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如别人的   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
              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将选文第3自然段空缺处应填入词语的字母序号.
              A.辛苦麻木    B.辛苦恣睢    C.辛苦展转
              (2)选文第4自然段中,“我”为什么“害怕”?请用原文回答.
              (3)为什么“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请联系全文回答.
              (4)谈谈你对选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比经济振兴更重要的是文化复兴       郭兵
                ①从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悉,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与此同时,“十二五”全国文化发展规划也在积极制订中.
                ②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振奋的消息,它表明中国的文化发展和产业振兴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让人看到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希望,在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仍然保持着对文化振兴的这份理性与热情,这无疑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进步和发展的永恒标尺.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④因此,放到中国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看,致力于文化发展也许比成功的经济振兴更为重要.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这成就,多是在经济领域的,从文化的角度看,我们几乎是乏有可陈.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现象,长此以往,危及的将是整个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甚至生死存亡.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一位西方思想家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这话很有道理,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自己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自然是国将不国了.
                ⑤即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当前也离不开与文化的交融,中国就很吃了这方面的亏.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功夫熊猫”却成为美国的财源,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千古传诵,却被迪斯尼搬上荧屏赚了几个亿;中国的进出口一直保持顺差,惟独文化产业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普遍占到GDP的15%左右,美国甚至超过20%,我国则刚刚超过3%.类似的证据还有很多,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经济发展没有文化内涵,在将来的竞争中必然劣势日显.
                ⑥文化复兴是一个比经济振兴更为重要更为艰难的命题.唯因如此,才更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依据文意,请指出“这是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句中“振奋人心”的具体内涵.
              (2)文章第自然段列举“功夫熊猫”和花木兰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文章是从哪三个层面来论述“比经济振兴更重要的是文化复兴”这一观点的?请试作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嫦娥1号”的最后壮举
                                                        沈美云
                ①减速、下落、撞击…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1号”卫星于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上.
                ②“嫦娥1号”卫星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实现了中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创造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迈入深空探测的新时代.通过它获取的数据,科研人员绘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完美的月球地形图和模型.“嫦娥1号”“看”遍了月球的每一寸土地,并完整传回了数据.根据“嫦娥1号”获取数据制作的月面地形模型在精度、分辨率、图象清晰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各国已有的月面地形模型.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的地形图没有南北极,而“嫦娥1号”首次得到了纬度在70°以上南北极极区的高精度月面地形,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完整的月球表面地形图.在空间分辨率方面,1994年美国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为70千米,而“嫦娥1号”的空间分辨率精确到2千米左右.克莱门汀绘制的地形图十分模糊,在月球的背面尤其突出,而“嫦娥1号”绘制的地形图比它精确了10倍以上.此外,“嫦娥1号”地形图高程的精度也比美国的数据提高了4到5倍.这份首次得到的高精度全月球地形图为进一步进行月球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③“嫦娥1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踏上奔月旅程,至2008年10月24日完成了预定的、在轨一年的各项探测任务.“嫦娥1号”在奔月途中,原计划需要200余千克燃料进行的3次中途修正,由于轨道控制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结果只用10千克燃料一次达到轨控效果,比原计划节省了190多千克燃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嫦娥1号”的“余热”是探月指挥部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让它继续在月球轨道上飞行,发回一些价值已经不大的数据,还是挖掘它的潜力,超额完成一些其他的任务呢?探月指挥部认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将实现软着陆,技术跨度大,为了积累撞过程控制和轨道测定方面的经验,减少后续工程风险,决定在‘嫦娥1号’卫星寿命末期,控制卫星撞月.”于是,探月工程领导小组按照“轨道从高到低,风险从小到大”的原则,利用“嫦娥1号”卫星开展了卫星平台有关技术试验和卫星变轨能力、轨道测定能力等10余项验证试验.所有实验进行得很顺利,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技术试验数据,为二期探月工程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④同时,国际航天领域结束月球探测器使命普遍采用的方式也是撞击月球,因为撞击掀起的月球尘埃有助于科学家分析月球起源之谜,而且亦能为精确着陆月球奠定基础.“嫦娥1号”卫星在撞击前还能完成拍摄近距离高分辨照片、拍摄撞击时的瞬间情况,这些资料对地面分析人员也是非常有用的.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4期,有删节)
              (1)列举“嫦娥1号”卫星绕月飞行的贡献.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③段中加点的“余热”指什么?
              (4)“嫦娥1号”卫星选择撞击月球这一壮举有什么意义?
            • 4.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从外太空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地球表面三分之二被水覆盖.但地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全世界约40%的人面临淡水不足问题,其中约3亿人生活在极度缺水状态中.
                ②地球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其中97.5%是海水,淡水仅占2.5%,而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90%是人类难以企及的南北两极冰盖、冰川、冰雪,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深层地下淡水资源很难被利用.因此,人类
              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相当有限,只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26%.
                ③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速增长.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7倍,其中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用水量每年都以4%-8%的速度持续递增,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如按当前的水资源消耗模式继续下去,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5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将超过40个.2009年1月,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年会报告警告说,全球正面临“水破产”危机,水资源今后可能比石油还昂贵.
                ④水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触目惊心.首先,缺水将制约经济发展.农业用水约占全球淡水用量的70%.水资源短缺会阻碍农业发展,危及世界的粮食供应.工业用水约占全球淡水用量的20%,缺水会导致工业停产限产.此外,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同时,水危机也威胁着世界和平,围绕水的争夺很可能会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⑤导致水危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气候变化、森林植被减少、人口增长、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浪费,以及水资源开发与管理不善等.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计,全世界每年倾倒入江河湖海中的有毒物质达到上千万吨,全球约十分之一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⑥这看似普通的水正在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解决全球水危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水的立法和管理,节约用水,改进灌溉技术,循环利用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此外,还要广开水源,如海水淡化、储存雨水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⑦也正是为了解决
              ,1997年,世界水理事会在摩洛哥城市马拉喀什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水资源论坛,此后,每3年举办一次.3月16日至22日,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暨世界水展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架起沟通水资源问题的桥梁”,议题将涵盖干旱、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与水问题相关的健康、能源和农业问题,并探讨解决水问题的新技术和方法.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应邀出席此次论坛和水展.
              (1)本文介绍了有关水资源的哪些内容?
              (2)水资源短缺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3)第⑦段中加点的“这一问题”指代什么?
              (4)第⑤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②段中加点的“目前”能否去掉?为什么?
              (6)联系实际,说说面对淡水资源现状,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