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的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 2.

              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滴剂说明书

              【通用名称】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滴剂

              【成份】本品每毫升含主要成份对乙酰氨基酚100毫克,辅料为高果糖浆、丙二醇、甘油、山梨醇溶液,纯水、黄原胶、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枸椽酸、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食用红色素和食用香精。

              【性状】本品为红色混悬液,味甜,水果香味。

              【功能主治】本品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

              【用法用量】口服,12岁以下儿童用滴管量取,用后请洗净滴管。用量见下表:

              年龄(岁)

              体重(公斤)

              一次用量(毫升)

              一日次数

              1~3

              10~15

              1~1.5

              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4~6

              16~21

              1.5~2

              7~9

              22~27

              2~3

              10~12 

              28~32

              3~3.5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注意事项】

              (1 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  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 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 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5 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6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儿童必须在成年人监护下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1 应用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或解痉药(如颠茄)的患者,长期应用本品可致肝损害。

              (2 本品与氯霉素同服,可增强后者的毒性。

              (3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毒理】本品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包装】液体药用塑料瓶装,备有带刻度的塑料软胶滴管,每瓶15毫升,每盒1瓶。

              (以上说明书有删减,精准说明书请参看药品包装)

            • 3.

              独具特色的桃花文化

              ①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②中国的“桃花文化”独具特色,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③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子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用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                 ”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④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           ”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⑤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⑥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                           。 

              ⑦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          ,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            ,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 4.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亿-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 5.

              人的口味为何不同? (蒋 葳)

              ①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同样的食物有人吃上一口就欲罢不能,而有人则感觉难以下咽,拒之于千里之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喜欢或不喜欢某一种食品其实不仅在于食品本身的味道,还在于人们的不同感觉,而这种饮食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②“味觉专家”早已认定:味觉在本质上是一种“化学感觉”。这就是说,食物中的化学物质跟味蕾发生反应并产生一个信号,信号在传入大脑后立即被精确地予以分析,由此甜、酸、苦、辣一一体味出来。一个正常人的味觉器官是十分高效的,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正确地区分出数千种物质的不同滋味来。

              ③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味觉反应仅仅限于舌头的味蕾上。但后来科学家又惊奇地发现,其实舌头的各个部位都有其特定的分工。比如,只有舌尖才能品尝出咸味,而酸味、甜味和苦味则分别由舌侧、舌中和舌根“负责”。不过,科学家最近又有了新发现。他们在实验中先将志愿者的舌部麻醉,这时接受实验者便失去了品尝咸和甜的能力;接着他们又麻醉了接受实验者的上颚,结果发现其对酸和苦都已不能体味;最后他们再将接受实验者的舌部和上颚统统麻醉,这时接受实验者便连盐水和淡水都难以分辨了。然而,新的奇迹又出现了:当有名实验者不慎吞下一小口盐水时,他却皱着眉头做了个鬼脸,这是因为喉部也长有味蕾!科学家证实,舌头上的味蕾多达300颗,密度最大,上颚次之,而喉部则更次之。味蕾的再生能力也极强,受损或割去后马上又能长出新的味蕾。

              ④由于每个人的生长发育所处的环境不同,个人味蕾的发育也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味蕾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有的人感受酸味强一些,有的人则感受甜味强一些,那么很少的这种味觉刺激就能引起他的味觉冲动。但是如果你感受某味觉的味蕾比较少,那么你的这一味觉就比较迟钝,就需要很强的刺激才能引起你的冲动。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了。其实不管每个人的口味轻还是口味重,适合他们自己口味的菜吃到嘴里的感觉是一样的。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15期)

            • 6.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绿色智慧——“天井”

                 ①我国的古建筑处处闪耀着先人的智慧,谈到人和自然的关系,笔者感触很多。中国的古建筑,特别主张天人合一,是要用环境,而不是破坏环境。

              ②中国传统建筑和绿色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来看,传统建筑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宫殿庙宇等大型建筑,多有琉璃瓦的顶、木柱子,但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皇帝的宫殿还是大型的庙宇,建筑内容和结构的形式布置都差不多;第二类是民居,这类建筑富含变化,如北京的四合院,苏州、扬州的厅堂式、花园式,安徽的“四水归堂”(四个房子,中间一个天井),云南、贵州的“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五个天井),福建的“土楼”,广东的“碉楼”,还有少数民族的吊脚楼、筒子楼,等等,形式各样。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都有天井的设计,而天井也正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③中国传统住宅的建筑理念以“合家团聚”为居住特点,同时,房子围起来,安全、保暖、遮阳、避雨,因此,汉字“家”的最上面便像一个“屋顶”,只有这样才能有吃有喝,有家庭财富的基本所在地。

              ④虽然把房子围了起来,但不能离开天,不能离开地,阳光要能照进来,雨要能下进来,于是,便用天井,与天地相连。这反映出的需求,实际上与人和自然的需求密切相关。

              有了天井之后,中国的建筑就丰富起来。跟西方建筑不一样,中国的房子屋顶有不同的坡向,天井外面有廊子,有了廊子就有栏杆,有栏杆还有漏窗,因此就造成了光面的变化。

              ⑥天井的形式也有了很多的变化。土楼围在一起,几十户人家住在一起,中间有共同活动的公共空间,这个天井是“大天井”。而四合院到了上海就变成了里弄,虽然这个里弄是在外国租界盖给中国人住的,但它有着强烈的中国形式,房间的布局也是前楼、后楼,中间是客厅,中部有天井。这些不同的形式,都反应出同一个“天人合一”的理念。

              ⑦在很多传统住宅中,天井有着很重要的通风、采光的功能。现在的房屋都配备空调暖气,而过去的房子全靠自然通风来解决问题。扬州、苏州都有这种老房子,前面是一个大天井,后面是大厅,大厅后面有两个像螃蟹眼睛一样的设计,便是用来通风的。风过来是穿堂风,所以天井中间的过堂是最绝妙的地方;没风的时候,由于这个构造,风自然就流通了。这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创造出良好居住环境的典型特征。而这些自然、实用的功能,都是现代建筑所不能具备的。

              ⑧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态造就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古人优秀的智慧,不能都被抛弃,也不能只模仿西方的样式。我觉得应该呼喊天井的归来,因为其功能是我们现在的建筑所不能具备的。

            • 7.

              解密C919

              王思磊

              ⑴2015年11月2日,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总装下线。C919的命名颇具深意,“C”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也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第一个“9”代表“长久”,后面的“19”则代表最大载客可达190座。C919承载着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它将在首飞和通过适航测试之后,进入航线运营,填补航线上没有中国干线喷气客机的空白。

              ⑵科研人员除了考虑大飞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还在努力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飞机的耗油量与飞机的升阻比(升力和阻力的比值)有直接的关系,升阻比越高,飞机的气动效率越高,耗油量就越少。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为了保证飞机的座级,避免“油老虎”的出现,在飞机机翼上动脑筋,便成了提高飞机气动效率的关键。

              ⑶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了超临界翼型.相对于古典翼型,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100多千米/小时; 如果用同一厚度的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而这可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

               ⑷在C919飞机的设计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⑸在中国武术界,有“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也诠释了这一思想。在机体主结构上,设计人员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铝锂合金可以实现结构减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

              ⑹如武学人才内外兼修一样,C919也在“内功”上狠下功夫。在民用飞机产业有个形象的说法: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就是“四肢”,EWIS系统就是“经络”。就像人一样,一架先进的飞机应该拥有聪敏的大脑、灵活的四肢、通畅的经络。

              ⑺C919“最强大脑”航电系统的核心——IMA,使用的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这种网络化数据处理方式,较之前一对一的数据传输处理方式,是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比如说,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以前要由大气数据计算机分别建立通路,传输给显示系统、发动机、环境控制等系统;现在,只需“把工作都交给网络”。这要归功于C919使用的目前国际先进的ARINC664网络集成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C919已顺利下线,并将于2016年迎来首飞,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大型客机的国家。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第1期,有删改)

            • 8.

                       睡美人的“蛇蝎心肠”

              ①盛夏,途经植物园水生区时,那一池或红或蓝的睡莲,那些“睡着”又“醒来”的花儿,牢牢“牵”住了我的视线,千娇百媚,却又清丽雅洁。只恨自己没有画家莫奈那样的手艺,好让眼前的一池睡莲,永恒在缱绻婉约、深邃悠远的画卷里。

              ②其实,睡莲的色彩与芳香,并非是要展示给人类观赏,更不是为了装扮水面。美与芳香被睡莲制造出来,只是为了吸引和挽留“爱情”的使者——蜜蜂或叫不出名字的昆虫。这些“红娘”,会为睡莲花朵捎来虽则几步之遥,却永远隔水相望的情人之“吻”。

              ③只是大部分睡莲对待“红娘”的做法,并不如它们的外表那样娴静淑惠。开花第一天,睡莲会在花心部位设计出一汪“水牢”,一些贪嘴或粗心大意的“红娘”,会在此命丧黄泉。

              ④瞧,自然界处处有陷阱,睡美人也有“蛇蝎心肠”!

              ⑤睡莲为一朵花设计了大概3到4天的寿命,通常情况下,睡莲让雌蕊比雄蕊先熟。开花第一天,雌蕊成熟,花瓣与雄蕊像酒杯那样张开,杯底盛着“美酒”——柱头液,柱头就隐在这一汪“美酒”里。第二天、第三天,雄蕊成熟,花瓣舒展,华药开裂,而柱头液干枯,露出液底的海绵状柱头。第四天,花朵关闭,花梗卷曲,将花朵拖入水下结籽。

              ⑥一年中最美的这几天,睡莲每日间开合一次,有些是朝展暮合,有些则选择了暮展昼合——睡觉和起床很有规律,这也就是睡莲、睡美人之名的来历吧!

              ⑦睡莲开花第一天,轮状的雌蕊即成熟。在雌蕊围成的胚状花心里,蓄满了大约4~5毫升的柱头液。这一汪透明的液体,不是花蜜,更不是睡莲交给访花者的报酬,它是睡莲对昆虫设计的恐怖“水牢”。睡莲让“水牢”散发出昆虫喜爱的气味,但口感却不敢恭维,不仅不甜,还有些苦涩。

              ⑧受气味之邀,附近的昆虫纷纷赶来“赴宴”。它们也许刚在另一朵睡莲的雄蕊上就餐完毕,身上还带着那朵花的花粉。可眼下,这朵花既没花蜜,花粉也没成熟,但明明闻到了非常撩人的“饭菜”香味。昆虫不甘心空着肚子飞走,于是在水牢上和蜡质栅栏般的雄蕊间来回穿梭寻找,一不留神就失足掉进水牢。

              ⑨柱头液中还含有界面活性剂,会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即使再小的昆虫掉进水牢也会沉入底部。昆虫就这样一命呜呼,它背上的花粉粒,随之沉入胚底,完成了与这朵花柱头的“相吻”。一旦授粉成功,柱头液立马消失。这就是为何在谢了的睡莲花内,常发现昆虫尸体的原因。

              ⑩对于访花的昆虫来说,还有一种可能:一些赴宴的小吃货比较幸运,没有滑入水牢,但却被朝开暮合的睡莲花朵关进了闭合的花瓣中。第二天早上,这朵花的雄蕊成熟,约90枚雄蕊上都挂满了好吃的花粉。“蹲了一夜禁闭”的“犯人”,苦尽甘来,迫不及待地开始大肆吞咽。填饱肚皮后,身上也沾满了花粉。

              ⑾它飞出了这朵花,又循着香味飞进另一朵刚开的睡莲花中。身上背负的花粉,在没成熟的雄蕊间徘徊,被抖落进柱头液内,睡莲也实现了异花授粉······

              ⑿当年,住在塞纳河畔吉维尼花园里的莫奈,如果知晓了睡莲的生存计谋,笔下的《睡莲》,还会绽放出那么炫目的光彩吗?

              ⒀我无法想象大画家的笔触,但睡莲的“诡计”一点也没影响我对它的好感,反而让我生出一丝崇敬:美丽睿智的花!

            • 9.

              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之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2001年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两天内发叶的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作的词汇来描写。

              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春天的脚步是有先有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了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歌,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 10.

              超级网银(沈而默)

              ①“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查询、对账、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②如果你已开通网上银行,你会发现里面新增了一个“超级网银”功能。

              ③“超级网银”全称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通过构建“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是2009年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2010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超级网银”不仅能使用当前的网上银行服务,还可以跨行查询别的银行账户,甚至能跨行将其他银行账户内的钱汇入当前账户。“超级网银”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跨行资金归集、统一直联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流程、统一数据格式等七种功能。

              ④一般来说,在使用“超级网银”前,用户首先需要成为签约客户。登录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主页,在“我的账户” →“账户管理”→“他行(互联)账户查询/签约”下面,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操作选项。

              ⑤使用传统网上银行系统时,如果想了解自己在各家银行的账户情况,需进行多次登录、查询操作。而“超级网银”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可直接向各家银行发送交易指令并完成操作,查询管理在多家银行开立的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一个U盾可以完成多家银行的网银登录。

              ⑥对个人转账服务而言,“超级网银”比普通网银更为高效、快捷,甚至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对于公司而言,“超级网银”强大的资金归集功能,可在母公司的结算账户与子公司的结算账户之间建立上划下拨关系。

              ⑦目前“超级网银”的收费标准与普通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收费标准相差不大,只有部分银行宣布暂时不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而大部分银行公布的收费水平均不低于现有普通网银。

              ⑧“超级网银”实现了实时跨行转账和跨行账户实时管理,将引领整个银行业进入一个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时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