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诸葛亮《诫外甥书》)

              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      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

              (1) 词语解释

              广咨问_______________  淫慢           

              年与时驰________       虽有淹留__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而【乙】文则强调_______的重要性。你从【乙】文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诫子书》《孙权劝学》比较阅读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 ②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险躁:过分急躁。  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博士:

              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

              ______

              ③静以修身,俭养德。

              以:

              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精。

              励:

              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
              (3) 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而《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4) 读了两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 3.

              刘恕①,字道原,筠州②人。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③,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④,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⑤,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馔⑥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⑦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⑧,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以衣袜及故茵褥⑨,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⑩,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

              ①刘恕(1032~1078):《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历数:历史典故。地里:地理。族姓:家族名姓。公府案牍:公案文书。④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南侧,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⑤宋次道知毫州:宋次道担任毫州知州。⑥馔(zhuàn):饮食,吃喝。⑦殊废:不要打扰。⑧无以给旨甘: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⑨故茵辱:旧褥子。⑩颖:颖州,即今安徽阜阳市。

              (1) 解释文中加画线词语的意思。

              ⑴具(            )        
              ⑵遗(          )

              (3)悉(          )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2)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刘恕是一个怎样的人?

            • 4.

              【甲】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梦溪笔谈 活板》)

              【乙】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

              【注释】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⑴ 瞬息可(              )             ⑵用再火令药熔(          )

              ⑶君子则不(            )              ⑷以之国 (              )

            • 5.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注】①嗣:继承。②冒:覆盖。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选项中加横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令吏民上长安城避水

              A.由 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以肃敬敦厚 /今诚以吾众诈自 (《陈涉世家》)

              C.京师民无 相惊/广 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D.而凤大惭,自 失言/未尝不叹息痛 于桓、灵也(《出师表》)

            • 6.

              【甲】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确实。浣:洗衣。

              解释下列加 画线 的词。

              (1)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丈夫担粪灌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不如远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耕于南阳             躬:____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_____________

              大司马              迁: 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咨臣当世之事 不物喜

              B、以伤先帝明       辍耕垄上

              C、真以亮惩祁山 行者休

              D、帝从计           真无马邪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4) 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为?请根据乙文作答。
              (5) 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 8.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①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日,天宇晴霁③,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注释】①谒: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这里是进见神灵。 ②  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 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④鸾:凤凰。    

              (1)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1)悉( ) (2)旦(  )  (3)是(  )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2)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3) 作者描写的是哪里的什么景物?此处景物有什么奇特之处?(第二问用原文语句回答)。
            • 9.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注】①揵:遏制、堵塞。②渎:沟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积水的池塘。⑤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1)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沱江自岷而别             别:离开

              B.而沟以导之           阔:使……宽阔

              C.与烟林篁竹列于其前   峙:耸立

              D.故陂湖汉漾之比他方为少胜:美景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3) 本文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10.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②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④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⑤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③中立不倚: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④应用虚受: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⑤砥砺:磨炼。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     ) (2)清涟而不妖(     )

              (3)陶后有闻(     ) (4)故君子人多之为庭实焉(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竹似贤,何哉?

                                                   

              (3) 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风度气质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 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竹子,实际上都是写君子,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