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刘恕①,字原,筠州②人。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③,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④,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⑤,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馔⑥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⑦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⑧,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以衣袜及故茵褥⑨,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⑩,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

              ①刘恕(1032~1078):《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历数:历史典故。地里:地理。族姓:家族名姓。公府案牍:公案文书。④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南侧,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⑤宋次道知毫州:宋次道担任毫州知州。⑥馔(zhuàn):饮食,吃喝。⑦殊废:不要打扰。⑧无以给旨甘: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⑨故茵辱:旧褥子。⑩颖:颖州,即今安徽阜阳市。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


              (1)道(    )(2)遗(      )(3)悉(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2)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


              (3)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刘恕是一个怎样的人?


            • 2.

              牡丹说

              [清]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资。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研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减)

              【注】①鄂韡(wěi):繁盛。②亡何:同“无何”,不久。③研:通“砚”。

              (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移之墙第二次  B.客过而尤之曰抱怨(指责)

              C.庭者庭应该    D.请研削牍准备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


              (2)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


              (3) 《爱莲说》和《牡丹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说说这两篇短文分别寄寓了怎样的道理?

            • 3.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①,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②,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③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④,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魏:指南北朝时期的北魏。②鞍桥:马鞍。③让:责备。④露布:公开的文告。

              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 (    )          

              (2)即刮目相待    (    )             

              (3) 复南奔        (    )          

              (4)有友人与之而不能答   (     )

            • 4.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下列加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辞以军中多务(          )   ②见往事耳(            )  
              ​  ③及鲁肃过寻阳(          )   ④即更刮目相待(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 ​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 ​吕蒙最终学有所成,但文中没有直接交代,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的。

              (4) 李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你能用孙权劝学的艺术来劝说李君好好学习吗?​

            • 5.

              【甲】……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

              【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恸:哀痛之至。贰:重复。亡:同“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线的词语。

              (1)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

              (2)即刮目相待(  )

              (3)门人亲(  )

              (4)弟子为好学(  )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迁怒,不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山淤泥而不染,濯消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米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 /莫 其妙          
              B.乎众矣/因地制
              C.晋陶渊明 爱菊/无 有偶   
              D.香远 清/精 求精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女有         

              归:

              ______

              ②鳏、寡、、独、废疾者

              孤:

              ______

              制礼义以分之

              故:

              ______

              养人之欲

              以:

              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答:                                                             。

              ②争则乱,乱则穷。

              答:                                                              。
              (3)【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乙】文则主要阐述了______。
              (4)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8.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嗔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名!”遂去不顾。    (选自《论衡·书虚》)

              【注释】①延陵季子:延陵,地名,今江苏省武进县。季子,即季札,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②嗔:发怒时睁大眼睛。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

              (1) 取金者哉

              (2) 遂去不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  

              (2) 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名!

              (3) 文中划线句表现出薪者怎样的心理?

              (4) 从选文来看,季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 9.
              朱熹 ,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 ,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 之。就傅 ,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 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 ,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 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 ,讲求荒政 ,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访白鹿洞书院遗址,  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选自《宋史•朱熹传》)   

              【注释】①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徽州婺源:现在的江西婺源县。②悟:有悟性。③就傅:跟从老师读书。④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⑤军:宋代行政区域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县。⑥讲求荒政: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⑦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⑧引进士子:召集学生。讲论:讲学。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异 ____________    ②雨 ____________    ③ 除____________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选文,说说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陶后 有闻                鲜:少
              B.亭亭净 植                  植:立
              C.濯清涟而不               妖:妖媚
              D.乎众矣                  宜:应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