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马         卷卷有爷

              B.求其能千里也             知鱼之乐

              C.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年九十

              D.鸣之而不能其意           中外直,不蔓不枝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1)才美不外:_____________           (2)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

              (3)曾柱干之固守于四境:___________   (4)无求:_____________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甲】文和【乙】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甲】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乙】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   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②啮:咬。    ③贾(ɡǔ)人:商人。    

              ④遽:急速,快速。⑤戒:通“诫”,告诫。  

              (1)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1)诘仆 因:________        (2)汝贵臣  为: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了短文,你认为陈谏议具有怎样的品格?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甲文:愚公移山(略)

              乙文: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画线的词

              甚矣,汝之不(           )

              我之死(        )

              虎亦去        (           )  

              威无所以施欤( )

              (2) 用”|”划分句子节奏

              而 浣 衣 于 水 者 虎 自 山 上 驰 来 妇 人 仓 皇 沉 水 避 之 二 小儿 戏 沙 上 自 若

              (3) 翻译下列语句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淤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期齐国人,被齐威王任为大夫。②比:连续,接连。③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④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1)一食 尽粟一石:________  

              (2)才美不外:________

              (3)苏代为燕齐:________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甲】文和【乙】文的内容,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4) 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节选自《出师表》)

              【丙】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异时:从前      ②固石洞:地名。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而去之 _________            

              (2)亲戚之 _______________

              (3)宜付有司论其赏_________      

              (4)能得人心 _____________

            • 6.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馀。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注】①扈从:(王英)随从。②因:便,于是,此句为皇上说。③右春坊大学士:官名。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至(          )     之(           )   以奏(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命再往击碎之

              (2)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


              (3) 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文段中重点记叙的两件事,然后简析王英能得到皇帝信任并委以重任的原因。

            • 7.

              下列句子中“为”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唐人尚未盛 之                                             
              B.不以木 之者

              C.其印 予群从所得                             
              D.何 者也
            • 8.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①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②死敌,退则③死法,当④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4分)

              (1)怀民亦未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寓居惠州嘉祐寺       (4)思欲亭止息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2分)
            • 9.

                     梅颐尝有惠于陶公①。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曰:“天子富于春秋,万机自诸侯出②;王公既得录,陶公何为不可放?”乃遣人于江口夺之。颐见陶公,拜,陶公止之。颐曰:“梅仲真膝,明日岂可复屈邪!”

              【注释】①梅颐:字仲真。当初大将军王敦把荆州刺史陶侃降为广州刺史时,有人在王敦面前说了陶侃的坏话,王敦就想杀陶侃。这时王敦手下的咨议参军、梅颐的弟弟梅陶劝阻了王敦,陶侃得免。②富于春秋:指年轻。万机:万事。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梅颐有惠于陶公 (            )     

              (2)后豫章太守   (            )

              (3)王公得录        (            )    

              (4)明日岂可复邪(            )

            • 10.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非木柿 如 再啮 
              B.知其一   余钟磬音
              C.一老河兵闻    其反击
              D.山门圮 河    或重 泰山,或轻 鸿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