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另一种珍爱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 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2)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梁晓声
                  ①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②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
                  ③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④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折磨难,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
                  ⑤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⑥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望嫁其为夫的青年问道“你愿意嫁给我吗”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
                  ⑦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文章有删改)
              (1)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起什么?
              (2)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中说只有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他们这样问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第⑥段列举两位名人事例所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 3. 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20世纪初叶,数学界曾经出现过一道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叫人头疼的难题,就是2的67次方减1到底是不是人们猜想的质数。
                  ②1905年,在纽约的一次数学学会上,英国数学家科尔登上讲坛,通过一番令人信服的运算论证,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出类拔萃的成果。
                  ③在热烈的掌声中,有人问科尔:“您论证这个课题前后共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多么振聋发聩的声音!正是“星期天”这个人人皆有的业余时间,被科尔积零为整,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成就了一位卓越的数学家。类似科尔这样在业余时间内刻苦努力,从而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辉煌成就的人不胜枚举
                  ④闻名遐迩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天文学的贡献。而谁能想到,哥白尼并不是专业的天文学家,而是一个教士。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天主教堂度过的。他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观测、计算,最终完成了那本巨著《天体运行论》.这本书奠定了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地位,给他带来了巨大声誉。也使他在影响世界进程的1OO位名人排行榜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见,时间的充分合理利用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人才。
                  ⑤在快节奏的工作学习之余,我们不妨放松一下,参加文娱活动,既可丰富生活,又可调节精力和体力。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
                  ⑥有些人业余时间迷醉于牌桌和麻将桌上,通宵达旦,在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和静止坐姿的情况下,使思维和身体处于紧张极限,使人精神恍惚,食欲减退,影响工作,影响身体。更有甚者用麻将和扑克进行赌博,志向堕落,污染了社会风气。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休息”是要为工作养精蓄锐、充电增智,而绝不是沉溺于花天酒地、摸牌赌博等无聊刺激和违法活动之中。
                  ⑦对每一个成功的人来说,时间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时间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每一分每一秒逝去之后再也不会回头。
                  ⑧时间最珍爱爱惜它的人们。声色犬马、碌碌无为,时间就会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你就会觉得时间在有意为你放慢
                ⑨永远记住一件事:时间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你对时间的利用率越高,你的收获就越多,成功也越大。
              (1)选文①-③段介绍科尔的事迹有何作用?
              (2)选文第⑧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应该如何利用业余时间。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找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上海小姐》,可以考虑出版.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出版社就不会轻易要求把他作把品的名字改掉.
                  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相互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③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
                  ④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⑤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儿时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⑥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选自《语文报》,2010.7-8,有删改)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化需要相互凝视”这一观点的?
              (2)第③段中的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3)为什么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会处于弱势?请分条概括.
              (4)结合文艺,分别说出“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中“兑”、“酿”的含义.
              (5)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文学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说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相信熟练的读者大概都有这样一种能力,去书店买书或是到图书馆找书,拿起一本书很迅速地翻一翻,一两分钟之内,就能大概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个印象也许并不准确,但是它能够起到一个初步的导航作用.然而电子书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电子书是不能“翻”的,即使可以跳页浏览,你还是会觉得它慢.
              意大利著名学者安伯托•艾可认为,即使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子阅读器,但书这个东西是一个非常好的发明,是不能被改进、不会被替代的发明.就像剪刀、车轮或者勺子一样,这些东西自从问世之后,就几乎没怎么变过,我们一直在使用,也不嫌它们落伍,也许需要小修小补,但整个形态上的大规模的变化是不必要的.
                  法国知名电影学者尚•克洛德•卡里耶尔说,25年前,他在巴黎坐地铁的时候,总是会遇见一个坐在地铁站的长椅上好像在等车的人,这个人身边总有四五本书,天天坐在那里看书.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好奇,过去问这个人到底在干吗,这个人说了让卡里耶尔难忘的一句话:我就是在读书.至于为什么选择在地铁站里读书,是因为那里是唯一一个不用消费就可以一直坐着的地方,而且冬暖夏凉.“我很快走开了,因为我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他的时间.”卡里耶尔说.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永远别想摆脱书.
                                                                             (《别想摆脱书》梁文道)
              (1)文章第二段为何要提到剪刀、车轮和勺子?请简要分析.
              (2)文章第三段所举的事情发生在“25年前”,显然当时的人不可能有选择任何一种电子书的机会.你认为此例的价值会不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3)从全文看,在电子阅读器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仍“别想摆脱”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书本的因素有哪些?
            • 6. 阅读《平视》.回答下列各题
                                                         平  视
                 ①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好焦距,让我们的目光平视.颐指气使的喝令不能让你弯腰,惠予弱者的善举不会让你倨傲.面对世界,面对他人,面对自己,我们要平视!
                 ②面对权贵、富翁、名人,如果我们仰起脸,眯着眼,媚笑着,等待垂青,等待恩赐,等待布施,那是仰视.仰视是形象的贬损,是尊严的丧失,是灵魂的削价.
                 ③面对弱者、贫民、凡夫,如果我们虎起脸,瞪着眼,哂笑着,或对其不屑一顾,或对其呼来喝去,或对其任意裁决,那是俯视.俯视是缺乏自知的嚣张跋扈,是丧失理性的恣意妄为,是践踏尊严的恃强凌弱.
                 ④因此,我们要平视!
                 ⑤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无视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他的语气说道:“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著名的小姑娘卡嘉.”小姑娘单纯的世界里没有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下,于是她很轻松地做到了平视.
                  ⑥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发展不同才造成了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能成为不平等待人的理由.已故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一个衣衫破旧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林肯一丝不苟地脱帽向其回礼.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林肯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歧视别人不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即使身居高位,名噪一时,仍然不可忘记平视.
                 ⑦但做到平视并不容易,它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⑧面对世界,我们要平视,国与国之间平等看待,才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面对他人,我们要平视,人与人之间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面对自我,我们要平视,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选文有较大改动)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道理?
              (3)怎样才能做到平视?
              (4)文中作者所反对的“仰视”是有特定含义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多用“仰视”来表示尊敬和仰慕,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我们不仰视…,我们仰视…”的句式写一个句子.
              【示例】我们不仰视作威作福的权贵,我们仰视一心为民的公仆.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易犯的几个傻    
                                                   园    洁
                读书让人聪明,也让人犯傻.
                纯粹的读书人,不存在犯傻,因为傻也是修得的正果之一.大智大愚,正是读书最高境界的两面.本文所说的“犯傻”,是专门针对我辈“读了点书的人”而言的.
              “读了点书的人”与“读书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世上有不少“读了点书的人”,但真正算得上“读书人”的没几个.自称“读书人”,或弄得“像煞”读书人的,十之八九或无知、或狂妄.真正的读书人,很少自称读书人,更不会“像煞”怎样怎样.
                读书,让人谦卑,让人知道世界很大、人生很丰富、个人很渺小…
                读书,易让人犯哪些傻呢?
                前些天,有位书友推荐《侯卫东官场笔记1-3》.双休日,我随着侯卫东这厮,走进村官、乡官、县官群体之中,随他去见识大千世界各式人等.短短几十小时,我不仅走进多面的官场、多彩的世事,还走进各路角色的内心世界.半部小说,(这本书还没出完)便让人阅历大增.
                一个人看上10部官场小说,对官场那一套也许比在官场里混了一辈子的人见得还多、悟得还深、看得还透.但官场小说,大多出自文人之手,字里行间的气息,难免让读者多有鄙夷和不屑.
                见多识广,可以自娱娱人;鄙夷不屑,却是情绪的毒药.你鄙夷,可有什么样的官场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你还得在这社会里生活;你不屑官场,官场会在乎你?读了点书的人,最易犯的第一个傻,便是把什么都看清了,也把自己看得牢骚满腹、“傲气”冲冲了.牢骚是负面情绪,“牢骚太盛防肠断”.读书读出铮铮傲骨是好事,但读得傲气冲冲却是犯傻.
                既然“世事洞明”了,何不就势学学“人情练达”?比“白眼看鸡虫”更有用的是慧眼识人生.
                读书,是人对书的占有,也是书对人的占有.人生就那么点精力,就这么几十年.读书多了,打牌搓麻将,与朋友一起聊天喝酒的时间便少;纸上得来多了,现实中得来就少;想得多说得多了,行为的能力就相对差.读书人第二个最易犯的傻可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我劝读了点书的朋友,一定不要太高看了自己!说小的,换个灯泡爬个梯,书生不如工人;说大的,能成一番大事业的大多不是书生.
                读书,要入得去,更要出得来.书呆书呆,呆就呆在钻进牛角尖里,读而不化,成了书奴书蠧、两脚书橱.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有点残酷,但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镜花水月终虚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要让读书真正有用,还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读书,让人思维缜密,对语词的理解和表述会相对“精准”.这种精准有双刃的意义.读了点书的人,第三个易犯的傻,便是过敏、小气.
                读了点书,胸中气象、眼中世界不会比一般人小,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人们常常觉得读书人小气、纠结呢?这与读书人对词语的感觉敏锐、表述精准有一定关系.一般人听不出的语音毛病、词语毛病,你听出来了;一般人听不出的潜台词、弦外音,你听出来了,听出来就听出来了呗,千万别较真!读书写文章应追求细腻精准,过日子嘛,该模糊的地方就一定要模糊.读书要读出大气大度、读出潇洒豁达,而非越读越小样.
                书读到一定份上,什么没见过?什么没想通?既然已达此境,还不通达圆融,还不云淡风轻,那真是枉读诗书了!
              (1)作者认为读书有何作用?请阅读全文简要回答.
              (2)阅读文章,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读了点书的人”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请简要回答.
              ②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对怎样读书提出了哪些好的建议?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科学不怕挑战
                                               沈致远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3)第⑤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5)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 9. 态度创造快乐
                ①一位访美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的神情却是那么祥和兴奋.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②“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③“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又说了一句.
                ④岂料,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⑤“等待三天”,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她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⑥看来,快乐与态度的确存在着某种关联.
                ⑦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陷入了非人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可沈从文毫不在意,他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
                ⑧一句话,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
              ,把多雨泥泞的咸宁描述成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
                ⑨“荷花真好”,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于澄明的境界,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
                ⑩由此可见,如果把自己浸泡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中,快乐必然会占据你的每一个日子.
                                                                                       (文/韩如意)
              (1)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开篇讲了一个故事,请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全文说说第八段中加点部分“荷花的芬芳”的含义.
              (4)下面这段话也是就“态度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发表看法,请联系上文,用简明的语言谈谈它们对你人生的启示.
              【链接材料】一个人是一首曲,当你播放迪斯科的时候,身边的人会随你跳舞;但当你播放哀乐的时候,身边的人只会随你流泪.一个人是一团火,可点燃身边的柴;但一个人也可能是块冰,会冷却身边的炭.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尽管“消费”拉动“需求”是商业社会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但是我还是认为,消费不能等同于奢侈和铺张,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
                ②为什么要提倡节约?因为还不够富有吗,因为落后和短缺吗?这些并不是全部的理由.其实,节约不是贫穷时的捉襟见肘,也不是短缺时的窘迫与无奈.从字面讲,节约是指节制和约束,显然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主动的追求.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节约是对物欲而言的.人们所需求的物质,从本质上说,无非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一是凝结于其中的人的劳动.所以节制物欲,就是对自然的珍惜,也是对别人劳动和生命的尊重.这难道不是一种高风亮节,不是一种美好的情操吗?
                ③“勤俭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过去许多殷实人家门前常见的楹联--俭,就是节约,以“勤俭”二字示人,是对家风的讽劝,也是道德的标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贤雅士之所以归隐南山,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条件享受荣华,而是他们把简朴的生活方式看作是值得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④高尚的人们总是以简朴而更增添了人格的魅力.当年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除了别的原因,延安窑洞的简朴,解放军官兵的土布军装,也许更加增加了老百姓的亲和力和信任感.这一点,大概蒋介石至死也没有弄明白.即使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节约和简朴也是有识之士信奉的一种生活哲学.拥有亿万资产的香港大富李嘉成,据说至今住的仍是30多年以前购置的一所旧房子,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旧式西装,戴的是廉价电子手表.他说:“我觉得简单的生活更令人愉快.”
                ⑤节约是一种境界,奢侈是另一种境界.最典型的大概要算《世说新语》记载的西晋武帝时石崇与王恺争豪的故事.石崇曾出任荆州刺史,生活非常奢侈.王恺是皇帝内戚.两个人都是武帝时富可敌国的豪强.石崇故意用铁如意打碎王恺价值连城的珊瑚树,再赔偿以示其富有.更有甚者他们夸富夸到以杀人为能事的地步,到了泯灭人性的程度!这些豪强当时是何等的骄横,他们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留给后人的道德形象又是何等的丑陋和恶心!
                ⑥节约是一种时代精神.节约象征着健康向上,奢侈则意味着没落.如石崇和王恺,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作为开国皇帝的晋武帝司马炎,早期也曾“矫以仁俭”.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他的身边出现王恺、石崇之辈也就不足为怪.
                                             (选自2009年4月8日《光明网•光明观察》,有删改.作者 马德)
              (1)这篇文章中,作者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
              (2)从文中看,“要提倡节约”的理由有哪几点?
              (3)陶渊明和李嘉诚崇尚“节俭”分别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观?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4)文章运用的两类不同事例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