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句子中加画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如鸣佩环,心

              B.潭中鱼 百许头                 珠 历历数也

              C.以其境过                      风徐来,水波不兴

              D.东坡 手执卷端 居 者椎髻仰面
            • 2.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②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④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⑤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③中立不倚: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④应用虚受: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⑤砥砺:磨炼。


              (1)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的一项是( )
              (2) 下面划线词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可见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B.甲文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的描写,以牡丹作正衬,用菊花作反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C.甲乙两文都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 3.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①胡贼:指进犯的西北少数民族 ②郡:郡县所在地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胡贼攻郡__________(2)友人巨伯曰_________

              (3)子可_____________          (4)不忍之__________

            • 4.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臵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逊必上(轻慢)         B.远其薪(搬走) 

                  C.臣闻客有主人者(路过 )  D.在人之(上位,尊贵的地位)

              (2) 请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3处)  

              霍 氏 泰 盛 陛 下 即 爱 厚 之 宜 以 时 抑 制 无 使 至 亡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②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4) 曲突徙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 5.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狼之并驱如 故           故令嗥    ​     
              B.  目似瞑, 暇甚          甚仓皇
              C. 狼不敢       跑号如 状 ​       
              D. 相 数十步      一狼径
            • 6.

              甲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昏暗)行乎?”
                  平公曰:“善哉!”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 旨     而戏 君乎      
              B.教然后知      于心
              C.日中 光     其此 谓乎      
              D.教学相        以君为
            • 7.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鲁肃简公索道,为人忠实。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饮归,中使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也。(选自《鲁肃简公二事》)

              [注]①鲁宗道:字贯之,谥号肃简,故称“肃简公”。安徽毫州人,举进士,宋真宗时为左谕德、直龙图阁,仁宗时拜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等。②谕德:官名,相当于太子太傅。③中使:宫廷使者,指宦官。④裕如:宽绰。

              (1) 甲文选自《孟子》,此书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孟子,名________,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世尊称为“________”。
              (2)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然则当得罪    然则何时而乐耶

              B.中使如公对    问所从来,答之

              C.与之饮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日书数卷而已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4) 根据文章升析,“中使嗟叹而击”,他嗟叹什么?
              (5)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 8.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政通人和,百废兴(       )    (2)前人之述矣(         )

              (3)范文正公财好施(           )   (4)衣缣一匹(     )

            • 9.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未尝识 具   即 诗四句
              B.自是指物作诗立    蒙乃始
              C.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当涉猎
              D.往事耳    大兄何 事之晚乎
            • 10.

              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迭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 其刑赏/与臣 此事
              B.亲贤臣, 小人/肉食者鄙,未能
              C.是以先帝简拔以 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
              D.不 偏私/牡丹之爱, 乎众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