充.
                ⑦现行补充的误区是缺什么补什么,没有科学配比,人体内营养仍然达不到均衡.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定要有统筹思想,在医生指导下,总体判断自己缺什么维生素和矿物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案.
              (1)理清选文的写作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指出中国人营养元素摄入现状→        →分析现行补充的误区并提出建议
              (2)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
              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致使其中
              维生素C被破坏.
              (4)下列说法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或不均衡.
              B.中国居民人均每天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为50毫克.
              C.因为摄入的铁元素数量不够,所以中国仍然有许多贫血病人.
              D.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定要有统筹思想,并非越多越好.
              (5)中国人应该如何科学地补充营养元素?请结合⑤⑥⑦段内容回答.
            • 10.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动物捕食也玩“高科技”
                                                 余 塘
                ①自然界中,动物们捕食各有妙招,有的靠凶猛,例如豹子、鲨鱼;有的靠出其不意,例如蜥蜴、猫;有的靠麻痹动物,以小胜大,例如蚊子、鳗鱼…但是有些动物则会使用“高科技”,它们捕食手段之高超,连人类都为之叹服.
                                                            
                ②大海中有一种小鱼叫隆头鱼,为了保证自己睡觉时的安全,它会钻到海底的沙层底下,并且钻的时候还不留痕迹,从外面根本看不出它呆在哪儿.研究人员有幸在海底拍到了这样有趣的场景:小鱼把自己隐藏好之后,一只夏威夷垂头鲨游了过来.只见鲨鱼在小鱼隐藏的地点附近不停转圈,之后用它的下颚准确地把小鱼--它的猎物掘了出来,倒霉的小鱼也许还在睡梦中就丢了性命.
                ③我们人的眼睛都看不出小鱼埋藏的地点,其他食肉鱼也找不到小鱼,为什么夏威夷垂头鲨这么牛?难道它具有超感受?
                ④没错,垂头鲨具有能够探测猎物电磁场的敏锐能力.生物都有电磁场,这种电磁场非常微弱,
              下,其他生物感知不到,但是垂头鲨就可以.因为在鲨鱼的上嘴唇上,有很多黑色的小点,看上去好像是人的胡子茬,这些“胡子茬”与鲨鱼的一簇对电磁场异常敏感的神经相连,形成了“电磁探测器”,能够探测猎物发出的电磁场.于是通过“胡子茬”的探测,鲨鱼很快就发现了小鱼隐藏的地点,甚至能够准确知道小鱼钻入海底的深度.
                ⑤由于海底和周围含盐的海水是导电和导磁的,猎物的电磁场随时都会被海水的流动所干扰.即使在这样的干扰下,鲨鱼还能够准确探测到小鱼的位置,这说明鲨鱼不但有这种电磁探测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相当强.
                                            锦冠蜘蛛的“传感装置”
                ⑥在纳米比亚的沙漠中,黄沙漫天飞舞.在稍有生机的沙地上,你会看见一些奇特的图案,这些图案并不大,是用七八块鹅卵石构成的,这些鹅卵石是清一色的石英石块.一只蚂蚁进来了,蚂蚁太矮了,根本不知道这儿是石块构成的图案,更不知这儿是不可涉入的“雷区”.蚂蚁不小心碰到了一块鹅卵石,一只蜘蛛就会快速爬起来,并迅速捉住还没有明白过来的蚂蚁.
                ⑦原来这特殊图案是锦冠蜘蛛的神秘“传感装置”.这些石块都是蜘蛛精心挑选的石英石块,大小约是蜘蛛体重的两倍,蜘蛛把它们排在自己的洞口周围,并把洞口其他非石英的石块清理干净,然后在这些石英石块之间扯上蛛丝,于是这些石块就被蛛丝连结了起来.
                ⑧平时蜘蛛在自己洞中的蛛网上休息,一旦有猎物撞进“传感装置”所散布的区域,触动石英石块,石英的振动就沿着蛛丝传递给下一个石英石块.要知道石英有一个非常好的属性,就是可以不走样地传递振动,而其他物体一般都会使振动减弱.就这样,石英石块会通过蛛丝毫无保留地把振动信息传递给蜘蛛.洞中的蜘蛛通过蛛丝的振动,就可以判断有猎物上钩了.聪明的蜘蛛利用石英石块和蛛丝传递来的振动,就可以分辨出振动是风吹、猎物,还是其他捕食者.
                ⑨在黄沙飞舞的沙漠里,蜘蛛无法在外面结网,因为大风夹杂着沙石会把蛛网扯得七零八落,于是沙漠中生活的锦冠蜘蛛布置了这种巧妙的“传感装置”.一根蛛丝被风吹断的机会很小,因为蛛丝直径太小,且很柔韧.不过,也正是由于一根蛛丝的直径小,撞见猎物的机会也小得可怜,用这么细的一根蛛丝“
              ”,蜘蛛恐怕得饿死.于是,聪明的锦冠蜘蛛用蛛丝搭上石英石块,巧妙地制造了足够大的“传感装置”.
                ⑩值得感叹的是,锦冠蜘蛛懂得石英具有不失真地传输微弱振动的性质,已经有几百万年了,而人类发现石英的这一性质才有近百年的时间.只这一手“高科技”,就够人类佩服的.
                                                                 (选自《大科技》2011年第6期,有删改)
              (1)请为选文中空白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段“生物都有电磁场,这种电磁场非常微弱,
              ,其他生物感知不到,但是垂头鲨就可以”一句中加点的“一般情况下”能否删掉,为什么?
              (4)仔细阅读选文第⑦、⑧两段内容,概括出“传感装置”的制作及其工作过程.
                  →在洞口周围排上石英石块→    →扯上蛛丝连结石英石块→    →振动传递给下一个石英石块,最后传递给蜘蛛.
              (5)请写出第⑨段“用这么细的一根蛛丝‘守株待兔’,蜘蛛恐怕得饿死”一句中“守株待兔”一词的含义.
              (6)选文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