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光好

              欧阳炯【五代】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 的美景。

            • 2.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 下面对本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序。

              B.“归来仿佛三更”中的“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酒后清醒归来的情态。

              C.“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出词人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出词人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 3.

              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B.词的上片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不仅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也点明了当时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词的下片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词人从侧面揭示了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D.这首词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 4.

              水调歌头/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遂人归。

              (1) 

              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象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
              B.“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C.“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直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详写作者心中的理想世界。
              D.“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 5.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释:本诗是天宝十二载( 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而风景名胜又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2)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清溪清我心”一句,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
              B.颔联意为“新安江哪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呢?
              C.颈联中诗人以“明镜”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
              D.尾联以“空悲”表示为自己的朋友远游他乡而悲切
            • 6.

              对下列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出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随,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的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的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 7.
              题春晚
              (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

              A.开篇写花落,点出写的是暮春的景色。
              B.“昏鸦数点”写近距离的乌鸦绕林,表明是傍晚的景色。
              C.“吟余小立阑干外”这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D.这是一幅恬静而又富有生气、和谐的画面,全诗充满宁静而不寂寞的闲适气氛。

            • 8.

              下列选项,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过零丁洋》中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
              B.《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C.《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
              D.《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颔联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 9.

              对《望岳》一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近而远,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它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而是别出心裁地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似裂.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10.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射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