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虽有嘉肴

                  虽有肴,弗食,不知其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横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
              B.其此/之谓乎
              C.不知/其旨也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2.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①倥偬(kǒng 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大有所益                    
              B.肃/遂拜/蒙母

              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 3.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注】①嗣:继承。②冒:覆盖。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选项中加横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令吏民上长安城避水

              A.由 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以肃敬敦厚 /今诚以吾众诈自 (《陈涉世家》)

              C.京师民无 相惊/广 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D.而凤大惭,自 失言/未尝不叹息痛 于桓、灵也(《出师表》)

            • 4.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芳草 鲜美(鲜艳美丽)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

              B.岸,卷石底以出。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伐竹取道, 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 ,向下)

              C.高 二黍许 (大约)      两膝相 (比较)

              D.首昂视(举)           清风 来(缓缓地)
            • 5.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④ 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时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 下县(巡视)    
              B.闻陈王败 (逃跑,跑)  
              C.闻陈婴已下东阳, 使使欲与连和俱西(派 ) 
              D.今欲 大事(发动 ) 
            • 6.

              于是项王①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项王,即项羽,名籍,字羽。②舣船,船靠岸边。③面,侧面以对。

              (1) 下列句中加横线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持短 接战   兵:士兵
              B.一日行千里   尝:曾经
              C.众数十万人,亦足 也   王:称王
              D.非吾故人乎  若:你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对下列选文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加横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面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 )
              (4) 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 安陵      易:交换
              B.秦王 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 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 之曰       谢:感谢
            • 8.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 下面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句中的“之”字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横无际涯   横:广阔。                    
              B.去国怀乡   国:国家。

              C.霪雨霏霏   霪雨:雨雪繁密的样子。        
              D.此乐何极   极:穷尽。
            • 9.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②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④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⑤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③中立不倚: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④应用虚受: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⑤砥砺:磨炼。


              (1)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的一项是( )
              (2) 下面划线词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可见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B.甲文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的描写,以牡丹作正衬,用菊花作反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C.甲乙两文都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 10.

              甲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昏暗)行乎?”
                  平公曰:“善哉!”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 旨     而戏 君乎      
              B.教然后知      于心
              C.日中 光     其此 谓乎      
              D.教学相        以君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