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①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②术之,后常称说(      )

              (2) 翻译: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评价"陆绩怀橘"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甲】 自渴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⑵,可列坐而庥⑶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

              ⑴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⑵箭:小竹。⑶庥(xiū):同“休”,休息。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
              ①桥( )     ②逾(     )  ③卷(     )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 3.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公叔文子(①)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②)见曰:“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喑(③)。下喑,则上(④)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盖闻之也:顺针缕(⑤)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⑥),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说范·政理》

              注:①公叔文子:人名.复姓公叔。②公叔子:人名。③喑:哑,不能说话④上:指朝廷⑤缕:线。⑥仓廪:仓库。

              (1) 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A.臣之妻臣:_________

              B.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_

              C.期年之后:_________

              D.臣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

              (2) 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用乙文中的话来说“王之蔽”的结果。

              (2)甲、乙两文的劝说有什么共同特点?

            • 4.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太牢: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具备为太牢。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便还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定州(      )

              (4)、天子哭之,死无所(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4) 【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

            • 5.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上侍臣曰  (     )          (2)病愈   (     )             

              (3)四夷俱   (     )          (4)臣不为喜   (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开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的原因是什么?

            • 6.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国安民》)

              【注释】①炀帝: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 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益其所不能:            往昔初平京师:

              (2)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3) 请用/将下面句子断开(只断一处)。

                  夫治国犹如栽树

              (4) 【乙】文中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5)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你认为做人做事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词。

              (1)舜于畎亩之中             发: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  

              (3)恒,然后能改             过:            

              (4)益其所不能               曾: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 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4)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 8.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委:抛弃,扔弃。 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1)可爱者甚(        )          (2)不不枝(          )

              (3)亭亭净(         )           (4)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   

              (2) 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3) 语段(一)运用了衬托的的写法,请简要分析。
              (4) 结合语段(一),具体说说语段(二)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
            • 9.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1)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1)虎 百兽而食之                    
              (2) 无敢食我也                      

              (3)故与之行                       

              (4)兽见之皆 走                        

              (2) 

              翻译句子。

              (1)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2)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 

              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10.
              江革传
                  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①,柔之②深加赏器,曰:“ 此儿必兴吾门。”九岁父艰③, 与弟观 同生 ,少孤贫,兄弟自相训勖⑥,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⑦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⑧.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⑨.朓 宿卫⑩,还 江革,时大雪, 见革弊絮单席,而 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以革才堪经国,除广陵太守。(选自《梁书•江革传》)
                【注释】①属文:写文章。②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③父艰:父亲去世。④观:其弟江观。⑤同生:孪生兄弟。⑥训勖(xù):训教和督促勉励。⑦服阕:服孝期满。⑧高第: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⑨钦重:钦佩敬重。⑩宿卫:值夜班。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 ①尝( ) ②过( ) ③耽(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柔之深加赏器。
              ②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
              (3) 请你结合之前学过的《伤仲永》《孙权劝学》,联系有些同学不认真读书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