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言文阅读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识:记住.厌:满足.好古:爱好古代文化.及:赶上,追上.鄙夫:鄙陋浅薄的人.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而时习之/
              如不及         ②吾日三
              吾身/见不贤而内自

              女知之乎/
              人不倦         ④是
              也/日
              其所亡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 2.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年
              九十               ②吾与汝毕力平
                  
              ③汝之不
                             ④
              运于渤海之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    告之
              帝             皆以美
              徐公
              B、而    
              山不加增           默
              识之
              C、以    
              残年余力           不
              物喜,不以已悲
              D、之    虽我
              死,有子有焉    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4)翻译.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备由是
              太守说如此
                       B.
              大义于天下
              《书》,则不如无《书》
               
              C.
              将军既帝室
              无丝竹
              乱耳
                    D.
              信义著
              四海
              皆以美
              徐公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3)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
              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4)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春和
                         ②
              暮冥冥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
              (4)第三段与第四段所写的景、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
              (5)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