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4种解释:①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行~流水。②说:不知所~。③文言助词,表示强调:岁~暮矣。④指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材料二】

                 云,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因其本身具有的不同特点,云在诗歌作品中被作者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古人看到天上云朵漫漫,多以“云”言“众多”之意,比如《诗经·郑风》中的“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中的“云”就表示“多”。云漂浮不定,也常引发游子的漂泊之感、思乡之情,例如李白《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诗句,将浮云、游子两者对举,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游子的飘零无依。云常蔽日,因此古人还常将小人、邪恶势力比作“浮云”,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就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自己冲破敌对势力干扰、坚定推行改革的决心。

              【材料三】

                 云技术,是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用户海量的数据和各类软件都放在“网络云”(大型数据处理中心)中,用户只要有电脑或手机等上网终端就可以了。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云技术尽可能地将更多的处理与更多的数据放在云端,而不是本地。举个例子,就好比学生们上课,书包里并不用放课本,课本等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飘浮在空中,只需一挥手,就自动飞过来,用完之后,资料自动飞走,根本不需占用书包的任何空间。有分析指出,未来在全球范围内,云技术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和你的积累,从下面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写出你的理解。

              备选词语:云集 疑云 人云亦云 壮志凌云

              词语:________

              理解:________

              (2) 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说“云技术”为什么被冠以“云”字。

              答:________

              (3) 《<论语>十二章》中有一章出现了“浮云”一词,这一章是“________”。

              下面诗句里的“浮云”与其中的“浮云”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长嫌世上浮云客,老向尘中不解颜。(杜牧《访许颜》)

              B.不是有心轻富贵,偶然看破是浮云。(陆游《仲秋书事》)

              C.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韩愈《听颖师弹琴》)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2.

              (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二)

              可楼记

              〔明〕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壁。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又其赘矣。   

              (有删节)

              【注释】①疏:开通。②九陆:指平原。③九龙:指九龙山。④高子:作者自称。⑤穆:同"睦",和顺。⑥暄:温暖。⑦慨然:激昂的样子。⑧耦:指事物有正有反。
              (1) 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明年 (   )       

              ②南潇湘(    )

              吾少时 (   )           

              ④今乃可楼耶     (   )

              (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1处必须停顿之处)

              (1)前人之述备矣

              (2)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                               _____________     

              (2)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

                              ___                                  _____________     

              (4) 乙文作者年少时对山水看法和造“可楼”时对山水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___                                 _____________     

              (5) 结合《岳阳楼记》和《可楼记》,简要阐述“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___                               _____________     

            • 3.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最后一课》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
              B.《小石潭记》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曾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
              D.季羡林先生在散文《幽径悲剧》中为我们呈现了藤萝不同寻常的美,谴责令人痛心的愚氓的恶行,表现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5.

              阅读以下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文]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①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②明年:第二年。③适:恰好。④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⑤陂(bēi)田:水边的田地。⑥傃(sù):向,向着,沿着。

              (3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1)略无处(   )                                (2)属凄异(    )

              (3)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             (4)故之曰“放鹤亭” (    )

              (33.)划分句子节奏,每句一处,用“/”标出。

              (1)自非亭午夜分

              (2)水及其半扉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35.)两段选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有共通之处,例如:甲文中的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而乙文中的山的特点是:“            ”;甲文中写树“荣”草“茂”,而乙文中用“       ”一句描写了类似景象。

              (36.)美丽的山峡,雄伟的山峡工程,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山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6.

              文言文阅读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乙】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③。或不给,则加鞭棰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悟寤。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④,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⑤。郁离子⑥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⑦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①狙:猴子。②部分:安排。③赋什一以自奉:征收十分之一用来供自己享用。④柙xia:木笼。⑤卒馁而死:终于饥饿而死。⑥郁离子:作者假托的人名。⑦道揆:道义,法度。

              (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

              ①为天下 唱:_______________

              ②楚人之 怜:_________________

              ③使老狙率以山中 之: _______________

              不给,则加鞭棰焉 或: 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等死,死国乎  ②且欲于常马等不

              B:①天下秦久矣    ②众狙皆畏

              C:①扶苏数谏故    ②楚有养狙为生者

              D:①杂然前陈者    ②惟其昏未觉也

              (3).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甲文中借陈胜、吴广的起义,赞扬了什么?②乙文中“狙公卒馁而死”,作者想讽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忘亦死,举人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书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曰,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
                  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卜者知其目陈胜
              B.①上便外②此殆天所以资
              C.①多应者②诚开张圣听
              D.①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扶苏数谏故②安陵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B.①安陵君许寡人②百姓多闻
              C.①医好治不病以为功②足下卜鬼乎
              D.①天下云集响应②蹴尔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4)文中写起义根据形势首先提出的策略是: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5)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 8. 阅读《孙权劝学》和《李生论善学者》(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1】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李生论善学者(节选)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注释】①志:记,记住。②还走:转身离开。③厌:满足。④盍:何不。⑤迨:等到。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并自其名(《伤仲永》)
              B.自为大有所益诱敌(《狼》)
              C.君志之而不思之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D.择善而从中间力拉崩倒声(《口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蒙以军中多务辞:           ②但当涉猎   涉猎:    
              若孤        孰:                 ④王生益  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梳理两篇文章内容,用原文完成下面填空。
                   吕蒙能够“听劝”和“    ”,是他的才略能够大有长进、最终令人刮目相看的两个重要因素;李生认为学习贵在“    ”和“    ”,如果只做到王生所说的“志之”,并不能称之为“善学”。
            • 9.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屠自后断其战战
              B.增笑耳一狼得骨
              C.暇甚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盖以诱恐前后受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一狼洞其中其恕乎
              B. 久妇拍而鸣
              C.刀劈狼首蒙辞军中多务
              D.后狼止前狼又至结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按照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
              B. 本文主要采用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刻画狼和屠户的形象。
              C. 文中的两个形象特征鲜明:狼阴险狡诈,屠户机智勇敢。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句点明全文主旨。
              (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文: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梅花美人
              乐 钧
                 如皋陈肖生嵩,以画名于时。尤长于梅,冷蕊蔬枝,嫩寒春晓,见者辄作孤山篱落之想。
                 有金陵李某,僦居京师内城。斋壁红梅一轴,肖生笔也。一日仰卧观书,童子侍焉。忽有老翁出于画中,龙钟伛偻。俄而枝叶动摇,花蕊怒放,每一花现一美人,步虚而下。须臾,次第入花去,老人亦遽隐,画如故也。                                                                                                                      (选自《耳食录》)
                 【注】①如皋:县名。②孤山:在杭州西湖。宋代林隐居于山上,种梅养鹤自娱,有“梅妻鹤子”之称。③僦(jiù)居:租房居住。④龙钟:行动不灵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以画于时            ②童子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尤长厅事之东北角 (《口技》)
              B.步虚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C.见者辄作孤山篱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
              D.以画名于时撰长书为贽 (《送东阳马生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斋壁红梅一轴,肖生笔也。
              译:    
              ②须臾,次第入花去,老人亦遽隐。
              译:    
              (4)阅读全文,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陈肖生画艺超群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