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蓝莓不是“莓”
                  ①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莓”字,但是蓝莓跟草莓可没有半点瓜葛。实际上,蓝莓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如果把草莓、蓝莓和杜鹃花的花朵放在一起,我们就能很清楚地分清它们的亲疏关系了。并且,从蓝莓植株的个头(小灌木)来看,也显然跟长着草质茎蔓的草莓不是一家子。
                  ②蓝莓的学名叫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越橘属是一个大家庭,整个家族有400多位兄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得到蓝莓这个通用名,就是因为它们果实的蓝色“外衣”。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比如广泛栽培的兔眼蓝莓就泛着红色,而野生的红豆越橘完全是鲜红色的。
                  ③蓝莓的花朵与果子一样颇显精致,就像一串小小的灯笼。在这些花朵的内部有含糖量很高的花蜜,这正是众多蜜蜂、熊蜂所爱好的食物。虽然蓝莓花没有特殊的强烈气味,但是仅凭花蜜就可以吸引大批的传粉者。这些“食客”在聚餐的同时为蓝莓完成了授粉工作。蓝莓蜂蜜的甜度极高,即使稀释数倍仍能甜入人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为何蜜蜂愿意辛勤工作了。
                  ④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蓝莓。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一些种类(如乌饭树)的枝叶还被用做强身健体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名目”的功效。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美洲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蓝莓的记载。在农作物欠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到了1600年,大批来到美洲的欧洲拓荒者,开始大量采摘包括蓝莓在内的各种小浆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莓对于新大陆的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拓荒者在有野生矮丛蓝莓集中分布的地方,将它们从森林中疏离开来,划分成便于修剪和采摘的地块。不过即使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这些野生蓝莓(矮丛蓝莓)一般每两年才提供一次丰硕的果实。直到19世纪,人们还都是依靠野生种来收获蓝莓果实,而没有人工种植。
                  ⑤成熟的蓝莓果会由最初的绿色变成了蓝色(当然,也有变成红色或白色的种类,如红豆越橘),果实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霜状物。采摘蓝莓还要讲究手法,如果是生拉硬扯,果柄处出现破损,就会使蓝莓果快速变质。轻轻地捏住蓝莓果向顺时针方向一旋,一颗完美的蓝莓果就被摘下来了。
                  ⑥采摘如此简单,您是不是也想种点蓝莓了呢?不过,种蓝莓可没有那么简单。
                  ⑦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温度的问题。如果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过程,蓝莓就无法开花。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通常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而来自南方的兔眼蓝莓,也需要在低于7. 2℃的环境中待上300到800小时。
                  ⑧不仅如此,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如此一来,这些根系就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
                  ⑨不光是水分和有机质,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这种习性可能是因为野生蓝莓多生长在森林边缘,已经习惯了由枯枝落叶形成的酸性土。
              (1)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细读全文,请你说说本文的说明思路。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⑦段中加点的词“通常”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昔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倒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住,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1)本文按照什么说明顺序说明了怎样的中心内容?
              (2)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⑥--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
              (4)第⑧段中划线的词“至少”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 3. 阅读《凶手WiFi》一文,回答下题。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找出关键性词语
              (2)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⑥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活中的阻燃剂
                  ①坐车上下班、使用电子设备、在写字楼里工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伴随这一生活方式的是塑料、泡沫材料的广泛使用。这些材料在带给我们舒适的同时,也存在着大灾隐患。在易燃材料中,加入“阻燃剂”,使其成为难燃材料,是从源头控制火灾发生的重要手段。
                  ②阻燃剂是赋予易燃聚合物难燃性的功能性助剂,主要是针对高分子材料的阻燃设计的。它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与电气设备、家具以及建筑物和建筑材料四个领城,每天我们都与它“形影不离”。电脑的电路板上涂有阻燃剂,手机塑料外壳上涂有阻燃剂,电影院和剧院座椅以及汽车座椅使用阻燃剂,公楼外墙保温材料也涂着阻燃剂。这些物品大都使用了高分子材抖或聚合物(塑料、橡胶、化纤、涂料及粘合剂等),有些材料甚至被称作固体石油,“一点就着”。所以,各国相关防火法规和标准都强制规定电子设备、建筑、交通工具中相应塑料部件“必须’满足阻燃防火要求,也就是必须添加阻燃剂。
                  ③2009年由英国政府进行的Greenstreet Berman研究表明,自英国为提高消防安全要求而颁布《家具与室内陈设消防安全法规》后,在2002年至2007年间,火灾死亡案例年均减少54例,非致命烧伤案年均减少780例,火灾事故年均减少1065例。
                  ④一般来讲,在阻燃剂中有机阻燃剂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而溴系阻燃剂在有机阻燃剂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溴系阻燃剂使用方便,可在纺织品(聚酯、粘纤、混纷、棉、纯涤品)后处理中直接添加,在常温下完成全过程整理。然而,虽然溴系阻燃剂在保护人类的生命材产安全方面功不可没,但也在“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人体。
                  ⑤科学界对于含溴阻燃剂健康影响的担心,首先来源于一个针对瑞典母亲乳汁中多溴联苯醚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瑞典母亲乳汁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一直处于递增趋势,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吴永宁课题组在我国食品和母乳中检侧到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2013年5月,联合国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禁止使用六溴环十二烷这一禁令。世界各国都必须为此展开行动。
                  ⑥然而,在新型阻燃剂被证明可靠之前,韩颂青(溴科学与环境论坛中国工作组博士)并不建议盲目进行替代。“不仅没有必要,反而可能存在新的风险。”
                  ⑦相对于应用历史久远的溴系阻燃剂,其他类型阻燃剂的毒理及时环境的影响研究较少。阿姆斯特丹大学2013年开展的“新一代阻燃剂的生命周期反应”表明,卤系阻燃剂的替代品往往缺乏足够的生态毒性测试。比如,2010年松下电器就曾经为迎合无卤要求而在其冰箱产品中使用红磷阻燃剂替代溴系阻燃剂,结果造成火灾隐患而不得不在当年召回36万台冰箱,并在更换的部件中重新使用溴系阻燃剂。
                  ⑧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完全禁用溴系阻燃剂在某些领城是不现实的。对阻燃剂的正确使用和监管依然任重而道远。
              (摘自中国科技网,有翻改)
              (1)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两例分析其作用。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概括说明。
              (4)现实社会中常有火灾发生。请你结合本文说说怎样降低火灾发生领率。
            • 5. 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
              张英锋
                    ①现象大家都知道: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这是一个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客观事实。
                    ②如果你问一个小学生朋友,昆虫为什么要趋光呢。他很可能回答:因为晚上太黑了看不见呀,昆虫们想要在光线好一点的地方进行工作和生活呢。这似乎很符合人类直觉,是的,我以前也这样天真地以为过。
                    ③但趋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④在这个天大的误会当中,最悲剧的就是飞蛾这一物种。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书》里,就有关于飞蛾扑火的引用--“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将飞蛾扑火的行为形容得何其悲壮哉。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励志大师还把它提炼成了一种心灵鸡汤--“飞蛾扑火的精神”,还引申出什么亮剑精神、勇士精神、舍生取义的精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饱含着满满的正能量。
                     ⑤可是,飞蛾真的是自愿扑火的吗?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在近年才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飞蛾根本不想扑火,甚至根本不想趋光。
                     ⑥原来,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蛾子等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科学家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因为是极远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注意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直飞才最节省力气。角度稍微一调整,就可以直飞另一个目标。
                     ⑦但自从人类学会了使用火,这些人造光源因为很近,光线成中心放射线状,可怜的蛾子就开始倒霉了。
                     ⑧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还以为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坑爹,飞成了等角螺线,飞到火里去了,这种现象还被人类称为昆虫的正趋光性。
                      ⑨以上就是飞蛾扑火的全部真相。
                      ⑩不止是飞蛾,大部分夜间活动的昆虫,都有同样的能力。例如,直到最近5年,我们才知道,原来屎壳郎也是采用星光来导航的,它的导航方式和飞蛾一模一样。可怜的昆虫们在亿万年来好不容易才进化出来的神奇夜间导航技能,没有谁能想到,到最后竟成为了它们生命的最大威胁。
                      ⑪也许这时有人会问了:人类使用火都这么久了,昆虫们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一点?
                      ⑫因为人类使用火的时间虽然很长,可能有数百万年,但人类直到几万年前才走出非洲,7000年前才建立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波澜壮阔的生物进化史中,这样的影响范围实在太小,时间也太短,以飞蛾为代表的昆虫,还来不及进化出新的导航方式。
              (1)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作简要分析。
              (2)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总是”能否删去?为什么?
              (3)选文第⑩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死神的精度:捕蝇草会“数拍子”干掉猎物
              LH/编译
                  捕蝇草已经吸引了科学家几个世纪之久,因为它们非常不像植物:它们捕捉动物,还会把猎物吃掉;它们的叶子使人不安地联想到一张张排满尖牙的嘴;它们行动敏捷,每个陷阱可以在十分之一秒内关闭;有时,它们还能发出美妙的歌声。正如查尔斯•达尔文所说,捕蝇草是“世上最不可思议的(植物)之一”。想要充分理解达尔文对捕蝇草的盛赞,且让我们放慢脚步,仔细看看捕蝇草在捕虫时究竟都做了什么。
                  先从苍蝇开始。它被捕蝇草的红色和水果香气吸引,落在了捕蝇草打开的那半边陷阱上。陷阱的内表面就像一个地雷区,布满了点点硬绒毛。当冒失的苍蝇碰到了其中一根,钙离子便会迅速增加,产生电信号穿过叶片;这很像在人类神经元间穿梭的电信号。
                  一次信号不会怎样;触发信号的可能是被风吹来的杂物碰到了绒毛,或是一滴雨水。为了避免因为这样的错误警报而关闭陷阱,捕蝇草的程序会等待第二次信号。
                  第一次信号还设定了一个秘密计时器,在接下来20秒里,如果昆虫没有碰到绒毛,它就能活下来。如果它再次碰到绒毛,一个新的电信号就会发出,让陷阱的钙离子浓度上升到一个关键阈值。作为反应,捕蝇草向叶片输送水,水让叶片快速从外凸(向外弯曲)变形至内凹(向内弯曲)。
                  换句话说,就是陷阱关上了。
                  现在,苍蝇被关起来了,但还没有死。它会挣扎,愈加撞击绒毛,从而激发更多电信号,接近每分钟一个。第三个电信号将陷阱的钙浓度进一步提升,刺激捕蝇草产生一种叫作茉莉酮酸的激素。茉莉酮酸帮助陷阱中的腺体细胞做好准备,使之在收到第五次电信号时开始分泌消化酶。捕蝇草精心配置消化酶的供应量以满足需要。体型大的飞虫挣扎更猛烈,撞到更多绒毛,激发更多电信号。于是,捕蝇草按比例产生更多的茉莉酮酸,并相应分泌出更多的消化酶。当然,若陷阱误捉到杂物,由于没有持续的刺激,便不会产生这一系列的“动作”,而是会在数小时之后重新打开,等待下一个猎物。
                  经过六七个小时,陷阱将会牢牢密闭,内部充满了液体。与外界隔绝的飞虫会缺氧窒息而亡:但与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相比,这已经很仁慈了。陷阱中液体的酸性会变得很大,pH值下降到2.陷阱里充满了分解虫肉的酶。
              这个胃会用几天时间消化掉死去的飞虫,捕蝇草通过品尝猎物,持续供应酸和酶。死去的飞虫不会再激发电信号了,但陷阱中还有化学感受器,可以感知到飞虫壳中的甲壳素和血液中的一些物质。所以,只要捕蝇草还能“尝”到尚有食物在消化,它就会继续消化下去。
                  与此同时,陷阱也开始吸收营养,既当胃又要当肠。以上五次激发消化酶生产的电信号还会激发一系列运输酶的产生,这些运输酶会吸收被分解飞虫所释放的盐。植物大多不喜欢盐,但是捕蝇草却能利用盐。通过把盐聚集在陷阱中,盐可以将飞虫体内的水分吸入捕蝇草自己的组织中。
              现在来看,捕蝇草是当之无愧的效率典范。它保证了自己不在捕食中浪费能量。它只在可能有食物时才闭合陷阱。它只在非常确定自己抓到了食物后才开始制造各种液体。它也只在依然有食物可消化时才继续消化。通过这些精打细算,捕蝇草可以在其他植物都难以立足、缺乏营养的湿地和沼泽中蓬勃生长。
              (选自《科学探索》 ,有删节)
              (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捕蝇草具体是怎样“数着拍子”干掉昆虫的?为什么整个过程充分表明捕蝇草是效率典范?
              (3)结合上文分析下面这个建议正确吗?为什么?
              如果你意外变成了一只苍蝇,而且不幸被捕蝇草抓住了,这里有个有用的建议:不要恐慌。只要你一动不动地等着,第二天早上,陷阱就会打开你就又可以自由飞翔了。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病毒界的“新星”--寨卡病毒
                  ①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截至目前,美洲、非洲等已经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寨卡病毒传播。2月1日,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界卫生组织第四次宣布,寨卡病毒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时之间,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寨卡病毒名声大噪,成为了病毒界的“新星”。
                  ②或许有人觉得,比起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埃博拉,寨卡病毒可能没有那么如雷贯耳,但是实际上寨卡病毒早已有之。这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最早于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在2013年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寨卡病毒曾经大规模地流行,感染了约32000人。
                  ③不同于埃博拉感染者弥漫着血腥味的骇人症状,寨卡病毒临床表现并不严重,在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出轻微症状,如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结膜炎。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寨卡病毒之所以引起世卫组织的重视,原因在于人们最近发现它能极大地提高新生儿患小头症的概率。2015年至今在巴西的寨卡暴发流行中人们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从2015年5月到2016年1月间,巴西共报道了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这个数据与往年小头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事实上,寨卡病毒本身不威胁生命,但病毒可能引发的小头症却会导致婴幼儿大脑发育障碍,给儿童、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当前缺乏针对寨卡病毒及小头症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也为全球应对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带来了挑战。依靠这项“特殊本领”,寨卡病毒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很多人口流动性大的国家对于寨卡病毒的传播空前重视起来,采取了很多措施进行检测和预防。
                  ④然而,寨卡病毒的检测和预防可谓困难重重。多数寨卡病毒感染者没有明显的症状,目前的检测方法只有在病毒活跃的5天期限内才能检测到病毒。更糟糕的是,由于寨卡病毒与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其他黄病毒会发生交叉反应,其病毒血症期也非常短,即便检测结果呈阴性(医学术语,即结果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受测者感染的可能性。虽然有一些国家生产出了一些能快速检测寨卡的试剂,但其有效性还有待验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疫苗能够对寨卡进行预防,而且由于还没有完全了解寨卡病毒的构造和传播机理,目前还没有研究出特异性治疗方法或治疗药物,也就是说现有的抗病毒或退热药物可能都不适宜于治疗。
                  ⑤寨卡病毒的这些特别之处,使得它跻身于“超级病毒”的行列,成为病毒界的“新星”。
                  ⑥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尤其是在寨卡病毒迅速扩散的美洲国家,一些政府建议妇女推迟怀孕,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甚至建议妇女在今明两年内都不要怀孕。近日,中国也已发现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对寨卡病毒的恐惧开始在国人中间蔓延。
                  ⑦但是我们对寨卡病毒也无需过度担忧。这种病毒主要依靠蚊虫传播,人与人之间并不会相互传染,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而根据监测,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所以全国上下大面积爆发寨卡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并不大。寨卡病毒的预防措施说来也并不复杂。通过减少寨卡病毒感染来源(去除和改造滋生地)以及减少蚊虫与人的接触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发生。
                  ⑧总之,防范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蚊媒控制、防止蚊子叮咬,特别是孕妇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严防蚊子叮咬。只要这些措施做到位了,寨卡病毒就无法肆虐
              (作者:吴仁,略有删节)
              (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2)寨卡病毒为什么被称为病毒界的“新星”?请分条概括回答。
              (3)从语言运用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即便检测结果呈阴性(医学术语,即结果正常),不能完全排除受测者感染的可能性。
              (4)下面这段材料放在哪一个自然段中最合适?为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寨卡病毒格林-巴利症候群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周边神经系统,以致发炎及失去功能。科学家同时发现,寨卡病毒会锁定大脑发展的关键细胞,进而破坏或瘫痪细胞运作,最终造成头部发育畸形。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当生物特征成为支付方式
                  ①科技的发展,让支付手段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方便。想象一下,将来有一天,你在商店购物,结账时仅需伸出食指扫描一下指纹就可以完成付款。过去,类似的情景只能在科幻电影里看到,如今,利用生物特征进行支付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②货币在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经历了数次形式上的演变。19世纪以来,人们就对货币形式的变化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了取代现金,信用硬币最先出现--一块小型金属磁盘,能将客户的收入和信用账户绑定,这种硬币后来演化为银行卡和信用卡,在替代纸币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上个世纪末,随着网络的普及,移动支付开始融入生活,时至今日,手机已经变身为功能最丰富和强大的“钱包”,人们可以拿着手机在各种识别器前晃出“滴滴声”,或者用摄像头拍摄二维码,抑或在聚餐时摇一摇把付钱的事转给朋友。
                  ③随着支付手段的便利化,一些安全隐患也随之浮出水面:比如信用卡被盗刷、网上支付密码失窃等,如何做到支付时既方便、又安全,不少科技公司致力开发的新型身份识别技术有望成为解决支付安全的有效手段。目前,支付行业的共识是,生物特征识别将引领移动支付的浪潮。
                  ④所谓生物特征,即每个人的身体可提供的唯一特征,这些特征通过一系列算法形成“唯一性”的标识,系统通过核对标识来进行判定和操作。生物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令人向往,因为它在便捷性和安全性上无可取代,造假和盗用将变成一件很难的事情。当指纹、人脸、声纹、视网膜、指静脉识别都可以作为常规的支付方式时,消费将更加方便、更加安全,无论消费者是在线上还是线下。
                  ⑤未来物联网中的支付,或许将借助多种微型线缆、传感器和处理器进行认证和追踪,然后与更多样的货币进行交互,包括积分、货币化的个人声誉和数据等。但在当下,这些生物识别的支付手段仍存在实施难度,毕竟生物体征识别在采集阶段就需要昂贵的配套设备,支付时也需要相应的识别仪器,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这种新技术“变现”的速度。
                  ⑥随着网络支付、生物识别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去现金化”的讨论也如火如荼。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对“货币的未来”进行了权威研究,在对1012名互联网专家和用户的调查中,65%的人认为,“到2020年大多数人将完全采用刷智能设备的支付方式,人们几乎不再需要现金或信用卡”;33%的受访者认为,人们不会完全信任移动支付,货币也不会完全变成数字化形式,终结现金恐怕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⑦不过,现代科技化腐朽为神奇的案例比比皆是,电动汽车、清洁能源、智能手机等,都经历了从神话变成现实的过程,无现金社会并非没有可能,据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乞丐最近都开始自备刷卡机了。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1)请结合文章谈谈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第⑥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两种并分析其作用?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未来物联网中的支付,或许将借助多种微型线缆、传感器和处理器进行认证和追踪,然后与更多样的货币进行交互,包括积分、货币化的个人声誉和数据等。
            • 9. 说明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黑森林的猫
                  ①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告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有13亿人口,这些资源如果平均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就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值。
                  ②同样是创造1万美元的价值,中国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2.5倍,是日本的11倍多。近些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多次突破60美元大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不断冲高的油价必定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呈现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回报、低效益的局面。针对现状,政府指出“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这说明节能已刻不容缓!
                  ③这让我想起以前曾经听到过的一个故事。据说日本人煮鸡蛋用的锅非常讲究,煮一个鸡蛋,用煮一个鸡蛋的锅,煮三个鸡蛋用煮三个鸡蛋的锅。而且煮鸡蛋的水刚好没过鸡蛋,不多不少。假设煮鸡蛋九成熟最好,日本人会在七八成熟的时候,将燃气关掉,用开水的余温将鸡蛋继续煮熟。既节省了燃气、节约了水,鸡蛋煮得又恰到好处。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件怪事。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家猫很多都没有尾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由于黑森林地区冬季很寒冷,每家都要开暖气。猫出来进去都要开门,而猫的尾巴很长,开门的时间也就长了,暖气就会流失,最终就浪费了能源。所以抠门的黑森林人就把猫的尾巴截了下来。这些人的做法的确有些极端,但从一个侧面也已显出了德国人的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④我们经常能够在水龙头边看到“节约每一滴水”,在电灯开关边看到“节约每一度电”的宣传口号,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有时会看到有的房间开着空调却同时开着大门,以及人去而灯不灭的现象,这都是生活的细节。这些看似渺小,但是如果全国13亿人都这样做,你还敢忽视它吗?我们粗放豪爽、大手大脚的习惯该改改了!
                  ⑤如果我们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不经意间既省了钱又节约了能源。省的钱是有限的,但节能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是公家付费还是私人付费而有所区别。因为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1)从全文内容看,本文要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的“有时”能否删去?为什么?
            • 10. 说明文阅读
                                                       植物之香
                 在植物世界里,很多种类体内含有芳香的气味;无论我们在野外还是在城市的花园草地,我们都会感受到这些植物散发的特有气息。其实,这些香气来源于植物体本身含有的挥发性油,随时挥散在空气中,植物的香味是植物生存策略的一种方式
                 芳香植物身体里均含有不同类型的芳香油,带来了不同的香气,或清香或浓烈,不尽相同。有的植物只有花朵才有香气,其他部分不含或少含芳香油,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玫瑰、月季、玉兰等;有的植物通体含有芳香油,例如薄荷、熏衣草、柠檬等;还有的植物是果实、种子等含有芳香油,例如香草、佛手等。
              能发出香味的主要是一些芳香族化合物酮和醛以及多种低级酯类化合物。不同的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但也有一些植物所含化学物质只是存在细微差别,这样就会产生浓淡各异,丰富多彩的气味了,构成了大自然的芳香之源。
                 这些芳香植物,为何而香呢?
                 对于植物本身而言,有些是为了繁殖,需要靠香气吸引昆虫来给它传粉,很多带香气的花都是这样的。很多昆虫的感官相当敏感,可以感受到植物散发的香味。它们寻味而至,去享受植物带来的食物、花粉和花蜜,同时帮助植物完成传粉,植物因此而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生理活动--繁殖,这是对植物相当重要的过程,这里,植物的香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我们见到具有香气的花朵,也可以毫不犹豫地判断,这种植物肯定属于虫媒花的类型,这样的植物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另外,植物的芳香气味也可能是出于对自身的保护,用于祛杀敌害。很多芳香植物的气味,对于其它生物是不适应的,甚至是厌恶,加上本身一些芳香油具有的毒性和苦辣味道,会很好的保护自身不被植食动物采食。例如大家很熟悉的除虫菊、香艾、迷迭香等,就是很典型的。
              (选自《森林与人类》,有改动。)(1)植物为什么能发出丰富多彩的香味?请根据上文内容回答。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试简要说明。
              (3)如何理解“植物的香味是植物生存策略的一种方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