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诸葛亮《诫外甥书》)

              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      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

              (1) 词语解释

              广咨问_______________  淫慢           

              年与时驰________       虽有淹留__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而【乙】文则强调_______的重要性。你从【乙】文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下面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欣然起行∕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病终《桃花源记》

              C.念无与为乐者∕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D.相与步于中庭∕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 3.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1) 下列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云 而岩穴瞑            男有分,女有
              B.醒能述 文者            蒙辞 军中多务
              C.货恶 弃于地也          安陵君 许寡人也
              D.以为妙                 往来而不
            • 4.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注】①嗣:继承。②冒:覆盖。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选项中加横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令吏民上长安城避水

              A.由 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以肃敬敦厚 /今诚以吾众诈自 (《陈涉世家》)

              C.京师民无 相惊/广 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D.而凤大惭,自 失言/未尝不叹息痛 于桓、灵也(《出师表》)

            • 5.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选出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陵人捕鱼 业/不足 外人道也
              B.具答 /渔人甚异

              C.当立者 公子扶苏/ 丹书帛曰
              D.今 亦死/或以为
            • 6.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谓为然_________    

              ②将军宜枉驾之_________ 

              ③孤不德量力_________  

              ④遂猖蹶_________ 

              ⑤其谁可而之_________  

              用之,国人称善_________ 

              (2)下列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解狐非子仇邪

               B.欲信大义天下     晋平公问祁黄羊曰

               C.南阳无        乃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智术浅短       笑应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②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刘备和晋平公在选贤任能上的异同。


              同:_____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____

            • 7.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D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 以下各组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① 停数日,辞去。 ②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
              D.①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② 昔者吾舅死于虎

            • 8.

              岳飞治军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能得人心。异时尝见其提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1)故能得人心                    故:                  

              (2)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    兵: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译文:                                                            

              (3) “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什么特点?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
            • 9.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时西边用兵/当 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 铜具/能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 然称之/往来

              D.匹夫之勇,不足 也/风力虽
            • 10.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1)潭中鱼百许头(      ) (2)折蛇行(  )

              (3)其境过清(      )     (4)日光下(  )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