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之”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未尝有喜愠


              A.无丝竹 乱耳     
              B.何陋 有 
              C.则抚而和
              D.每朋酒
            • 2.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臣有二马,日啖刍豆①数升,饮泉一斛②,然非清洁则不受。介③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奋迅④,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①刍豆:草和豆。指牛马的饲料。②斛:量器名,十斗为一斛。③介:披甲。④奋迅:鸟兽飞奔而有气势。⑤褫:脱去,解开。

              下列句子中加 画线 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食马者不知 能千里而食也


              A.安求 能千里也
              B.真无马邪
              C.真不知马也
              D.此 受大而不苟取
            • 3.

              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①曰:“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②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③。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④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哉?”

              【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②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③遇:对待。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1)一时之 也________

              (2)战陈之事,不诈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愈 ,后无复 __________

              (4)城濮之战,咎犯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诈伪遇人”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皆以美于徐公   

              C.虽不能察,必以情               D.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翻译句子。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怎样的君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王怒,欲杀   亦可慰求教
              B.不过早樵暮归          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C.门人甚众              饯我于月宫可乎
              D.是陵人              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 5.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B.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 6.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   遂:   盖:   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理解这句话?

              (3)上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 7.

              解释句中下划线的词语。

              (1)公亦以此自(    )     (2)但微之(    )

              (3)尔敢轻吾射(    )     (4)我亦无(              )

              (5)惟手熟(      )       (6)笑而之(      )

            • 8.

              下列各组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 此自矜   我酌油知之

              B.汝亦知 乎  吾 不亦精乎

              C.睨之久而不   我以日始出时 人近

              D.公亦以此 矜  钱孔入,而钱不湿
            • 9.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 10.

               汤敦甫不欺翁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①其御者,詈②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③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选自《新世说语》)

              【注释】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 有卖菜翁 担坐  弛:  

                        

              (2)值几何?我 汝   偿:

              (3) 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适:

                          

              (4) 贯钱足矣  假:

              (2)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
                 

              (2) 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汤敦甫具有怎样的品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