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词义。

              鼓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琴:______________     琴:______________

              哉:______________     声:______________

            • 2.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①,轴在地而猫蹲其旁。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物色:观察。 ②逮:等到。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用讫再火药熔   初不知爱 B. 何陋有 左臂挂念珠倚

              C. 真无马也 始知画为逼真 D. 轴在地猫蹲其旁    竖其左膝

              (2) 下列加横线字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一句中“冠”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令之    B. 印书籍    C. 之不以其道 D. 无案牍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②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4) 甲、乙两文画线句都赞美了古人的高超技艺,但表现手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 3.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节选自《华佗传》)
                注:①[烦懑]:烦躁郁闷②[内疽]:腹内一种肿胀坚硬的毒疮。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
              A.斯须尽服 。 之:____________
              B.遇良医 可济救。 乃:____________

              C. 面赤不.        食:____________________

              D. 佗之曰:  脉:___________________

            • 4.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或:有人。②悉:全部。③还:通“旋”,掉转身。④盍:何不。⑤迨:等到。⑥昭:展示。⑦炯戒:明显的警戒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的字

              (1)吾悉能

              (2)李生之曰

              (2)李生 寻王生

              (4)夫善学者不下问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课文,说说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这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A.虽乘 御风      
              B.未复有能 其奇者    
              C. 相与 步于中庭。
              D.并有乘 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 。


              (3) 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


              (4) 作者说的闲人和我们现在说的闲人是一种人吗?请简要分析


              (5) 请写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任意一处),并作简要分析。

            • 6.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I.解释加 画线 的字。
              (1)目相待 ( )
              (2)及鲁肃寻阳(        )
              (3)当日知其所亡( )
              (4)妻跪问其 (    )
              II.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画线 字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蒙辞军中多务  我酌油知之。
              B. 蒙始就学        妻引刀趋机而言曰
              C. 七年不返        肃拜蒙母
              D. 结友别           若中道
              II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IV.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何异断斯织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你读完【甲】【乙】后各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①曰:“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②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③。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④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哉?”

              【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②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③遇:对待。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1)一时之 也________

              (2)战陈之事,不诈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愈 ,后无复 __________

              (4)城濮之战,咎犯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诈伪遇人”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皆以美于徐公   

              C.虽不能察,必以情               D.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翻译句子。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怎样的君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

              【注释】 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②蓬户瓮牖(yōu):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心之   乐:____________       (2)水清冽 尤:____________

              (3)穷耳目之以自适也哉 胜:_____(4)而况乎长江之清流   濯: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在政治上有一些失意,但其心态却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①,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②,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③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④,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魏:指南北朝时期的北魏。②鞍桥:马鞍。③让:责备。④露布:公开的文告。

              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 (    )          

              (2)即刮目相待    (    )             

              (3) 复南奔        (    )          

              (4)有友人与之而不能答   (     )

            • 10.

              【甲】……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

              【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恸:哀痛之至。贰:重复。亡:同“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线的词语。

              (1)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

              (2)即刮目相待(  )

              (3)门人亲(  )

              (4)弟子为好学(  )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迁怒,不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