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4.综合性学习。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靖波中学七年级(10)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

              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                               

              (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

              答:诗词:                                            列举的小说或战役:                             

              (3)【感悟和平】阅读材料回答:

              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的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 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从摘文中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不超过20字)

                                                                                                         

              (4)【抒写心灵】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栏目里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请你从上列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80--100字的导读文字。

              我选择【栏目        】来写。

                                                                                                        

                                                                                                         

            • 2.

              日积月累。

              ①今我来思,                 

              ②《春夜喜雨》中从视觉角度描绘夜雨景色的一句是:                           

              ③郑板桥《竹石》中托竹子顽强而执着的品质,表达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诗句是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                  

              ⑤通过对六年级《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楷书四大家指的是:                                                   

            • 3.

              请补默出下列古诗词的上句或下句,选择使用典故的有_________(多项选择)(默写6分,选择3分)

              A.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E.今我何功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 4.

              马头琴的黄昏

              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

              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黄昏来临,草原上,一片片绿茵涌来,如爱抚、似轻吻、像牵扯,缠缠绵绵。行走间,又纷纷流淌远去,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可又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

              黄昏也是无限宽广,像一张巨大的黑茬羊皮不可阻挡地慢慢铺展。远近都是静止的状态,草色松软、深沉、凝重,又朦朦胧胧。没有风,也没有鸟啼,敖包山不语,古神树无言,一切都是自然而超脱的寂静。花朵暗淡了,怎么也看不见那种生机和灵气。夕阳像一嘟噜牛肉,在天边飘飘摇摇,滴淌着揪心的血色。

              我想起前些天过世的娜日斯老阿妈,还有那个悲痛的黄昏。她躺在风葬的勒勒车上,奔跑颠颠,掉落在荒草丛里,那就算她自己选择的墓地。那里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一切归于平静。对她来说。

              静默中的惆怅一如黄昏,在眼前无边际的漫延。

              蒙古包前的巴音图老阿爸,头发如一蓬草,一蓬染满岁月霜雪的草。他坐在那里,凝视远方,倾听草原,蒙文字母那样一动不动。身后悬挂的古长弓紫红紫红的,仿佛紧绷着他的那块天空和他的这个黄昏。

              巴音图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热爱与激情,又拉响了长者般的马头琴。

              那首世代相传的《奔马》出发了,缰闪、蹬动、马嘶、蹄响,粗犷而悠扬,豪放又恬润,有节奏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怀,令人不可抑制。黄昏渐渐逼近马头琴了,马头就拼力昂动,大声歌唱,我觉得心热亦心疼。

              力量涌动着,留恋强烈着,大草原却很自然地下沉着。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一片片泼洒剩下的光焰。小伙子驱赶海浪般的马群,姑娘驾起云朵一样的羊群,把牧归的鞭花撒进起伏的琴曲,套马杆是他们没有尽头的道路。几头拉着勒勒车的牛,不抬头,也不张望,只是加快了蹄步。它们知道自己是牛,也许懂得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马头琴还在轰轰烈烈地响亮,不留余地地迸发着情感、力量和向往,那大草原好像随着琴弓流来淌去。苍老的巴音图老阿爸,难道在他剩下的时间里没有疑虑与忧伤吗?“生命的节奏是爱。”不知道为什么罗曼·罗兰的话突然响在耳畔。谁能躲过人生中的黄昏呢?那么,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蒙古包后面的额吉湖陷进了黄昏,蓝蓝的、深深的、静静的,绝不是一片忧郁,而像巴音图老阿爸圣洁的心,可容纳辽阔的大草原。

              女儿塔娜给巴音图老阿爸披上一件皮袍,温暖中他更加昂奋,马头琴的曲调如欢奔的野马自由而欢快。琴曲漫过我的躯体、灵魂,乃至整个生命。蓦然间,我好像捡拾回来许多失去的什么东西,也释放出压在时间深处的那些灵动和激情。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老阿妈走出蒙古包,望望夕阳,又瞅瞅巴音图老阿爸,抿着笑熬奶茶去了。

              琴曲悠悠。

              蒙古包、炊烟、羊群、马头琴,一切都在美丽着黄昏。(有删改)

              (1) 全文围绕着“我”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和心绪的变化来写,请梳理作者思路。 (2) 结合全文看,第三段的景物描写与第四段写娜日斯老阿妈的“风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写作技巧来看,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 巴音图老阿爸的琴声有哪些特点? (4)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含义。 (5)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请结合有关内容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此的观点。 (6) 积累链接:同是乐器声,马头琴带来的是新的生命感悟,而有的喇叭声却让人听了发愁害怕。请写出《朝天子咏喇叭》中表现宦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痛苦和不幸的句子是:                                                             
            • 5.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①崤、渑②之阻,当秦陇之襟喉③,而赵魏之走集④,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⑤之候⑥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⑦,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亡者,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⑧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⑨,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⑩![1] 



              【注】①挟:凭借;②崤、渑:古地名,指崤山与渑池;③襟喉:险要之地。襟:古指衣的交领;④走集:集散中心;⑤治乱:治:治理的好,太平;乱,治理得不好,无秩序,不太平;⑥候:症候,征兆;⑦继以五季之酷:紧接着又遭五代的严重破坏;⑧放:放纵;⑨治忽:即治乱;⑩唐之末路是矣:唐代的末路就是前车之鉴啊!

            • 6.

              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

              ①这是一位孤独的年轻画家,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

              ②为了理想,他毅然出门远行,来到堪萨斯城谋生。起初也到一家报社应聘,想替他们工作。编辑部周围有较好的艺术氛围,这也正是他所需卑的,但主编阅读了他的作品后大摇其头,认为作品缺乏新意,不予录用。这使他感到万分失望和颓丧,和所有出门打天下的年轻人一样,他初尝了失败的滋味。

              ③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替教堂作画。可是报酬极低,他无力租用画室,只好借用一家废弃的车库作为临时的办公室。他每天就在这充满汽油味的车库辛勤地工作到深夜。没有比现在更艰苦的了,他想。

              ④尤其令人厌烦的是,每天熄灯睡觉时,就能听到老鼠吱吱的叫声和在地板上的跳跃声。为了明天有充足的精力去工作,他忍耐了。不过,好歹有一只老鼠与他为伴,他感到自己并不孤单。也许是太累了,他一沾着地板就能呼呼大睡。

              ⑤那只小老鼠一次次出现,不只是在夜里。他从来没有伤害过它,甚至连吓唬都没有。磨难已经使他具备大艺术家所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就这样,一名贫困的画家接纳了一只小老鼠,与它共处一室,倒也觉得这个荒弃的车库充满生机。小老鼠在地板上做着各种运动,表演精彩的杂技。而他作为唯一的观众,则奖给它一点点面包屑。渐渐地,他们互相信任,彼此间建立了友谊。老鼠先是离他较远,见他没有伤害它的意思,便一点点靠近。最后,老鼠竟敢大胆地爬上他工作的画板,并在上面有节奏地跳跃。而他呢,决不会去赶走它,而是默默地享受与它亲近的情意。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⑦不久,年轻的画家离开堪萨斯城,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这是他好不容易得到的一次机会,他似乎看到理想的大门开了一道缝。但不幸得很,他再次失败了,不但因此穷得毫无分文,并且再度失业。

              ⑧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黑暗里苦苦思索,他怀疑自己的天赋,怀疑自己真的一文不值,他在思索着自己的出路。终于在某天夜里,就在他潦倒不堪的当儿,他突然想起了堪萨斯城车库里那只爬到他画板上跳跃的老鼠,灵感就在那个暗夜里闪了一道耀眼的光芒。他迅速爬起来,拉亮灯,支起画架,立刻画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平凡地诞生了。灵感只青睐那些勤于思考的头脑。

              ⑩这位年轻的画家就是后来的荚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才华横溢的沃特•迪斯尼先生。他创造了风靡全球的米老鼠。谁能想到,在那间充满汽油味的车库里曾经生活过的一只小老鼠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影片的祖宗。米老鼠足迹所至,所受到的欢迎让许多明星望尘莫及,也让沃特•迪斯尼名噪全球。

              11堪萨斯城那间充满汽油味的车库,沃特•迪斯尼先生后来说,至少要值一百万美元。其实那里没有什么,只有一只老鼠,那是上帝给他的,上帝给谁都不会太多。


            • 7.

              寂寞的月亮

                在我的视野里,月亮是寂寞的。她那么孤单地悬挂在天空,星星离她那么遥远,地球离她那么遥远,就连一直在给她光和热的太阳,也总是离她那么遥远。月亮孤孤单单地悬挂在天上,已经有数亿万年了吧?这是何等漫长的寂寞呵!

                看那些从月球上发回来的照片,月亮上面,永远都是冰天雪地的样子,永远都是戈壁荒原的样子。月亮上面,有山峰,但那些山峰是寂寞的;有峡谷,可那些峡谷是寂寞的;她的那些平原,广裹地铺展开去的,不是江南水乡那样的美,而是无尽的荒凉。月亮上没有风,她连听一听轻风吟哦的机会都没有;月亮上没有雨,她连看一看雨丝飘飞的可能都没有。她没有树,没有水,没有空气,甚至连一丁点的小小生命也没有。月亮,不只是寂寞,而是死一般的寂寞了。

                关于月亮,从古到令,有很多传说,什么“嫦娥奔月”,什么“吴刚伐桂”,但是月亮压根儿就没有过这些。那些传说,不过是人类的种种附会罢了。月亮什么也没有。也许,她正是为了排解寂寞,才不停地围绕着地球旋转的吧?如果是这样,那她的寂寞就更加让人心疼了。可是,我们心疼过或关心过月亮的寂寞吗?没有。我们似乎从来就没想到过她的寂寞与孤独。我们看不到她的时候,总是在心头埋怨着她,甚至是不停地指责着她。很多年了,月亮总是这样被我们埋怨和指责着。我们只知一味地从她那里享受月光、获得诗意、索取浪漫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月亮,我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一篇篇翻开来看,那不是写给月亮的,不是的,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我们还借助月亮唱过许多歌,然而,那一首首歌,没一首是专门唱给月亮的。是的,我们不仅没有为月亮付出过什么,而且,还无止境地向月亮索取。我们的这些行为,是多么地自私!

                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

                数亿万年了,月亮从来没有埋怨过广寒宫的寂寞,也从来没有向谁诉说过心中的孤独。她似乎知道寂寞的苦痛,所以,一如既往地用她的光为我们照亮黑夜,为我们排解寂寞。不是吗?是月亮让李白在孤独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大胆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狂放地“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亮在李白的心中成了可以永远结游的朋友。月亮也似乎懂得那些游子的心,所以她总是用她的圆祈盼人间团圆和美满。她总是希望每一个游子能够平平安安回家,总是祝福所有的有情人能够成为一生一世相亲相爱的眷属,总是盼望每一个家庭能够和和睦睦美美好好。除此之外,她还为我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诗意,装点我们的家园和生活,让我们一代一代在这诗意的家园中生生息息。据说,在月明之夜,那些小偷和其他不良分子,其犯罪的概率都小了许多。由此看来,明洁而光辉的月亮是在劝化人们从善,是在把友爱、道德和人性洒向人间。是的,这就是月亮,她在广寒宫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献给我们。

                月亮是很大度的,很高尚的。她从不计较和埋怨,始终洁白、纯净、无瑕地高悬在天空中,给予我们无声的启示与祝愿。也许,这样的月亮才叫做月亮,而不是随便叫做一颗什么星星。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她才值得我们前赴后继地去仰望、去等待、去盼望,甚至去呼唤……

                然而,月亮又似乎根本就不在意这些,她独自悬挂于天空,不因为众星捧月而圆,不因为众人遥望而亮。她就是她,寂寞地悬挂于天空,孤独地洁白于天空。她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什么而消失。

                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

                                                                     (作者汪建中,有改动)

            • 8. 人生差异在读书
                  ①任何一个人,不论是官是民,是忙是闲,或多或少都有点业余时间.倘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支配业余时间,其结局或收获也大不相同.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相反,有的人虽有才气,但因不懂得珍惜业余时间,得过且过,终其一生,别无建树.
                  ②不过,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差异在于读书.因为,读书至少有三大“好处”.
                  ③读书可以“明目”.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就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④读书可以“清心”.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澎湃,街头巷尾灯红酒绿,堪称诱惑多多、考验多多.唯有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静气,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惑.
                  ⑤读书可以“强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不仅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因而人们都希望自己素质强一些,形象好一点,以适应竞争,赢得竞争.而一个人外塑形象也好,内强素质也罢,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丰富知识,增加营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⑥首先,要乐于读书.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尽管如此,也要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⑦其次,要善于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今天看来不尽然.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购,捧书而读.这样,才不至于读了坏书,中了邪气.
                  ⑧再次,要巧于读书.要通过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以知道实践,推动工作.    
              (选自2011年1月24日《解放日报》作者张桂辉)
              (1)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2)文章关于读书的好处的分论点提出有何特点?有何效果?
              (3)文章⑤-⑥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请你补出:    
              (4)文章⑥-⑧段是否属于并列结构,请讲出理由.
              (5)你认为⑥-⑧段是否恰当地阐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6)请你写出一句读书有益于人生的诗句或格言.
            • 9. 笑谈大先生
                                                  陈丹青
                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辉、沈君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迭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地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语气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儿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儿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儿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一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他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揉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⑧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     ,一则曰:    
              【注】①“大先生”系鲁迅家人对他的尊称.本文改写自陈丹青的演讲稿《大先生》.
              (1)结合你对鲁迅生平及性格的了解,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不买账”是什么意思?
              (2)作者说鲁迅先生“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3)文章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⑥段中的“刁”,属于贬词褒用,根据你的理解,请用一个贴切的双音节褒义词来替换它.
              (5)作者认为鲁迅的文章非常“好玩”,其实只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说法”.如果深入剖析的话,鲁迅文章的这种“好玩”,总是在对立中达成统一.请引用原文回答,这种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观照全文,请在第⑧段横线上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二字词.
              (7)积累链接:在鲁迅的《自嘲》中曾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敌人和对朋友的不同人生态度.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诗.
            • 10. 品味园林建筑之艺术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    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     的要求.
              (2)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
              (3)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4)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5)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
              (6)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