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 2.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 3.

              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丝竹”、“鸿儒”来代指家乡、月亮、音乐和老师.
              C.《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传奇英雄,像鼓上蚤时迁、小李广杨志、神行太保戴宗等,各个身怀绝技,个性鲜明。
              D.“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左右逢源”、“舍生取义”、“专心致志”等成语都出自孔孟的言论.
            • 4.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本文以花喻人,用菊花比喻隐逸者,用牡丹比喻富贵者,用莲比喻君子.
              C.《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记叙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情.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 5.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因而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
              B.“伐竹取道”,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C.文章中“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的描写,说明小石潭起名的缘由。
              D.“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感觉描写,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 6.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biàn)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衙署),为士卒费,日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②,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③五万人,彀者(射手)十万人,悉令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④,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城,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葸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葸。虏赵王迁。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代雁门:地名,代地雁门郡。  ②收保:进入营垒防守 。  ③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将士。  ④襜褴,少数民族名,下文“东胡”“林胡”亦同。

              (1) 对下列名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牧用兵之道的一组是 ()

               ①习射骑,厚遇战士            ②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③匈奴每入,辄入收保          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⑤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⑥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 之                  许:答应

              B.赵王 李牧,李牧如故    让:责备

              C.李牧至,如 约          故:原来的

              D.佯败不胜,以 千人委之  数:屡次,多次
            • 7.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一句中,“闻、起、行、至”这些动词写出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辛苦的精神。
              B.公输盘在与墨子的交锋中理屈词穷,愿意与墨子一起去劝说楚王。
              C.公输盘的“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其实就是要杀害墨子,扫除障碍,可见他为人的阴险狡诈。
              D.墨子止楚攻宋的成功,告诉人们:想要成功,不仅要有口才和谋略,更要有实力。
            • 8.

              阅读《琵琶行(节选)》回答问题,对下列描写琵琶女形象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琶琶女的神态,还暗示出她此时幽愁暗恨的复杂心理。

              B.“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也表现了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C.“自言本是京城女”,诗人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写了琵琶女当年高贵的身份,道出歌女不甘沦落天涯的心态。

              D.“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叙其身价之高,色艺之绝,红极一时,哄动京城的辉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