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周  处

              刘义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11版)

              【注】①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并皆暴 百姓/触风雨, 寒暑   
              B.说处杀虎斩蛟/ 以为死,或以为亡
              C.乃入吴 二陆/ 向所志 
              D.为乡里所 /由是则可以辟 而有不为也
            • 2.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解】①芙蕖:即荷花。②令:时令,时节。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花,这段时节称为当令。③过:过时,不当令。秋:时候。④荷钱:初生的荷叶⑤袅娜:形容体态轻盈柔美。⑥逸致:悠闲的情趣。致:情趣。⑦迨:及,到。⑧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蕖⑨资:资财,里指享受。⑩擎:高举,这里指耸立。

              (1)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3.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让:责备。   ② 露布:公开的文告。


              (1) 下列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 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 而别  蒙 以军中多务
              B.精 求精  自以为大有所
              C.复南奔  根问底
              D.有才千  品学
            • 4.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但手熟 / 安敢轻吾射
              B.见 发失十中八九/以钱覆
              C.公亦 此自矜/徐 杓酌油沥之
              D.陈康肃公善 /尝 于家圃
            • 5.

              【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乙】秦攻赵长平,齐 、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①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战国策·齐策二,楚策四》

              【备注】①隐蔽:这里是屏障的意思。

              (1) 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画线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3) 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 鄙(粗鄙)           
              B.小惠未 (通“遍” 普遍,遍及)        
              C.,则将退兵 (关系友好,亲近)       
              D.不如听之以 秦兵 (退却)
            • 6.

              【古文阅读】

              【甲】

              ①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

              段太尉①在泾州为营田官②。泾大将焦令谌③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④,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⑥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⑦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节选自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注释】①段太尉:即段秀实,唐朝名臣,死后追究赠太尉,谥“忠烈”。②营田官:掌管屯垦的官员。③焦令谌(chén):人名。④巽(xùn):同“逊”,这里指委婉。⑤判:状纸。⑥舆:抬。⑦衣:包扎。

              选出下列划线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而: 乡邻之生日蹙     两狼之并驱如故
              B.若:言之,貌 甚戚者   为佣耕,何富贵也
              C.上:负势竞           横柯
              D.寻: 向所志           病终
            • 7.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 8.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下列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渔者歌曰                 患有所不辟也
              B.弗敢 也                  万钟于我何
              C.所识穷乏者 我与          二者不可
              D.乡 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
            • 9.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问,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下面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色愈恭,礼愈             舍            
              B.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当余之 师也
              C.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烨然 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 人也
            • 10.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 境 /以为妙     (《口技》)       
              B.芳草 美/ 陶后 有闻
              C.此人一一为 言所闻/岛 对所得诗句云云 (《推敲》)
              D.处处 之/寻向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