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

              A.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 2.

              湮没在岁月中的读书时光

              厕晓蕊

                  ①踏上海岛,世界更安静了。沿着石子铺成的小路往前走,看到爬墙虎掩映着的绿房子,房前有一大片花圃,这就是我成长的故园。那一年我13岁,坐在花间的小石凳上,捧着一本《红楼梦》,从午后读到黄昏。

                  ②记不清是从何时起,到了周末,我坐在园子里,享受静静流淌的阅读时光。

                  ③园中读的自然是闲书,好在母亲从不认为闲书是“无用的书”,母亲年轻时家里穷,没上过几年学,这成了她的一桩憾事,也因此认为读书是第一等好事。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

                  ④那个年代,课外书不多,偶尔要回一本,我便视作珍宝。这本《红楼梦》是我一个好朋友的父亲从外地买回来的,看到它我眼前猛地一亮,跟好朋友商量了许久,她才勉强答应借给我看一周。

                  ⑤我正看得起劲,听见母亲隔窗喊道:“该吃饭了。”我站起身舒展舒展腰,远远地看到我的好朋友朝我家过来,赶紧把拿着书的手背到身后。

                  ⑥“说好的,我来取书了。”她走到我跟前,硬声说道,果然是来催我还书的。

                  ⑦我刚想开口说话,喉咙里像伸出一只手把到嘴边的话摁了回去。沉默片刻后,我突然结结巴巴地说:“书……不小心丢了。”她呆住了,脸上露出比哭还要难看的神情。

                  ⑧“当心蜜蜂。”慌乱中我随手一指,她扭身看去,我趁机把书藏在花叶间,随即跑上前去,把她拖进屋,我拿出一堆零食,说:“送给你,算我向你道歉。”

                  ⑨哄走了她,我正暗自得意,身后传来一声低吼:“把书拿出来。”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⑩“窃书不为偷。”我为自己辩驳。

                  ⑪母亲瞪大眼睛喝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第一次见母亲生这么大的气,我很羞愧,将头低了下去。

                  ⑫我把书还给了好朋友,后来搬家的时候,她又送给我留作纪念,我一直珍藏至今,这本《红楼梦》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

                  ⑬上高中的时候,离家很远,我只好住校。繁重的学习,让我喘不过气来。但我还是抽空阅读,尤其爱读诗歌。每一首小诗,都如清晨的露珠般清澈美好,滴落在我的心间,让烦躁的心变得很宁静。

                  ⑭上班以后,变得很忙碌,但在空闲时,我尤爱读散文,那忙碌的生活似乎也放慢了脚步。除了读书,我还尝试写作。最初的几年间,稿件采用的少,被退回的居多。多丽丝·莱辛的话提醒了我:作家不会出自没有书的房子里。

                  ⑮我淘来很多新书,塞满两个书柜。随后的很多年间,一杯茶一卷书,伴我度过宁静的孤独时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倘若哪天没读书,我便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似白活了一天。

                  ⑯夜深人静,再次提起笔,心里多了份坦然。那些顺着笔尖淌出的文字,洒落在纸页间,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将稿子一篇篇寄出。意外的是投出的稿件相继发表了。

                  ⑰又是一个晚上,月光透过窗棂,洒入书房,我坐在桌前捧起一本书,开启心灵的旅行。从青涩到成熟,读书让我经历一次次的蜕变。那些细碎的读书时光,弥漫在心灵深处,寂静生香。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 阅读全文完成表格内容。

              读书

              读书的意义

              13岁时读《红楼梦》

              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

              高中时读诗歌

              ①_________________

              上班后读散文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伴我度过宁静的孤独时光

              (2)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自然环境有何相同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文中找出描写到母亲“目光”的句子,试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把“母亲瞪大眼睛喝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改为“母亲喝道:‘把书还回去!’”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本文中的“我”则在书香的熏染下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请你写出关于“读书”的一句名言,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你对读书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__,_________。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把横线上的课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边加画线字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遂成枯落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④又天子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4)划线句子划分停顿。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5)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综合性学习

              为了加深中学生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周林学校七年级开展了一次以传统节日为专题的调查探究活动。假定你是被调查的对象之一,请协助完成以下问卷。

              (1)写出两种我国传统节日,并注明具体时间,请写清楚公立还是农历。

              【示例】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2)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组诗句。

              答:节日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过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你认为应该怎样吸引中学生重视传统节日?

            • 5.

              在横线上默写《张家界》片段。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 6.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 )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 7.

              阅读《星星变奏曲》回答,在你的课外积累中,还有哪些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一句可谓千古名句,用现代文翻译它的含义,并说明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抒归隐之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借苔花寄凡人之志……梅、杏、桃、荷、海棠等花朵的芳姿,始终摇曳在诗文中,历久弥新。《桃花源记》中的渔人,因“①________,夹岸数百步”而找到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六月西湖,因“接天莲叶无穷碧,②________”而格外引人遐思。李白的“③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尽写悲愁之思;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④________”满溢惊喜之情。“⑤________,________”,染有花香的诗句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被我们随口诵出。花语就是心声,不厌百回吟咏。
            • 10.

              阅读《古诗两首》回答问题,《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