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写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之前
                  ①睡觉原本是我们每日的例行公事,10点睡觉7点起床,跟9点上班5点下班一样,属于我们再正常不过的生活作息.可是,如今
              ,拥有一夜好眠竟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极大的“奢侈品”.
                  ②现在的我们经常就是这样的情况:白天很疲倦,总想打瞌睡,而到了夜晚,很小的声响也能让我们从睡眠中醒来,偶尔还会觉得呼吸困难;早上体力不支,不想起床,晚上却精神十足,难以入眠;可以说,浅眠、嗜睡、失眠、作息混乱、肢体抽动等睡眠状态都出现了.这不禁令人要问: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③如果将睡眠问题归结为枕头、卧床或者被褥,不免避重就轻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那些睡稻草、睡大地、睡马路的人,一个个都睡不着、睡不久、睡不实,整夜都转辗反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色变亮.
                  ④显然,物质不是偷走我们睡眠的元凶,即使不是替罪羔羊,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非常没用的帮凶,在睡眠问题的背后,一定还有更为隐蔽但也更为厉害的杀手.
                  ⑤当我们越来越忽视早餐的重要性,而把自己的晚餐当成最为丰盛、最应该享受的宴会的时候,我们的睡眠就开始需要与自己的身体谈判了.我们的晚餐可以从6点吃到8点,但是最佳的睡眠时间却不能.
                  ⑥晚餐时吃下的那些大鱼大肉,带着满身的油腻会在我们的消化系统里呆上比蔬菜和水果长得多的时间,即便我们的意念已经想安然唾去了,但是身体却不能答应.再加上饭前的酒精,饭后的浓茶、咖啡,它们也绝对不是省油的灯.那个时候,不是我们说想睡就睡得着的.
                  ⑦当现代生活将我们的都市夜晚打造成休闲与娱乐的最佳时段的那一天起,我们的睡眠就频频地遭遇这个难以抗衡的敌手的袭击.当我们看到那些通宵达旦的电影院、KTV、足浴会所、健身房、酒吧以及棋牌室里人来人往的场景时,我们都不得不无奈地惊叹,现在的人们已经将一天中最好的入睡时点给了丰富的夜生活,而不是温馨的家,温暖的床.以放松压力为借口而大行其道的休闲娱乐,正悄然无声地吞噬着本应该属于睡眠的时间.
                  ⑧当我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都市生活中不得不面对那些无法回避的紧张、烦躁和焦虑情绪的时候,没有哪个现代人可以将它们连同自己的衣服一起轻松地脱掉,然后毫无牵挂地躺进自己的被窝.
                  ⑨睡眠已经变成了我们白天战斗时到底是输是赢的试金石.我们的神经已经开始习惯不分昼夜地思考关于成功、地位、名利和财富之类的人生话题.为了得到
              西
              ,我们不惜牺牲睡眠,将白日里的那些战斗的战线拉得更长.
                  ⑩所以,在笔者看来,归根到底睡眠问题的实质正是我们自身无法节制的欲望.当我们在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而不能放下自己那颗世俗的心灵,而选择义无反顾地扑向火海的时候,我们的睡眠根本无力劝诫主人珍惜一下卑微的自己.
              ⑪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琐事之余,请关心一下自己的睡眠问题吧.否则,拖着疲倦的身躯,周而复始地混乱生活着的我们,终将得到睡眠的绝地反抗,而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生活质量.
              (1)“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作者把“谁”归结为哪三个方面?
              (2)选文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
              (3)选文第⑨段加点的“这些东西”指什么?
              (4)联系上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请拟写一则关心自己睡眠问题的公益广告语.
                  链接一: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税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一项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并将每年春季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自2003年将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进社区”. 
                                                                              (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
                  链接二:国家心理卫生所刚刚结束的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全国约有72%的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其中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仅为5.5个小时,初中生约为6小时,小学生约为7小时.这项调查还显示,超过50%的中小学生反映睡眠质量不好.  
                                                                        (《中学生睡眠时间研究报告》)
              链接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文要性普遍缺乏认识.    
                                                                                         (新华网)
            • 2. 阅读某学生习作片段,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你我走过的日子
                  ①奶奶已经离开我三年了,但她慈爱的陪伴与呵护、温暖的启发与教育,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
                  ②秋风起时,你种在野外的那些庄稼都已成熟了.秋收季节,你去田里干活,我就会屁颠屁颠地跟在你的身后,在田里东翻西找,追寻着自己的一方乐土.每次看到那些长得黑乎乎的东西就问:“奶奶,这是什么东西啊,长这么奇怪又难看?”你就会笑呵呵地跟我说:“虽然它长得比较丑,但那是我们的朋友…”之后我就会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原处,知道了原来外表丑陋的东西并不全都是坏的,不能以貌取物.每次看你都细致的捡起落在田里的大豆、麦穗等粮食,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一点点的粮食你竟要如此费力的去拾捡?本已佝偻的身躯在夕阳下更加的贴近土地.现在想起来,我才恍然醒悟,原来这是你对粮食的一种珍惜,对土地的敬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膜拜.
                  ③夏天,特别闷热的夜晚,奶奶总是坐在门前的大香樟树下,将我抱在怀里,用蒲扇不停的帮我扇着风,于是我原来全身闷热的感觉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我总喜欢看着奶奶那满头银发,撒娇的问:“奶奶,你的头发怎么和月亮一样白啊?”你就会拖着长长的音节其声细语的告诉我:奶奶是从月亮上来的呀!
              (1)第②段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在人称的使用上,该习作存在怎样的不足?
              (3)请说说该习作在段落的顺序安排上存在的问题.
            • 3. 排序。
              (1)几天后,待鸟儿吃得心安理得了,躲在门后的人便想出来认个亲戚。
              (2)我觉得他在耍小聪明。
              (3)那天,见日头很红,估计他的心情也不坏,我把头从门后慢慢探出,献上早已准备好的笑容,希望他能像喜欢红枣一样喜欢这张脸。
              (4)然而他不友好,在他看我的眼神中,充满着警惕和敌意。
              (5)可笑的是,在他高度戒备地注视着我的当口,还不忘以极快的速度朝枣儿猛叼上一口,然后马上又恢复严肃的盯人状。
              (6)我怀疑他读不懂我们人类的笑客,这是令人沮丧的。
              (7)为了不影响他进餐,我只好重新退回门后。
            •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乐  果
                 ①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
                 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
                 ③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
                 ④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⑤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它们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它们不思考,却无时无刻不再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们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们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比黄金贵重的,永远是知识.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
              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
              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⑦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⑧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
                 ⑨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
              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芳香盈口,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⑩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透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翩然风度,一种迷离气质,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把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⑪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⑫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维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博览))2015年第5期,选文有改动)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
              (3)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请你列举一个“经典之作影响人一生”的实例.(80字左右)
              (5)谈谈你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