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

              史峰

              ①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

              常厉害的武器——“水滴”。 “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 “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 “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夸克。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③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科学家提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

              ④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两种夸克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如果把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l,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而强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却是100。

              ⑤“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而“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中夸克之间的距离恰好能相互产生强力,这种物质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比普通物质硬100倍。

              ⑥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水滴超硬”的奥秘了:“水滴”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它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所以坚硬无敌。

              ⑦其实,2013年科学家就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就发现了四夸克粒子,2015年清华大学教授又发现了五夸克粒子。这些都是在实验条件下发现的。此外,科学家还一直在宇宙中寻找“天然”的四夸克、五夸克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科学家推断,找到大量的四夸克、五夸克复合粒子只是时间问题,而找到它们之后,制造“水滴”这种超硬的宇宙武器就要由幻想变成现实了……

              (选自《知识窗》2017年4期 有删改)

              (1) 文中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有何用意?
              (2) 试分析第②段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3) 文中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作者介绍“水滴”,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夸克”?
            • 2.

              水乡的桥

                  ①提起“江南水乡”,不由使人想到“户藏烟浦,家具画船”一些水乡景色,每当杏花春雨,秋水落霞,更令人依恋难忘了。这明秀柔美的江南风光,是与形式丰富多变的水上桥梁有所分不开的。它点缀了移步换影的景色,刻画了水乡的特征,同时又解决了交通问题。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从功能与艺术两方面来处理了复杂的水乡交通,美化了村镇城市的面貌?

                  ②在水道纵横、平畴无际的苏南、浙北地带,桥每每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触目皆是。在绿满江南的乡村中,一桥如带,水光山色,片帆轻橹,相映成趣。但在城镇中,桥又是织成水乡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当舟临其境,必有市桥相迎,人经桥下,常于有意无意之中,望见古塔钟楼,与夹岸水阁人家。数篙之后,又忽开朗,渐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③这些水乡的桥,因为处于水网地带,在建造时都是运用了“因地制宜”与“就地取材”的原则,在结构与外观上往往亦随之而异。例如,在涓涓的水流上,仅需渡人,便点一二块“步石”,或置略高出水面的板梁,小桥枕水,萦洄村居。在一般的河流上,大多架梁式桥,或拱桥,因河流的广狭及行船的多寡,又有一间(拱)、三间(拱)乃至五间(拱)的。上海青浦的放生桥,横跨漕港,是上海地区最大的石拱桥。江南水乡,河流纵横多支,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往往数桥相望,相互“借景”成趣;亦有在桥的平面上加以变化来解决这个矛盾,浙江绍兴宋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建的八字桥,因为跨于三条河流的汇合处,根据实际需要,在平面与形式上有似“八”字。为便利行船背纤用的“挽道桥”,多数是较长的,像苏州的宝带桥建于明正统七年至十一年(公元1442—1446年),为联拱石桥。计孔五十三,其中最高三孔以通巨舟。这类长桥中著名的还有吴江的垂虹桥(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而于绍兴尤为常见。长桥卧波,若长虹,似宝带,波光桥影,为水乡的绮丽更为增色。

                  ④桥的形式以拱桥变化最多,有弧拱、圆拱、半圆拱、尖拱、五边形拱、多边形拱等。青浦普济桥为宋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建造,迄今已快七百年了,古朴低平,拱券结构,不失为我国桥梁发展中的重要物证。绍兴广宁桥为多边形拱桥,重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雄伟坚挺,桥心正对大善寺塔,为极好的水上“对景”。在建筑材料方面,不论梁式桥与拱桥,皆以石料为主,不过亦有少数砖木混合结构与木结构的。砖木混合结构桥,去冬在青浦发现一座元代桥梁,名为迎祥桥,可称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它巧妙地运用了石柱木梁及砖桥面,秀劲简洁,宛如近代桥梁。除了桥的本身外,尚有用附属建筑来丰富美化它,苏州横塘古渡的亭桥便是平添一景。宝带桥桥边,还置小塔、石狮,桥堍又建石亭,使修直的桥身起了轻匀的节奏。

                  ⑤水乡的桥是那么丰富多彩,经过了漫长岁月的考验,到现在还发挥其作用,不论在艺术的造型上,风景的点缀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如今,我国桥梁工作者正从这些宝贵的遗产中,推陈出新,创造着不少既有民族传统,又适合今日功能的新型桥梁。

              (1) 本文主要抓住了水乡的桥的哪些特点进行说明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的②~④段是按照这样的说明顺序展开的:桥与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一般的河流上, 大多架梁式桥,或拱桥”一句中的“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于是,它被分在杂粮之中 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色的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我们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1) 文章第①自然段的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删去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

              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

              (3) 本文从哪些方面对绿豆进行了介绍?请概括回答。

            • 4.

              生物电脑

              ①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这个庞然大物开创了一个电脑时代。从那时候起,人们不断革新、创造,把庞然大物的体积一减再减,现在我们所见的台式电脑、掌上电脑等都是老电脑的后代。这一切,取决于电子管技术向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但是,科学家们认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小型化已经到了接近极限的程度,要由此再进一步已非常困难。

              ②解决之路在哪里呢?

              ③生物技术是一个方面。科学家们发现,生物分子之间遵循着化学和物理作用的规律,在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一些生物大分子形成了生物电路,这种生物电路具有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传输甚至逻辑运算能力,所以人们把具备这种有机物的计算机叫做生物电脑,这已经是第五代计算机了。

              ④根据科学家的设想,生物电脑的外部是用一种非常薄的玻璃膜制成的,内部装有由蛋白分子构成的有机生物芯片。由于有机生物分子的生物芯片比半导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小得多,甚至可以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所以,生物电脑的芯片是非常微小的。而且,生物芯片本身具有独特的立体结构,密度极高,动作速度快。

              ⑤最神奇的是,这种生物分子构成的分子集成电路也同一般生物一样,能够自我修复,一旦出现故障,它能自动排除并恢复常态。

              ⑥另外,由于生物分子是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工作的,所以需要的能量非常小,释放的热量也极少,不存在现在计算机存在的元件发热问题,这样就极大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机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⑦生物电脑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到目前已取得了不少成绩。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告别传统电脑,迎来我们的新朋友——生物电脑!

              (1) 结合选文内容,摘录原文的语句回答下列题目。

              ①研究生物电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生物电脑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

              (2) 生物电脑与传统电脑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

              (3) 第③段中“生物技术是一个方面”这一句若改写成“生物技术都可以解决”好不好?为什么?

              (4) 请简要说明文中③④⑤⑥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 5.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问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 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順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画线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完成下列各题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递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③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其实微信相当于另一个QQ。但是不同于QQ的是,它在交友这块表现的更具时效性,也更强大。不论是塞班、安卓还是苹果的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了微信,就可以进行跨手机平台的畅通聊天。

                 ④而微信交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独特,那么微信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友的?微信怎么用?请继续往下看。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的。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但相对于其它即时聊天软件,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更加的方便。QQ微信注册账号:如果你拥有QQ帐号,就可以不需要注册而直接使用QQ帐号登入微信。如果你不想使用QQ帐号登入的话,可以用手机号码进行快捷注册。只要选择好自己所在的国家,然后填下手机号码与登入密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10秒钟就能搞定。注册成功之后,你就将拥有一个微信帐号,你下次除了使用QQ帐号、手机号码登入之外,还可以使用微信帐号登入。

                 ⑤说完微信注册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信都拥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吧。

                 ⑥一: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他们。这个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近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也许,就因为这个功能,你就找到了心目中的TA。二:摇一摇。摇一摇是微信最独特也是最强大的交友方式。支持通过摇一摇手机找到同时也在摇手机的朋友。只要是在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微信用户,不论你在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彼此,非常强大。三:漂流瓶。微信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相信大家对于漂流瓶都不会陌生,就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瓶子,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漂流瓶可以让你将自己想说的话装进瓶子,扔进大海,等待有缘人拾取。基本上,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

              ⑦除了这几个给力的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辅助功能,比如QQ离线助手,微博私信助手等等。

              ⑧对于喜欢交友的朋友来说,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

              (1) 文章先概说微信的 _________,接着具体说明微信的 ________,最后具体说明微信的______。全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

              (2) 第⑥段中加下划线的“基本上”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第④段主要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7.

              沙漠中的“绿色使者”

              (1)大家都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人间仙境,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新疆克里雅人竟在大沙漠中也发现了“桃花源”。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浩瀚无边,一望无垠的沙丘犹如大洋中的惊涛骇浪。沙漠边缘生长的胡杨林,构成了无数条阻止风沙肆虐的“绿色长廊”。

              (2)胡杨类属于杨柳科,它跟北方生长的白杨、青杨、山杨等属于同一科。胡杨可高达10m左右,可存活大约100年。目前,我国沙漠中大约有400种杨柳科,多为矮小的灌木,而胡杨仅存于塔克拉玛干这样恶劣的大沙漠之中。

              (3)令人惊奇的是,即使是长在同一棵胡杨上的叶片也各不相同,有三菱形的,有椭圆形的,也有心形的,因此北方人习惯称其为“异叶杨”。那么,胡杨的叶片为什么是如此模样?有人认为,胡杨树叶片狭长而细小,是出于适应沙漠环境的需要,避免叶面水分的蒸腾和沙漠里高温的侵害,从而增强其抗旱能力。

              (4)据资料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降水量仅有10-40mm。在炎热的夏季,地表温度可达70-95摄氏度。在这样十分严酷的环境中,胡杨依然能顶住酷暑,独自栖身于沙漠的边缘——靠发达的根系维持自身的生长需求,源源不断地汲取地下15m的水分,使其变为自身的养料。据科学考察,胡杨的侧根向四周伸展长度在10m以上,根系发展最远的将近30m。

              (5)沙漠毕竟是沙漠,它并非是胡杨生长的“沃土”。由于天山和昆仑山的雪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这些盐分在深层土壤中积累,导致了沙漠底层的土壤中含盐量很高。与那些惧怕盐碱地的植物相比,胡杨具有非凡的耐盐碱能力,它能将自己体内的盐分和汲取的盐分通过树干的裂纹排出体外,所以在树干表面形成了透明的乳白色的晶状体。

              (6)胡杨不仅具有耐旱、耐盐分的能力,抗风沙的能力也胜过其他植物。胡杨的根系十分发达,无论是长向侧面,还是深入土层的根部,都是密而长,使整棵树不易被呼啸的狂风所刮倒。即使被风沙埋住了整个主干,它又能很快地从树干周围生长出无数的须根。这些须根逐渐萌生出许多小胡杨来,甚至出现成片的胡杨林。由此可见,胡杨在恶劣的环境里所能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是十分惊人的。

              (7)胡杨排出的“胡杨泪”中所含的盐分常常高达70%。“胡杨泪”的成分为碳酸钠,即俗称的苏打,可以用它来蒸馒头、做糕点,化工厂还可以将其和羊油混合在一起,制成高档香皂。而一棵胡杨每年落下的“泪”可达30kg,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型化工厂”。胡杨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盐分,当地人常常采集胡杨叶喂牲畜,冬季贮存胡杨叶作为牛、羊最佳的冬饲料。中医用胡杨叶熬成汤,对治疗高血压很有帮助。胡杨木质干硬、材质密,是制家具的上等木材。

              (8)胡杨是沙漠地区的特殊树种,目前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的沙漠地区。由于胡杨林对改善沙漠环境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1) 选文第(1)段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写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 选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胡杨的相关知识?


              (3) 第(4)段加横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根据科学考察,胡杨的侧根向四周伸展长度在10m以上,根系发展最远的将近30m。


              (4) 第(7)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而一棵胡杨每年落下的“泪”可达30kg,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型化工厂”。


              (5) 选文以“沙漠中的'绿色使者'”为题,有怎样的好处?

            • 8.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③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将大型机器人与微型机器人进行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析文中加横线词语和画线语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
              B.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般机械无法比拟的。
              C.机器人微型化的主要问题是动力问题。
              D.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 9.

                                                                  楹联趣话

              ①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②对联起源于汉文学形式中的对仗或偶句,可谓源远流长。比如《诗经·米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大禹谟》中“满招损,谦受益”之句,皆属于工稳之对仗。到骈体文出现后,几乎通篇皆用偶句,对仗俯拾即是。比如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对仗的千古绝唱。而对联,则是偶句与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形成的我国民间过年悬挂桃符的习俗相结合的产物。

              ③所谓桃符,即书写着传说中二位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之名号的两块桃木板,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千余年后,至五代时,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甲】据《宋史·西蜀孟氏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孟昶自题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乙】

              ④到明代,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与当今所见的春联如出一辙。据《簪云楼杂话》载,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某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微服出巡,逐门逐户观察欣赏,大得其乐。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之方式,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功莫大焉。【丙】尔后,文人学士无不将题联作对视为雅事。【丁】清代,对联更是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直至当今,对联仍随处可见,表现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⑤就应用类型而言,随着时光推移,早已不限于春联,还衍生出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交际联、谐趣联和装饰联等多种形式。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圆墅等。而按字数来分,又可分为短联、中联、长联。按联语来源来分,有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创作联。就表现形式而言,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珠对、集句对等。

              ⑥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⑦一曰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特定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二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在实践中,对联创作所遵循的的平仄规律,与律诗对仗基本相同,一般上下联的第五个字平仄不必严格相合,第二、四、六个字平仄要相合。三曰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曰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而又不能重复。

              ⑧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1) 本文围绕着说明对象“楹联”第②一⑧段依次介绍的内容是怎样的?请补充完整。

               (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楹联的分类及标准;

              (3)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楹联的文化价值。          

              (2) 第 段中画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文字若要放回原文,放在甲、乙、丙、丁哪处最合适?请写出你的理由。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多有沿袭旧贯,将春联称为“桃符”。

              放在_____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句“重要”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台风的功与过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 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 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 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 因此, 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 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 如果没有台风, 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 台风有过亦有功, 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 台风不来想台风”, 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 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常严重干旱, 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 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 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 根据统计, 这些地方每年7 月~9 月有59% —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 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 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 以上, 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 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 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 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 千米以上, 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 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众所周知, 靠近赤道的热带、 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 气候也最为炎热.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 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 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 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如果没有台风, 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 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 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 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 另一方面也使大、 中、 小型水库蓄满水, 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 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 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 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 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 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 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 海水上翻. 由于海水上翻, 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 鱼饵增多, 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 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 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 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 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 释放地底能量, 与一般 地 震 在 数 秒、 数 分 钟 间 产 生 剧 烈 的 震 动 方 式 完 全 不 同.2009 年6 月, 英国« 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 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 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 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

              害. 文中数据表明, 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 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 百科知识», 有删改)

              (1) 根据文章内容, 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

              (2)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 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

              (3)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 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 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 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

              (4)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 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