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 “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落木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做官。

              (1) 从这首诗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节。

              (2) 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_                                                                              _

            • 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东 栏 梨 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① 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己亥杂诗·其五

              [ 清 ]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 (1)___。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_ (2)____。

              (2) 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 6.

              材料一:

              中国山多,河多,桥也多。自古以来,桥与中国人的生活关系密切,由此产生了许多与桥有关的诗词。作为一个意象,桥在许多诗词里往往寄托着某种情思,如下面两首唐诗: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①边野草花,乌衣巷②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商山早行(节选)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④,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注释】

              ①  朱雀桥:金陵城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

              ②  乌衣巷:金陵(南京)城内街名,与朱雀桥相近。据传东晋王导、谢安两家豪大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③  王谢:王导、谢安,东晋世家大族。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皆衰落不知其处。

              ④  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

              材料二:

              中国古桥的作用

                  ①桥像条纽带,把两头的路连在一起,不因山水阻隔而影响陆上交通。凡是能在陆上通过的东西,都要能一样地在桥上通过,如果能把桥造得像陆一样,也就是说造得【甲】有桥恍同无桥,这造桥的本领,就够高了。要把桥造的如同路一样牢固,桥墩要结实,还要数目多。但是桥墩多了,两墩之间的距离就小了。这不但阻遏水流,而且妨碍航运。从船上人看来,最好水上无桥,如果必须造桥,也得造得【乙】有桥恍同无桥,好让他的船顺利通过。

              ②桥的作用是跨过河流与山谷,以便接通道路。河与山是一个国家的资源所在,如何利用这资源,就显出一个民族征服自然的能力。在这征服中,造桥的能力更为突出。造成的桥,可以为然屹立达千年以上,经受日夜的水冲狼击,风吹雨打,甚至天灾的洪水、地震,人祸的战争摧残,而始终蜷伏在那里,一声不响地为人民服务;而且基本上保持原来的形状不变,有如自然界的一座“天生桥”或“天然洞”。有时甚至比自然界的河山还稳定,如桥还在,而下面的河流却改道了,或两端的山竟然塌陷了。这样的桥就是中国的古桥。

              ③这样的桥,当然都是石桥。它连同其他各种木桥及吊桥,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首先当然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方面。我国河流特多,许多城市因靠河而发展,河上桥多桥少,是决定经济荣枯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中国古桥不但为了交通运输,而且对人民精神生活亦有作用,因为桥上散步或眺望,亦是一种忙中消遣。甚至桥的本身亦可称为美术展览品。中国古人在造桥时,不仅着眼于桥的实用功能,其实也非常注重桥的美感,很多中国古桥都成为当地一景。诚如李约瑟教授所言:“______”。

                                     (节选自茅以升《桥梁史话》,有删改)

              材料三:

              张泽瑞《清明上河图》局部(汴河虹桥片断)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很繁荣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

              汴河是北宋时期国家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业交通要道,这里人口稠密商船云集。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外形美观的单拱桥。有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指指点点,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这座桥因“其桥无柱,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桥头遍布刀剪摊、饮食摊和各种杂货摊,这里于是成了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

              (1) 阅读材料一,说说桥这一意向在两首唐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思?

              (2) 材料二第①段【甲】【乙】两处“有桥恍同无桥”分别指什么?

              (3) 下面两个句子,哪一个更适合材料二第④段划线处?请说明理由。

              A.中国桥都是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的美。

              B.没有中国桥是不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的美。

              (4) 请简述材料二③④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5) 材料三《清明上河图》里那座虹桥的设计很有特点,请综合材料二和三,参考示例,再写出这座虹桥的两个设计特点及其对应的设计意图。

              特点一:规模宏大,桥身宽大。

              意图:因为此处人口稠密,商旅网来,只有桥身宽大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商贸往来的需要。

              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水调歌头/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遂人归。

              (1) 

              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象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
              B.“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C.“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直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详写作者心中的理想世界。
              D.“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 8.

              回顾课本“饮酒(其五)”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 9.
              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出两个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一下诗颔联中的 “割”字。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