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①曰:“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②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③。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④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哉?”

              【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②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③遇:对待。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1)一时之 也________

              (2)战陈之事,不诈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愈 ,后无复 __________

              (4)城濮之战,咎犯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诈伪遇人”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皆以美于徐公   

              C.虽不能察,必以情               D.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翻译句子。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怎样的君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嗔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名!”遂去不顾。    (选自《论衡·书虚》)

              【注释】①延陵季子:延陵,地名,今江苏省武进县。季子,即季札,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②嗔:发怒时睁大眼睛。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

              (1) 取金者哉

              (2) 遂去不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  

              (2) 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名!

              (3) 文中划线句表现出薪者怎样的心理?

              (4) 从选文来看,季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之,常习读诵

              (1) 翻译下面句子。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段文字表现了张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优秀品质。

            • 4.

               汤敦甫不欺翁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①其御者,詈②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③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选自《新世说语》)

              【注释】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 有卖菜翁 担坐  弛:  

                        

              (2)值几何?我 汝   偿:

              (3) 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适:

                          

              (4) 贯钱足矣  假:

              (2)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
                 

              (2) 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汤敦甫具有怎样的品质?

            • 5.
              下列不是表现狼的阴险狡诈的句子是()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目似瞑,意暇甚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6.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①。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占者②家见《书》疏义③,因请寓宿④,手抄归。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⑤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

              注释:①旨义:文章的内容要义。  ②占者:算命先生。  ③疏义:对经书的注释。  ④寓宿:借宿。  ⑤危坐:正襟端坐。

              读完全文,你对许衡有怎样的评价?
            • 7.

              选出下列对《陈涉世家》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表现陈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无可奈何,无法摆脱痛苦处境,只好认命。
              B.“会天大雨”,“失期”,“法皆斩”,既点出了起义的根本原因,也说明了秦王朝刑罚的残酷,逼得农民走投无路。
              C.“天下苦秦久矣”一句,概括了秦王朝对人民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这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D.“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表现了陈涉、吴广起义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响应和支持,证实了陈涉“宜多应者”的预见,显示了农民革命战争的伟大力量。
            • 8.

              下列对《隆中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诸葛亮的志向,“时人莫之许”,只有他的朋友“谓为信然”,说明他才能低下不得认可。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刘备问策,先摒去左右,对局势表达强烈不满,又以十分骄傲的口吻和犹疑的态度提出自己对当前局势的迷惘,提出恳切咨询。
              D.文章按照逻辑顺序写了“隆中对”之前、之中、之后。在隆中对策之前,从正面描写人物生活、思想、交游和社会声誉,详细描写诸葛亮的与众不同。
            • 9.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

              (3)俄而雪骤              (4)与儿女讲论文义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3) 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这一观点。



              (4) 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 10.

              对《出师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阐明“光先帝遗德”的重要性,建议都是从正反两方面来提出,使用了很多篇幅来谈“选贤举能”,政事安排上又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
              B.作者提出了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亲贤远佞是全文主旨所在。
              C.回忆先帝对两汉评价的用意是借先帝的评价,忠告后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亲贤远佞。
              D.在内政上亲贤臣,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在军政上亲贤臣,必能裨补却漏,有所广益。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