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芳草 鲜美(鲜艳美丽)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

              B.岸,卷石底以出。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伐竹取道, 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 ,向下)

              C.高 二黍许 (大约)      两膝相 (比较)

              D.首昂视(举)           清风 来(缓缓地)
            • 2.

              记与欧公言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①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柂牙②为柂工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 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昬③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④,可以已佞⑤;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
              【注释】①疾:病,这里指盗汗(出冷汗)。②粂牙:粂同“舵”,船舵的把手处。③昬:同“昏”。④馂(jùn)馀:吃剩食物。⑤佞:用巧言奉承人,奸伪。【练习】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医问其得疾之由    由:_________

              可以疗恶疾矣      恶: __________ 

            • 3.

              核工记

              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羞塞冻丕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敞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轶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文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1)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执桴                  鼓:击鼓

              B.山麓一寺        枕:靠近

              C.下则波涨起       文:通“纹”

              D.而人事如传更       人事:人情事物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2)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

              (3) 选文第二段是这类纪文所必须的,请结合选文及语文教材《核舟记》的最后一段说明其用意。

              附: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4.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②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④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⑤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③中立不倚: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④应用虚受: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⑤砥砺:磨炼。


              (1)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的一项是( )
              (2) 下面划线词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可见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B.甲文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的描写,以牡丹作正衬,用菊花作反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C.甲乙两文都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 5.

              钱瑛,字可大,吉水人。生八月而,年十三能应秋试。长,值元季①乱,奉祖②本和及母避难,历五六年。遇贼,缚本和,瑛奔救,并缚之。本和哀告贳③其孙,瑛泣请代不已,贼怜而两释之。时瑛母亦被执,瑛妻张从伏莽中窥见。即趋出,谓贼曰:“姑④老矣,请缚我。”贼从之,既就缚,掷袖中鞵⑤与姑,诀曰:“妇无用此矣。”且行且睨⑥姑,稍远即骂贼不肯行。贼持之急,骂益厉,贼怒,攒刃⑦刺杀之。是定,有司⑧知瑛贤,凡三荐,并以亲老辞。子遂志⑨成进士,山东佥事⑩。

              【注】①季:一个朝代的末期。②奉祖:侍奉祖上。③贳(shì):赦免。④姑:丈夫的母亲。⑤鞵(xié):鞋子。⑥睨(nì):斜视。⑦攒刃:众多的或聚集在一起的兵刃。⑧有司:指官吏。⑨遂志:人名,钱瑛的儿子。⑩佥事:中国古代官职。元朝的按察司始置有佥事一职,专司判断官事。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1)孤____________  (2)及____________  (3)官____________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瑛泣请代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司知瑛贤,凡三荐,并以亲老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贼怜而两释之”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①胡贼:指进犯的西北少数民族 ②郡:郡县所在地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胡贼攻郡__________(2)友人巨伯曰_________

              (3)子可_____________          (4)不忍之__________

            • 7.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1)又何 焉: ​                                               

              (2) 小大之: ​                                    

              (3)公将 之:   ​                                              

              (4)望其旗: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3) 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 ​                              

            • 8.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1) 解释文中划线句子。

                (1)案( ) (2)恐(  )  (3)谢(  )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3) 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 9.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臵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逊必上(轻慢)         B.远其薪(搬走) 

                  C.臣闻客有主人者(路过 )  D.在人之(上位,尊贵的地位)

              (2) 请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3处)  

              霍 氏 泰 盛 陛 下 即 爱 厚 之 宜 以 时 抑 制 无 使 至 亡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②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4) 曲突徙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 10.

              (二)课外文言文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间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字。” ……其强记默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三国志  王粲传》

              [注]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强(qiǎng)记:记忆力强。⑥属文:写文章。⑦宿构:预先谋划准备。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⑨加:超过。

              (1) 解释文段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奇:           ②一            ③识                 
              (2) 翻译句子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3) 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
              (4) 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