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期日中”,结果“不至”,说明友人言而无信,不讲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 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先离去时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说明他是一个缺乏教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义正言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较为诚恳,说明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C.文中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养,懂礼识义;“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
              D.“尊君”“令尊”是谦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家父”是敬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2.

              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小说中好汉们大都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这恰好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在疾病缠身的时候,内心也曾绝望、动摇过,但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怯懦,以写作的方式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
              C.《简•爱》中女主人公常常在宣泄感情后严厉自省,调整思想并校正人生航向.她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就是她通过痛苦反思,对爱情和罗切斯特的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
              D.  加冠,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
            • 3.

              “四书”中不包括:

              A.《大学》        
              B.《尚书》        
              C.《孟子》        
              D.《中庸》
            • 4.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内容及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作品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B.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春》《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倡议书首行正中写标题,如“关于保护益鸟的倡议书”“关于反对浪费的倡议书”等。署名要写在日期的下面,靠右写。
            • 5.

              下列句子,陈述无误的一项是( )

              A.古语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伯表示老大,仲表示老二,叔表示老三,季表示老四;体育比赛中的季军是指第二名。
              B.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岁,“不惑”指人五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
              C.“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写景的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或抱负,如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D.“我的老师”“相信自己”“非常坚强”“多么可爱”这几个短语与“一位顾客”的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B.“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
              C.新闻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D.律诗一般分为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B.《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阴”是山南水北,“阳”是山北水南。

              D.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行冠礼,“烽火”借指战争,“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 8.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②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③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④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昧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

              (节选自《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 试分析,选文在第①段中引用二十四节气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何理解第④段中加横线的词语“舍不得吃”、“不愿放下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对文中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冬雪雪冬小大寒”请你从此部分节气歌中选择一个熟悉的节气并试着介绍和它相关的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A.青铜器        
              B.药材          
              C.墓碑      
              D.竹筒
            • 10.

              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 ( )

              A.
              B.
              C.
              D.
              E.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