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困,匍匐道中。归,母又复杖之,屡濒③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注:①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濒:接近 。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 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数() 市( ) 比()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②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

              (3) 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2.

               [甲] 陈康肃公……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横线词。

              ⑴公亦以此自  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之  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然哉  苟___________         

              ⑷见舟而之    畏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4) 卖油翁为人谦虚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

            • 3.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然 野心不过遁逸耳
              B.其一 坐于前
              C.一狼
              D.而 顷刻两毙
            • 4.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掷:扔。

              ③去:抛去。

              ④乘轩服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1) 解释词语。

              (1)又尝同席读书    尝:                

              (2)宁读如故        如故:        

              (2) 翻译句子。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3) 文段理解:结合全文看,华歆是怎样一个人?

                                                                                             

            • 5.
              解释有误的是
              A.从:跟从,跟随.
              B.矣:叹词
              C.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故,旧.原来.
              D.窘(jiǒng):困窘,处境危急,紧张为难.
            • 6.
              解释有误的是
              A.瞑(míng):闭眼.
              B.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C.隧: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D.自:至此
            • 7.
              解释有误的是
              A.货:出售.卖
              B.欻(xū):忽然.
              C.瞰(kàn):窥视
              D.蚤(zǎo):通“早”,很早以前
            • 8.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舜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然而不胜者, 天时不如地利也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 人也
              B. ①舜 于畎亩之中                ②征于色 于声而后喻
              C. ①行 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
              D. ①然后知生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皆以美 徐公
            • 9.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世言晋王之将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朝政皆废。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相同的一项是
              A. 必先苦 心志                   尔 无忘乃父之志
              B. 征于 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
              C. 及凯旋而纳                       庄宗受而藏 于庙
              D. 世言晋王之将 也                  至一夫夜呼
            • 10.

              (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

              《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襄阳记>》

              【注释】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固 不以山溪之险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B. 三里之城,七里之      爷娘闻女来,出 相扶将深
              C. 环而攻 而不胜         多助之至,天下顺
              D. 地利不如人和也       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