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台风的功与过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 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 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 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 因此, 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 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 如果没有台风, 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 台风有过亦有功, 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 台风不来想台风”, 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 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常严重干旱, 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 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 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 根据统计, 这些地方每年7 月~9 月有59% —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 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 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 以上, 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 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 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 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 千米以上, 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 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众所周知, 靠近赤道的热带、 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 气候也最为炎热.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 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 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 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如果没有台风, 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 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 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 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 另一方面也使大、 中、 小型水库蓄满水, 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 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 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 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 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 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 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 海水上翻. 由于海水上翻, 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 鱼饵增多, 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 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 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 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 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 释放地底能量, 与一般 地 震 在 数 秒、 数 分 钟 间 产 生 剧 烈 的 震 动 方 式 完 全 不 同.2009 年6 月, 英国« 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 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 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 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

              害. 文中数据表明, 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 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 百科知识», 有删改)

              (1) 根据文章内容, 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

              (2)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 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

              (3)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 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 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 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

              (4)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 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

            • 2.

              别让甜饮料毁了你

              范志红

                  ① 最近甜饮料又上了健康新闻的头条,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甜饮料每年造成十几万人死亡,这是研究者统计1980~2010年之间51个国家超过61万人的膳食数据后的发现。

                  ②很多人可能不解,不就是喝个糖水吗,怎么会还和死亡挂上钩了?殊不知甜饮料中糖的害处几乎是“罄竹难书”--按目前发表的研究结果,甜饮料涉及的“罪过”包括促进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龋齿,甚至癌症。

                  ③一罐355毫升的可乐就含有37克糖,一瓶500毫升的果汁饮料中含有40-60克糖。只要饮用一款,就已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最新推荐是每天摄入人工添加糖最好不超过25克,一定要控制在50克以内。

                  ④中国人喝甜饮料的状况也很让人忧心,而且其中最大的群体是少年和青年人。其实用不着做那么多调查,只要直接走进超市看看,就猜得到结果。

                  ⑤最糟糕的是,我们甚至有了一种不成文的“刻板印象”--默认孩子和年轻人就该喝甜饮料,时尚者就该喝加糖加奶的各种高热量咖啡饮品,只有老年人才该喝茶。

                  ⑥一位朋友告诉我,他28岁牙齿就已经严重损毁,牙医认定,从两岁开始每天喝可乐,成年之后更是只喝包括可乐在内的甜饮料,就是他牙齿毁掉的主要原因。这位朋友还背痛、膝盖痛,骨密度检查显示他相当于60岁的老年人,20多年来勤奋饮用甜饮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

                  ⑦还见过很多小孩子,或身体虚胖或脸色灰黄。一问饮食习惯,大多数孩子是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开始喝甜饮料的,甚至有还没断奶就开始喝甜饮料的。甜饮料营养价值很低,喝了甜饮料又不好好吃饭,会造成营养不良。在三餐饱食之外再喝很多甜饮料,结果就是身体肥胖。

                  ⑧研究者们实在是太反感这些甜饮料了,但遗憾的是,各种健康教育,似乎根本没法和商业广告洗脑相抗衡。美国的营养学家们眼睁睁地看着美国超过一半成年人处于肥胖状态,看着高发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各种癌症,绞尽脑汁地讨论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少喝一点甜饮料。

               ⑨其实,要想避免被甜饮料所害,最好的方式还是我们自己戒除对甜饮的嗜好。最解渴的永远都是水,最亲密的伙伴永远是健康。

              结合选文内容选出表达正确的一项( )
              A.按目前发表的研究结果,引发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龋齿,甚至高血压这些疾病。
              B.中国人喝甜饮料的状况也很让人忧心,而且其中最大的群体是儿童。
              C.甜饮料营养价值很低,喝了田野的孩子又不好好吃饭,会营养不良。
              D.各种健康教育,根本没法和商业广告相抗衡。
            • 3.

              信息时代的“无价之宝”

              张唯诚

                 ①在古代,炼金术士声称他们能将铅之类的金属变成贵重的黄金,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现在,数据科学家正在将大量数据变成信息,这些信息虽然不是黄金,但价值胜似黄金。数据科学家可以说是现代的“炼金术士”。

                ②英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著作《大数据》中指出,今天全世界存储的信息中,书和磁带只占不到两成,多数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储在电脑硬盘、通信设备和其他数字设备中。全世界产生的数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最近两年的数据产生量就占到总数据量的90%。一家互联网研究公司预测,人类产生的数据还将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③互联网并不是产生大量信息的唯一地方,另有大量信息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的,这些信息来自于他们对大量事实的研究,而对这些事实的记录就是数据。例如,生物学家测量了成千上万个细胞,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天文学家观测了恒星、星系和太空中的各种能量活动,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地球科学家收集到世界各地的有关水、风和气流的资料,从而也形成了大量数据。

                ④数据经过分析和归纳会形成有用的信息,于是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用于处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人们利用数据做各种各样的事。在美国,人们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到,每当飓风来袭前,超市中的草莓糖霜果塔饼干便特别抢手,这时的销售量会比平时增加7倍,而在暴风雨天气来临前,啤酒的销售也特别好,于是超市便知道在这种时候及时补充货源,从而令销量大增。数据还给警察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在那些犯罪率高的城市,以前积累下来的犯罪数据可以派上用场,警察们使用这些数据预测犯罪的高发时间和地区,从而合理地调配警力,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效果。

                ⑤数据之所以能发挥上述作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帮助我们预测了未来有可能发 生的事,然而在有些领域,知道为什么会有某种事情发生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有可能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

                ⑥科学家们还期待有一天数据能使各行各业变得更加高效和更具“个性化”。例如,当一个病人向医生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医生便可以将这些数据和其他病人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依据这个病人的生活方式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同样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利用平板电脑或者阅读器进行阅读练习。数据传到老师那里,如阅读用了多长时间,某个词语被学生标注了多少次等。分析这些数据 ,老师便可以发现读物的难点和学生们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还可以对个别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数据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

                  ⑦因此,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假若你成了一个数据科学家,你便拥有了神奇的魔力,就好像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所声称的那样。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02期,略有删改)

              下面信息提取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数据》中指出,多数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储在电脑硬盘、通信设备和其他数字设备中。
              B.互联网并不是产生大量信息的唯一地方,另有大量信息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的。
              C.在犯罪率高的城市,警察们可以利用以前积累下来的犯罪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效果。
              D.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可以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
            • 4.

              紫荆花开

              卢晓艺

              ①四月的龙城,20多万株紫荆繁花竞放,街头巷尾,处处皆景。

              ② “紫荆”也是几种植物的通俗叫法,在我市泛指各类羊蹄甲属植物,常见的有“宫粉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等,叶片形似羊蹄踩出的印迹。
                ③首先来说说“宫粉羊蹄甲”。其花瓣呈粉红色或淡紫色,花期为每年春季,叶的前端往内裂开至叶片长度的三分之一处。这种“紫荆”花期较短、开花时间接近,可以达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紫荆开”的效果。开花前叶片几乎落尽,而后会呈现满树繁花的壮观景象。
                ④另外一种是“红花羊蹄甲”。其花瓣为鲜艳的紫红色,花期全年,冬季最盛,开花时不落叶。叶的前端往内裂开至不足叶片长度的三分之一处,在南方通常不结果实。
                ⑤据园林专家考证,上个世纪30年代末,市农科所的专家们开始引入紫荆进行栽培。上世纪60年代,市园林局开始将宫粉羊蹄甲批量种植在弯塘路、三中路等路段以及龙潭公园、雀儿山公园、柳侯公园等景区。上世纪90 年代,我市绿化进程加快,市里提出要进一步将城市景观“花化、彩化、香化”,于是,大叶紫薇、木棉等开花植物得到推广种植。经过几次寒潮,不耐寒的开花植物逐渐减少,开花植物宫粉羊蹄甲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⑥2011年2月,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开始对宫粉羊蹄甲的开花时间登记造册,记录下近年来宫粉羊蹄甲的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具体时间。紫荆花开始迈上花园城市的“主角”之路。
                     ⑦每年6月,园林人便来到街道、公园等处,找到那些标记好的“优树”(树干直、枝杈高、花朵长势旺),捡拾树下掉落的种子。工人们经过二度筛选后,便将其播种到苗圃地里。在宫粉羊蹄甲成长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按时记录其日、周、月的生长量,并为其进行常态化体检、诊断治病;人工为其拔草、施肥。次年3月,技术人员开始观测、记录花蕾数量。
                  ⑧宫粉羊蹄甲属于喜阳植物,气温对其生长影响最大,20℃至25℃最适宜其生长。据专家介绍,一般而言,培育一株宫粉羊蹄甲成为行道树,需要5年的时间。宫粉羊蹄甲一年平均可长1米,5年便可成长为行道树了,算是速生树种。

              ⑨如今“满城尽开紫荆花”,游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1) 下列关于“紫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文章写法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紫荆”是几种植物的通俗叫法,常见的有 “宫粉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等。
              B.开花前叶片几乎落尽、叶片形状像羊蹄印是“紫荆”的共同特点。
              C.“紫荆”的品种不同,花瓣呈现的颜色也有差别,或浅淡或鲜艳,花期也长短不一。
              D.“紫荆”在柳州的栽种始于上世纪30年代末,如今它已是花园城市的“主角”。
            • 5.

              上海世博会与低碳科技

              2010年上海世博会把“低碳世博”作为办会目标之一,实现世博园区的低碳排放。即世博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零排放”;建筑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雨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工程废弃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资源化利用达到50%以上。

              世博园区的规划以“和谐城市”为主要理念,参照适宜步行距离和宜人尺度进行设计。4个大型绿地公园和其他绿地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其中采用了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湿地系统以及其他水体修复技术。

              世博会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大量的太阳能电池安装在中国馆、世博中心、主题馆等建筑的屋顶、玻璃墙面上,与建筑融为一体。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为4.6兆瓦,是园区内使用量最大的绿色能源,也远大于历届世博会太阳能应用的规模。据计算,该系统年平均发电量约为408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3330吨。

              世博园区内60%-70%的室外照明采用半导体(LED)照明,其中景观照明部分80%以上由LED担当。园区照明还从亮度上进行了分区分级。

              世博会场馆通过江水冷却水系统,直接从黄浦江取水,经加药控制微生物和藻类生长后,作为冷却用水供水源热泵机组使用,使用后的温水排入黄浦江。采用江水源热泵技术,与燃气供热相比,年运行一次能耗可减少40%-60%,年运行费用可降低50%-70%,年运行能耗节省约5740兆瓦时,折合约1000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00吨。

              世博会使用各类新能源汽车超过1000辆,其中园区内的零排放车约500辆。

              世博园核心区域的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和世博轴,都建设了屋面雨水回收系统,对雨水加以收集利用,预计可节约自来水100多万立方米。此外,主题馆还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垂直绿化墙。这些主流或前瞻性的生态建筑技术,均会对减排或捕获二氧化碳发挥重要作用。

              世博会许多展馆的主体演绎也包含了低碳的内容。五大主题馆之一的“城市星球馆”就是专为探讨城市人居与地球自然环境之间如何健康互动而设立的;中国国家馆还把节能减排作为展示主题加以精彩演绎;城市最佳实践区更是汇聚了全球诸多城市先进的低碳科技实践。

              上海世博会大量应用的一系列低碳科技创新成果,一方面为实现低碳世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低碳科技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 下列不完全属于“低碳科技”的一项是( )
              (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湿地和水体修复等环境净化技术。
              B.太阳能、电动车等清洁能源技术。
              C.房屋雨水收集系统等生态建筑技术。
              D.展馆中关于低碳的主体演绎技术。
            • 6.

              被微信撕碎的生活

              (1)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的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功能更强大。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我们舍不得错过每一条朋友圈的新鲜事。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刮风下雨都要自拍,看到名牌就要合影......

              (2)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而是寻问wifi密码,当wifi终于连上,第一时间就是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那一刻,谁说我们不是在“为朋友圈而活”?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朋友圈也开始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不堪其忧。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让“逃离朋友圈”的行为正悄然兴起。

              (3)对此,专家认为,自我觉察非常重要。必须意识到,刷屏的行为是否真实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就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

              (4)随着微信的流行,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对此,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5)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这种形式会严重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有科学家相信,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肤浅”。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

              (6)不过,反对者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是用建设性的方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

              (7)你知道“同辈压力”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网络时代,人们的“疯狂”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害怕被“out”。

              (8)韩寒曾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一位被人类抛弃了……”

              (9)2014年冬天,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国,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根本用不着推荐,因为周围的人几乎都在观看。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恐怕就没什么可聊的了。

              (10)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什么。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这种错过,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乱了自己的步伐。

              (11)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

              (12)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而是必须时常反思,并对此保持警惕。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主宰。

              (1) 简要概括“被微信撕碎”的“生活”的具体表现。

              (2) 第(8)(9)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 微信的流行导致信息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此有哪些看法?

            • 7.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身上隐藏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适应严酷的环境。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一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能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三十多岁,后者却只能活到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得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改)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阅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3) 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4) 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 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第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 8.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1) 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③段中加下划线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永不疲劳的奥秘

              ①每个人都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么,我们能不能永不疲劳?

              ②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代谢物质所产生的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致在体内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③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的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万次,其博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作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就休息了。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

              ④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脸,如美国贝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泰勒博士发现,一个强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搬动的生铁为12.5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每一小时中只干活26分钟,然后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中搬运了47吨生铁,而且毫无疲劳感。

              ⑤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晴,伸伸手臂,远眺窗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隙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或尽量利用工间休息时做做操;或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备工作……美国的企业管理学家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说出了工作和休息的辩证真谛。

              (1) 简要概括疲劳产生的原因。
              (2) 简要分析第③段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3) 第④段中泰勒搏士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 10.

              你为什么会买不需要的东西?

              ①消费者就像小白鼠一样,所有的购物行为、习惯已经被销售专家们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研究了个透,并且研究结果早已经被大量地用来微妙地影响购物者的情绪,商家们略施小计就能轻松地令消费者购入许多根本不需要的物品。

              ②每逢节日,当商家将“买等离子电视送高清DVD机”“在本店购物满90美元,免费赠送食用油一桶”等横幅挂起,就意味着购物者排起长龙的日子到了。免费对消费者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以至于会让人们产生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占有欲,从而很难认清这种购物行为是否真的是自己需要的。

              ③最近,约翰·伯纳和他的新婚妻子在逛电子产品卖场时,发现卖场正在搞一个优惠活动“买手机赠平板电脑”,正好约翰妻子的平板电脑坏了,他们想要购置的型号恰好是赠送的那款,于是他们兴冲冲地付款将手机和平板电脑拿回了家。仅仅过了2个小时,当他俩结束了对新平板电脑性能的讨论后,才意识到家里已经有了四部手机,新手机完全用不上。

              ④免费策略能够对人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商家想要顾客盈门,提高销售额,拿出不太值钱的物品就能达到他们的目的,而私下他们或许已经将真正想要卖出的商品的价格稍稍提高了。这种花招商家们也经常会在做折扣促销的时候使用,他们先将商品的定价提高,再调低价格,消费者就会以“更低的价格”迅速买下。甚至有时候都不需要真正打折,他们只需要让你产生正在促销的错觉就可以达到目的。

              购物环境

              ⑤作为商家,通过购物环境的布置来时刻暗示消费者进行冲动购物,这种手段他们运用得最为熟练。比如大部分的商场布置得都像个迷宫,尤其是杂货商店,你永远不可能一下子找到你需要的东西。这不是巧合,营销策略专家马丁·林德指出:失去焦点更容易让人产生冲动消费。有些商场更是将这一技巧发展到一个新高度,他们特别设计的商品摆放方式使得每一层商品和每一个主要的商品陈列室都可以在顾客面前曝光片刻,这样,等消费者走出超市的时候,很可能买了比原计划更多的东西。

              ⑥商家们还会精心选择灯光、音乐甚至气味来营造良好的购物气氛。马丁·林德的研究结果表明:购物者在慢节奏音乐的购物环境中,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购物,并且统计出在慢节奏音乐中消费者购物金额的毛利比快节奏音乐中的顾客人均多4.54美元。

              ⑦最近发表在英国《零售周刊》上的一篇文章研究了在不同场所,销售员迥然不同的态度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他们发现,在一般卖场,态度亲切、言语幽默的销售员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好感,使消费者放松对金钱的掌控。而在类似香奈儿、古奇等昂贵的奢侈品品牌店中,一名粗鲁傲慢的店员却出人意料地更能够促成购买,这是因为,在这种行为的影响下,购物者的不安全感被放大,使他们更倾向于获得“理想品牌”(即一个令人渴望但不一定买得起的品牌),就像美国演员乔其·马克思所说,如果一个团体不愿意接纳你,你会更想加入。

              ⑧当你在商场试穿衣服时,如果想凭自己的眼睛判断新行头是否适合自己,这一目的很难达成,因为服饰店的试衣镜暗藏玄机,它们一般都纤薄修长,并且倾斜摆放,将你的身影拉长修细,这就是你衣橱里一堆凸显你缺点的丑衣服出现的原因了。现在看来,消费者们除了欣然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以外,似乎也毫无办法了,马丁·林德给出的建议是:买下一个商品前给自己5分钟,好好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个方法真的管用吗?商家们估计要心照不宣地笑了,他们还有无数个花招在等着你。         (摘自《世界博览》2016年第2期,有删改)

              (1) 人们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的原因有哪些?
              (2)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个方法真的管用吗?商家们估计要心照不宣地笑了,他们还有无数个花招在等着你。

              (4) 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怎样做才能不买或者少买不需要的东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