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 用“ ∕ ”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人 不 堪 其 忧,回 也 不 改 其 乐。

              (2)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博学而志 笃:___________     ②年与时      驰:___________

              ③不逾    矩:___________         ④静修身      以:___________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 如果让你从上面的两篇短文中选择一句话来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5)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 2.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①幕府。上怜之,欲听还归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②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注释】①秦王:李世明。李世明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②中外:宫内宫外。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秦 王 左 右 中 外 甚 多 恐 人 人 皆 恃 恩 私 足 使 为 善 者 惧。

            • 3.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①幕府。上怜之,欲听还归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②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注释】①秦王:李世明。李世明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②中外:宫内宫外。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秦 王 左 右 中 外 甚 多 恐 人 人 皆 恃 恩 私 足 使 为 善 者 惧。

            • 4.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①崤、渑②之阻,当秦陇之襟喉③,而赵魏之走集④,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⑤之候⑥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⑦,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亡者,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⑧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⑨,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⑩![1] 



              【注】①挟:凭借;②崤、渑:古地名,指崤山与渑池;③襟喉:险要之地。襟:古指衣的交领;④走集:集散中心;⑤治乱:治:治理的好,太平;乱,治理得不好,无秩序,不太平;⑥候:症候,征兆;⑦继以五季之酷:紧接着又遭五代的严重破坏;⑧放:放纵;⑨治忽:即治乱;⑩唐之末路是矣:唐代的末路就是前车之鉴啊!

            • 5.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七野禾苗油油然,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并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 (xún):确实。④浣:洗衣。
            • 6.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选自《战国策》)
            • 7.

               与长子受之(朱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①膝下:借指父母。 ②汩:搅乱,扰乱。 ③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 8.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节选)

              [乙]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 9.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丘。”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立则丈插,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及,援枹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名将。鲁仲子:战国时齐人,长于阐发卓异不凡的谋略。②破亡余卒:残兵败将。③谢:告辞。④拄颐:托腮。 ⑤蒉:草编的筐子。⑥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

              ⑦淄渑:淄水,渑水。⑧枹:同“桴”,fú,鼓槌。

            • 10.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游沙湖

              苏 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②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庞安常:宋代蕲水人。②蕲水:即现在湖北浠水。③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