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4种解释:①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行~流水。②说:不知所~。③文言助词,表示强调:岁~暮矣。④指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材料二】

                 云,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因其本身具有的不同特点,云在诗歌作品中被作者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古人看到天上云朵漫漫,多以“云”言“众多”之意,比如《诗经·郑风》中的“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中的“云”就表示“多”。云漂浮不定,也常引发游子的漂泊之感、思乡之情,例如李白《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诗句,将浮云、游子两者对举,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游子的飘零无依。云常蔽日,因此古人还常将小人、邪恶势力比作“浮云”,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就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自己冲破敌对势力干扰、坚定推行改革的决心。

              【材料三】

                 云技术,是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用户海量的数据和各类软件都放在“网络云”(大型数据处理中心)中,用户只要有电脑或手机等上网终端就可以了。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云技术尽可能地将更多的处理与更多的数据放在云端,而不是本地。举个例子,就好比学生们上课,书包里并不用放课本,课本等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飘浮在空中,只需一挥手,就自动飞过来,用完之后,资料自动飞走,根本不需占用书包的任何空间。有分析指出,未来在全球范围内,云技术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和你的积累,从下面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写出你的理解。

              备选词语:云集 疑云 人云亦云 壮志凌云

              词语:________

              理解:________

              (2) 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说“云技术”为什么被冠以“云”字。

              答:________

              (3) 《<论语>十二章》中有一章出现了“浮云”一词,这一章是“________”。

              下面诗句里的“浮云”与其中的“浮云”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长嫌世上浮云客,老向尘中不解颜。(杜牧《访许颜》)

              B.不是有心轻富贵,偶然看破是浮云。(陆游《仲秋书事》)

              C.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韩愈《听颖师弹琴》)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2.

              (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二)

              可楼记

              〔明〕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壁。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又其赘矣。   

              (有删节)

              【注释】①疏:开通。②九陆:指平原。③九龙:指九龙山。④高子:作者自称。⑤穆:同"睦",和顺。⑥暄:温暖。⑦慨然:激昂的样子。⑧耦:指事物有正有反。
              (1) 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明年 (   )       

              ②南潇湘(    )

              吾少时 (   )           

              ④今乃可楼耶     (   )

              (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1处必须停顿之处)

              (1)前人之述备矣

              (2)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                               _____________     

              (2)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

                              ___                                  _____________     

              (4) 乙文作者年少时对山水看法和造“可楼”时对山水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___                                 _____________     

              (5) 结合《岳阳楼记》和《可楼记》,简要阐述“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___                               _____________     

            • 3.

              阅读以下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文]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①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②明年:第二年。③适:恰好。④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⑤陂(bēi)田:水边的田地。⑥傃(sù):向,向着,沿着。

              (3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1)略无处(   )                                (2)属凄异(    )

              (3)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             (4)故之曰“放鹤亭” (    )

              (33.)划分句子节奏,每句一处,用“/”标出。

              (1)自非亭午夜分

              (2)水及其半扉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35.)两段选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有共通之处,例如:甲文中的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而乙文中的山的特点是:“            ”;甲文中写树“荣”草“茂”,而乙文中用“       ”一句描写了类似景象。

              (36.)美丽的山峡,雄伟的山峡工程,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山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4.

              (一)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

              九溪在烟霞岭西,龙井山南。其水屈曲洄①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其地径路崎岖,草木蔚秀②,人烟旷绝,幽阒③静悄,别有天地,自非人间。溪下为十八涧,涧内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因、梅花径等迹,今都湮没无存。而地复辽远,僻处江干,老于西湖者,各名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涧,皆茫然不能置对。

              (张岱《西湖梦寻之九溪十八涧》)

              注:①洄:水回旋而流。

              ②蔚秀:繁茂,茂盛的样子。

              ③幽阒(qù):静寂。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语段(一)第②段与《答谢中书书》中的“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的写景手法有何相同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面两个语段中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并请结合内容谈谈两位作者面对此景分别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②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选自蔡襄奏折《乞③用韩琦④、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惮:怕,畏惧。③乞:乞求,请求。④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 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                                                     ”,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                               ”。

              (2) 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 6.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3)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