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 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2)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  

              (2)将军宠,性行淑均(     )

              (3)郗超与谢玄不(      )  

              (4)既已噬梁、岐(     )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4) 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舜于畎亩之中            发:             (3)必先其心志苦:            

              (2)入则无法家士             拂:            (4) 而后 喻: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3) 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论述是全面的。第②段中,孟子强调,人担“大任”要经历 ;第③段中,孟子强调,人只有经过主观努力,才可能带来“ ” “ ” “ ”的结果。(其中①用自己的话概括,②③④用原文回答)。 (4) 下面链接材料写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一段史实。请根据材料内容推测吴越争霸的结果,并简要说明这个结果使你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有了怎样更深的理解。

              【链接材料】

              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注:①种:即文种,越国的重要谋臣。②厚币:厚礼。③委国为臣妾:把国政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④伍子胥:吴国重臣,因多次进谏,受谗被赐死。⑤平:讲和。

              结局:                          理解:         

            • 3.

              【甲】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钟傅搏虎

              江西钟傅,本豫章人,少倜傥,以勇毅闻于乡里。不事农业,恒好射猎。熊鹿野兽,遇之者无不获焉。

              一日,有亲属酒食相会,傅素能饮,是日大醉。唯一小仆侍行,比暮方归。去家二三里,溪谷深邃,有虎黑文青质,额毛圆白,眈眈然自中林而出,百步之外,顾望前来。仆夫见而股栗,谓傅曰:“速登大树,以逃生命。”傅时酒力方盛,胆气弥①粗。即以仆人所持白梃②,山立而拒之。虎即直搏傅,傅亦左右跳跃,挥杖击之。虎又俯伏,傅亦蹲踞。须臾,复相拿攫③。如此者数四。虎之前足搭傅之肩,傅即以两手抱虎之项。良久,虎之势无以用其爪牙,傅之勇无以展其心计。两相擎据,而仆夫但号呼于其侧。

              其家人怪日晏未归,仗剑而迎之。及见相捍,即挥刃前斫。虎腰既折,傅乃免焉。

              【注释】①弥:更。②梃:棍子。③拿攫:搏斗。

              (1) 下列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三项是( )

              (1)狼不敢              (2)其一坐于前

              (3)一狼其中           (4)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5)立而拒之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⑵.虎之势无以用其爪牙,傅之勇无以展其心计。

              (3) 下列各句中与“仆夫但号呼于其侧”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投以骨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唯一小仆侍行

              (4) 甲文里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乙文在写钟傅打虎时多次写到仆人的言行,请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搏虎的钟傅与杀狼的屠户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 4.

              (一)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

              楚威王①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②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③。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④,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⑤,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注释】①楚威王:楚国国君,楚宣王子,名商,公元前三三年至前三二九年在位。 ②郊祭:祭祀天地。 ③大庙:太庙,天子的祖庙。 ④孤豚:小猪。整拂:整理服饰。 ⑤羁:管束。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惠子梁(        ) 使使厚币迎之(         )

              养食之数(       ) 当之时(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译文:                                     

              (3) 联系两文,说说庄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4) 联系两文,可见庄子在说理时巧妙地运用了              的方法。
            • 5.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解释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2)斯是陋室,惟吾德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                                 

              (3) 根据本文内容,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文章是从三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具体来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了陋室       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室中人       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室中       人之雅。

              (4) 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答:                             

            • 6.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的含义

                 ①月色入                     ②无与为乐者         

                ③怀民亦未                    ④相与步于中庭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闲人”? (4)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 7.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 解释下面的加下划线字:

              (1)将军既帝室之 (        ) (2)保其岩阻 (      )

              (3)深入不 (        )       (4)庶竭驽钝 (         )

              (2) 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 甲、乙两段文字各自刻画出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 甲文段:                       乙文段:                        
              (4)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具体是指“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
              (5)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我的积累:

                 ①                   ②                  ③                 

            • 8.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

                答: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3) 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 9.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①遽②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傥通倘:倘若。②遽:马上。

              (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阅读甲段,说说首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甲乙两段阐述了同一个道理,但所运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请结合文体做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