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 2.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3.

              对下面这首古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胜利后,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策马扬鞭,登山观海,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
              B.诗人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表现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开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 4.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 5.

              下列对《黄鹤楼》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 6.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的体裁。
              B.这首诗用了多种色彩来写景状物,使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战争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和爱国热情。
              D.诗的前六句按照时间顺序写景叙事;最后两句中“报”和“死”两个动词前后呼应,直抒胸臆,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 7.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2)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 8.

              浣溪沙

              [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①声里绣旗红,澹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释】①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②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下阕写由观塞而引起的悲愤感慨。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阕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 9.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大约是诗人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后来元军逼他招降南宋海上抗元的部队,他出示此诗,以明志节。
              B.首联写出了当时诗人的个人心境和国家局势,语言凝练概括。
              C.颔联先从个人再从国家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用“柳絮”、“浮萍”两个意象道尽国破家亡的悲哀。
              D.颈联写中“说惶恐”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叹零丁”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