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四得”
                                          韩冬
                  ①易中天教授在著作《闲话中国人》中谈到,人生有四“得”,即沉得住气、变得了脸、弯得下腰、抬得起头.笔者以为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②人生在世,须有一口气.不管这属于志气、勇气、才气甚至傲气,总之,你要沉得住“气”.沉得住气,是事业的开始;沉得住气,是成熟的标志.有时候,沉得住气,需要韬光养晦,需要高瞻远瞩,才能有所作为.有的人沉不住气,特别是在面对挫折遭遇逆境的时候,他们常常消极颓废,心灰意冷;在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时候,他们往往趾高气扬,骄横自大.因为沉不住气,在人生的低谷,他们怨天尤人,诅咒命运的不公;在人生的高峰,他们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其实,很多时候,人生只是大海上的一只小船,在狂风巨浪中沉得住气,才有可能扬帆远航,笑傲江湖.如果沉不住气而害怕茫茫无际的大海,要么是畏缩不前,要么有颠覆的危险.
                  ③作为一个人,还要变得了“脸”.红脸也好,白脸或者黑脸也罢,都是人生不同舞台上的角色.当然,“变脸”不是圆滑世故,不是趋炎附势,不是见风使舵.它是积极处世原则的最好诠释:可能心情不好,你对下属进行了一番责备,后来你发现错怪了他人,那么这时你唯一的选择,就是赶快变“脸”,挽回自己造成的不好影响;因为信口开河,你捕风捉影地乱发议论,伤害了你朝夕相处的亲朋好友,当你明白事情真相,你也必须变“脸”,承认错误,弥补因你的口无遮拦造成的人际裂缝.学会变脸,才能化劣势为优势,最后成就大事.变得了脸,是胸怀大度的体现,是人生智慧的象征.
                  ④弯得下腰,告诉我们要处世低调,要学会忍耐.宁折不弯,固然值得赞美,但它“粉身碎骨”的结果却令人叹息.那么,既保全自己,又有策略地坚持不更应该提倡吗?弯腰是一种姿态,是为了更好地挺起自己的脊梁;弯腰是一种风范,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韩信选择弯腰,因而成就大汉四百多年的基业;司马迁选择弯腰,因而书写流传青史的绝唱.青松因弯腰而坚强美丽,稻谷因弯腰而成熟厚重.弯得下腰,显得机智,弯得下腰,才可能写出诗情画意的人生篇章.
                  ⑤抬得起头,是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激烈情怀,也是君子心底坦荡荡的优雅自信.人生天地间,当活得豪迈,活得潇洒,昂首挺胸,显出一股压不倒摧不垮的正气,展示豁达宽广的胸怀.有不少人活得窝囊,活得自卑:事业失败,失去了奋发上进的勇气;家庭不幸,开始游戏人生;偶尔失足,自暴自弃.人生,不应畏惧暂时的失意,更不应丢弃可贵的自尊.“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凤凰涅,方见美丽.
                  ⑥人生有四“得”,生活从此不同,滋味绵长,而又斑斓多彩.
                                                                             (选自《中国青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根据原文的相关语句进行简要地归纳.
              (2)请你仿照第④段中画线句子,再为作者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进行简要地分析.
              (3)文章论证严密,说理充分.请仔细研读第②段,然后回答: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证明了怎样的观点?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 2.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回答第下列各题.
                                                 谈“忍”
                  ①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T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
                  ②“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导“忍”.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让、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以求志、苟且以偷生.今人标榜“忍”,也不仅仅为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无所作为.相反,它暗含着等待时机的策略、隐而不露的智慧.“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因为机会不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认真寻找;力量也不可能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
                  ③“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由此看来,       .难怪有位名人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了.
                  ④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鸡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与社会.他不愿成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于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⑤不可否认的是,“忍”的过程似乎总是痛苦的,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但也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磨砺意志,锤炼本领,增益所不能,承担起天降斯人之大任.
                                                                                      (选文有改动)
              (1)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⑧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
              (3)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含义.
              (4)文章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5)根据你对文章第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
            • 3. 阅读《信仰之光》,回答下列各题.
                                                          信仰之光
                                                            周国平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②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例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③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④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⑤因此,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选自《灵魂只能独行》,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古今中外,像苏格拉底一样坚守自己信仰的人还有很多,请你再写一个事实论据.
              (3)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衔接材料】
                  信仰危机的消极表现之至是对他人生命的极端冷漠,西安某大学生药家鑫在交通肇事后,怕伤者记住自己的车牌号,就对其连捅数刀,置人于死地,药家鑫无视伦理、泯灭人性和漠视生命的行为令人发指.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
            • 4. 财富与幸福
              [美]泰勒•本•沙哈尔
                  ①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方法).
                  ②如果像一般社会风气一样,用金钱来作为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误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
                  ③研究显示,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一般所想的很不同.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David Myers)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此外,还有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
                  ④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想可以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无法使自己快乐时,他们就无法自拔了.这时,他们会充满了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
                  ⑤太多成功的人有着压力和烦恼的问题,他们甚至因此而酗酒或是吸毒.比如猫王、玛丽莲•梦露、丽丝•泰勒、比利•好乐迪以及马拉多纳等等.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们不开心.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幸福,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时,他们感到自己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破灭了,而陷入“现在怎么办”的深谷.他们接着成为“虚无主义型”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毁灭性的解除痛
                  ⑥既然财富无法使人幸福,为何还是令我们如此痴迷呢?为什么获得财富可以超过寻找生命的意义呢?为什么我们以物质为标准作决定时可以这么自然,而以内心为标准的时候却这么困难呢?
                  ⑦用一个比较革命性的说法:有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影响了我们.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质资源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度过下一个严冬或是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一种习惯.至今,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
                  ⑧在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我们习惯性地对物质作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难以衡量的情绪或意义.我们所羡慕的是物质上的东西.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学术界的人以出版量作为升职的标准.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结束时会以物质上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成果,例如我们“赚了”多少.就像劳伦斯•波特(Laurence G.Boldt)在《禅宗与生活的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aking a Living)里说的:社会教我们的道理就是物质至上,只在乎那些可以“数”得出来的东西.房子的价值可以用钱的数量衡量出来,而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书店可能是10元一本,它给每个人所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选自《幸福的方法》,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年出版,有删节)
              (1)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⑤段主要分析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补充一个论据,简要论证第③段“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这一观点.
              (4)请你具体说明第⑥至⑧段得论证思路.
            • 5.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中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怎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翻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引台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⑤“逐日淘沙定有扩,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急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请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 6. 单纯的境界
                ①单纯不是幼稚,更不是无知,单纯是一种心境,是诚恳务实的人,为了专心致力于所热爱的事业而竭力追求的一种简单心境,是人生摆脱喧嚣,洗尽铅华之后的另一种境界.
                ②佛语有言:“心系一处,杂念俱无,方可大进.”指的就是要心境单纯而只有一种信念,没有其他事物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要完成的事情当中,精神集中而心境宁和,才可以取得较大的进步,才可以有所突破,有所造诣.
                ③西汉董仲舒研究儒学“三年不窥园”,为的是精力的高度集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的是心无牵绊;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当中,在他的世界 里只有水稻…试想,如果让董仲舒走出书房治理朝政,让大禹抽出时间照料家事,让袁隆平走出试验田接触社会里种种复杂的人际交往…那么这些成功者会取得这些成就吗?
                ④学者的心境应该是单纯的,“书生”所读是书,所想是书,所念是书,所爱仍是书.熊十力先生说:“学者之败,慕虚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恋虚荣而不甘枯淡也.”他所提倡的“务潜修”“甘枯淡”也意指学者要心无旁骛,心系一念.
                ⑤心境极单纯的人往往在常人熟悉或练达的地方显得愚钝甚至一无所知.庄周宁愿“曳尾于涂中”也不求名达;陶朱公宁愿举家迁徙,也不愿做卿相;数学大师陈景润虽极具数学天赋,却有着极差的生活自理能力;释迦牟尼虽出身王室却离家出走,云游四方…是他们不喜欢荣耀繁华,不喜欢热闹的人际交往吗?他们只是明白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去追求.因此,虽然他们会在某些方面显得愚钝不谙人事,但他们在自己致力经营的地方却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正是他们心境单纯的目的,这也是他们智慧过人之处.
                ⑥单纯是一种境界,心境单纯的人在自己钟爱的土地上无声播种,默默耕耘,他们漠视名利,无心与他人计较、争夺,如寒冬里无意争春的红梅,独自开放,傲雪凌霜,把生命释放在强烈热爱、执着追求的事情当中,刚毅而令人敬佩.
                ⑦单纯的人不争名不求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空云卷云舒”.但是在他们所致力的事情上,却有着强烈的热爱和执着的精神,这是他们的可爱之处,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摘自《时文选粹》2010年合订本,略有改动)
              (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单纯的境界”?
              (2)请仿照第③段画线句子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语段分析其作用.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坚持“一件事原则”
              亲爱的埃迪:
                  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封信里,我向你谈谈“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②在对一百多位获得杰出成就的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著名行为学者哈迈尔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的优点.
                  ③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地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终成为著名的商界大亨;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他排除万难专心于此,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著名的律师之一…
                  ④孩子,这些人物都是你所熟悉的,从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明确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这个目标上的行为,井要一直集中到找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而且将之付诸实际行动.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他们专心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无从谈起.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强烈的欲望.
                  ⑤孩子,对于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只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并且十分强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将会帮助你得到它.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或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或是一位显赫的商界主管,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花上10分钟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项愿望上,以决定应该如何进行才有可能把它变成事实.
                  ⑥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应该把你的眼光投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假想你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假想你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是位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并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⑦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这样你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把你决定去做的那件事当戒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权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儿,做得好一点儿,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⑧孩子,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专注在你所期望的一件事上,必如所期.祝你进步!
                                                                                       深爱你的父亲
                                                                             (作者:弗罗姆.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给第③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③-⑥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8.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阅读第④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其作用是什么?
              (4)本文最后说:“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请你从生活中举一个实例具体谈谈.
            • 9.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人总得藐视点什么 (陈鲁民)
                ①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已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②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成为“冢中枯骨”,或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一无可取;谢安藐视苻坚,在他看来,什么百万之众,什么投鞭断流,无非一群“行尸走肉”,消灭尔等如“探囊取物”.我辈或许没有曹、谢那样的博大襟怀,但一样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不管他们再有权势,也决不与他们为伍.
                ③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我们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④阮籍藐视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藐视当朝权贵,让宰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阮、李“世人皆浊我独清”那般清高自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洁身自好,藐视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发户.
                ⑤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藐视同行,傲睨诗坛,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北宋名士刘少逸恃才傲物,目无余子,有妙联曰;“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我等大可不必像这两位那样狂妄自负,愤世嫉俗,但可于心平气和中藐视那些炒作出来红得发紫的娱乐明星,藐视那些“用身体写作”热闹异常的美女美男作家.
                ⑥藐视,除了人,还有物,还有事.那些小恩小惠,蝇头小利,鸡虫得失,别人争得你死我活,用尽浑身解数,我不妨冷眼旁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贪财图利者,我藐视!还有评奖晋级,提拔升迁,评定职称,排名先后,别人眼中重如泰山,志在必得,不然就死不瞑目,我则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尽可一笑置之,如此沽名钓誉者,我藐视!
                ⑦
              ,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那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而且,要藐视点什么,不论对人还是对物,可能会让自己吃点亏,受点冷落,“进步”比别人慢点,“收益”比别人少点,“名气”比别人小点,但却能使我们抬头挺胸昂然平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⑧果真如此,那就会无所畏惧,不佞鬼神,哪怕你是世界首富,只要来路不正,沾腥带污,我就敢藐视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②③④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综观全文,文末的“果真如此”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4)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如何做到“打铁先得本身硬”.
              (5)举例谈谈你所藐视的人(或物或事),并简要说说你能够藐视的理由.
            • 10.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①人在世上,难免都会遇到困难.此时,如果你向身处困境中的人伸出友爱之手,给他善意的帮助,他不但会乐意接受,而且会心存感激.当然,要帮助他人,你就要付出一些劳动,或是受到一些损失.但从长远利益来看,这点付出和牺牲是完全值得的.
                  ②中国有句俗话:“与人方便,自 己方便.”很多年以前,有两个穷小伙子在斯坦福大学半工半读,非常困难.这时候,大钢琴家伊格纳西•帕德鲁斯基请他们帮忙举办了一场独奏音乐会,并将音乐会所得的1600美元全部作为酬金给了他们.一战结束后,帕德鲁斯基担任了波兰总理.当他为成千上万的饥民四处奔波时,只有一个人,即美国食品与救济署的署长郝伯特•胡佛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一吨吨食品运到了波兰救了饥民.后来,帕德鲁斯基总理在巴黎见到了胡佛,向他表示感谢.胡佛回答说:“不用谢,完全不用.帕德鲁斯基先生,有件事你可能忘了:早先有两个穷大学生很困难,但您帮助了他们.其中一个,就是我.”这真是“善因出善果”啊!
                  ③退一步来说,你帮助了别人,即使他不报答你,也决不会做于你不利的事情,而这又何尝不是对你的一种帮助呢?哈默在成为美国石油大王之前,曾一度是个不幸的逃难者.有一年冬天,他随同伴流亡到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并认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一天,冬雨霏霏,镇长门前花圃旁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淖.于是行人就从花圃里穿过,弄得花圃一片狼藉.哈默替镇长痛惜,便不顾寒雨淋身,一个人站在雨中看护花圃.这时,出去半天的镇长笑盈盈地挑着一担炉渣回来了,在一头雾水的哈默面前从容地把炉渣铺在泥淖里.结果,再没有人从花圃里穿行了.镇长意味深长地对哈默说:“你看,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有什么不好?”从镇长的话中,哈默领悟到: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花圃,每个人的人生之旅就如同花圃前面的小路.生活的天空不仅仅是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那些在雨路中前行的人们如果能有一条可以通过的路,谁还愿意去践踏美丽的花圃呢?
                  ④“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基本规律.从这一意义上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⑤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保持一颗同情心吧!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伸出友爱之手,尽力帮人一把.请相信,只要大家都这样做了,我们所处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选文有改动)
              (1)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
              (2)选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4)请你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字数40字以内).
              (5)读完选文后,你有什么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