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会赏识
                  ①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表现.赏识,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就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着的“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以致呵斥,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②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舞人心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前进的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
                  ③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赏识弃绝“祖师爷”和“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彻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作灵光.
                  ④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⑤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标准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地选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纯美的人情…
                  ⑥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而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而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接纳.
                  ⑦学会赏识吧,这样,你的胸怀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拥有赏识吧,这样,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1)根据文章写作思路,下列对文章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2)请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①    、②    、③    
              (3)第③段和第④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3)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他们大胆启用盲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给公众留下不拘一格降“重用人才”的印象,一批高水平专业人才争先恐后到柯达公司效力.
              以上文字适合放在第    段充当事实论据,理由是    
              (4)以下对文本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
              B、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C、结尾段在文中起到发出号召并总结全文的作用.
              D、文中“诊断”“渴望”“祖师爷”引号的作用相同.
            •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修炼善心
                ①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心态,需要构建一颗善良的心.
                ②善良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奠定人们高尚品质和道德的重要品质.雨果曾说:“善良是人类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地纯洁、仁爱无私是善良,宽容、奉献是善良.人有善良,日子红红火火,生活蓬蓬勃勃;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
                ③《格林童话》里有一个名为《星星银元》的故事,说有一个小男孩穷得只剩下身上的衣服、头上的帽子和脚上的鞋子.当他在夜里赶路时,遇上了一个赤脚的光头小男孩,就把自己脚上的鞋子和头上的帽子给他;遇上了一位寒冷的老人,就把自己的衬衣和长裤给他.当他光着身子走在树林里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变成银元落在他的身旁.虽然这是个童话,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待他人就等于善待自己,             
                ④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善良之心.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与人交往,强调与人为善;个人修身,主张独善其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提倡善良更有必要.和谐社会内在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其中人际关系和谐非常重要,这需要人们有一颗善良之心.
                ⑤如何修炼善良之心?
                ⑥善良虽宝贵如金,却又是人人都可以学会养成的:自要能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你就是善哉了.作为领导干部,权为民用,就是善良;作为医生,救死扶伤,就是善良;作为工人,兢兢业业,就是善良…
                ⑦善良虽博大如海,却又蕴于简单而平易的细节之中:有时,它是风雨中悄然为你撑开的一把伞;有时,它是黑暗中倏然为你点亮的一盏灯;有时,它是寒冬里为你燃起的一盆火.更多时候,善良是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的祝福.
                ⑧仁爱是通往善良的路径,真诚是开启善良的钥匙.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心存仁爱,待人真诚,我们的人生道路,我们的人道路就会永远有和煦的春风,我们的社会就更加安定、和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第②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方法有什么作用?
              (3)填入第③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帮助别人就能得到金钱                    B.播种善良就收获希望
              C.与人方便就是为了自己方便                 D.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笑对困难与挫折
                                                佚名
                ①挫折和顺利,失败和成功,都是完整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转换.人们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动人的音乐多为悲凉的音乐,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面对挫折呢?
                ②挫折虽带给人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弗利奇说:“人们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③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的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过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④挫折是我们最挑剔的朋友,它时时刻刻都在准备与你翻脸.但是不管怎么说,它最终还是你的朋友,当你真正接纳了它并且决心战胜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它也挺忠诚的.挫折又是一剂良药,它有着“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功效.你也许遇到过什么重大挫折,那时你会很悲伤,但软弱不是办法,你应该抬起头来,向生活挑战,你会惊讶地发现,挫折不过如此.
                ⑤只要坚定信念,勇敢去挑战挫折,就可以拔云见日,踏上成功的大道.吴晶,江苏泰兴的一个普通女孩,在一岁时因一场疾病成为盲人,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凭着惊人的毅力,先后攻读了英语、西班牙语、瑞典语三门外语.她不俗的经历加上优异的成绩打动了数所中外名校,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先后给她发来了录取通知书.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⑥生命似洪水奔流,只有遇到岛屿和暗礁,生命之水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了面对挫折的勇气!笑对困难与挫折,勇于在困境中磨砺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破茧成蝶!
                                                                        (选自《阅读鉴赏大典》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列四句名言能填入第③段划线处,作为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A.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富兰克林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C.莎士比亚说:“如果今天能做到有所节制,下次就容易做到,再下次就更容易做到,因为习惯能改变人的本性.”
              D.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3)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⑥段说“生命似洪水奔流,只有遇到岛屿和暗礁,生命之水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4.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每天进步一点点
                                                  赵华
                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传授了成功最简单的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地琢磨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撑杆跳高王子布勃卡的纪录是一厘米、一厘米升高的;110米跨栏飞人刘翔的速度是0.01秒、0.01秒加快的.一个骄人的成就来自于一点一滴的进步,有赖于一步一步地积累.
                每天一点点地进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天天都有目标,时时都能努力,人人都可为之,仅此而言,已弥足珍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最初也许只有一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产生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平时进步积累的多与寡.每天自学一小时,一周就是七小时,一年累计365个小时,几年下来就可以完成大学本科课程的学习.每天用5分钟改进自己的工作,每周5个工作日都这么坚持改进,几年下来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行家里手.虽然每天只进步一点点,但每天都超越了昨天,如此日有所进、月有所变,用心写好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加号,不论钻研什么学问、从事什么工作,都能享受胜利的喜悦,达到理想的高峰.
                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不容易,因为任何丝毫的进步都不会从天而降,都不能唾手可得,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贵在每天,难在每天.“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要耐得住寂寞,不因收获不大而心浮气躁,不因目标尚远而情移心摇,而应具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就要顶得住压力,不因面临障碍而畏惧退缩,不因遇到挫折而垂头丧气,而应具有攻坚克难的勇气;还要抗得住干扰,不因灯红酒绿而分心走神,不因冷嘲热讽而犹豫停顿,而应有专心致志的定力.
                每天进步一点点,使每一个今天充实而又饱满;每天进步一点点,终将使一生厚重而充实.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2年第7期)
              (1)促使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三个先决条件是什么?应如何克服所遇到的困难?
              先决条件:    
              如何克服困难:    
              (2)“每天进步一点点”具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
                  
                  
              (3)在论述过程中,作者是如何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的?
            •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论真性情
                  ①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②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③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④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⑤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人更本色.
                  ⑥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⑦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⑧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2)文中作者所说的“真性情”指的是什么?
              (3)第三四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五六段中的“样儿”“味儿”“陶醉和满足”等词语的含义.
              样儿:    
              味儿:    
              陶醉和满足:    
              (5)文章最后“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这句话富有哲理,你是怎样理解的?
            • 6. 阅读乔叶《另一种珍爱》,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会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②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③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已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要成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④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人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⑤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⑥学会爱自己,这不是 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⑦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天使路过》)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开头以一位老音乐家的轶事点题,进而用反问句提出中心论点:要学会爱自己.
              B.证明观点时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论证,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可感.
              C.“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是指当自己身处无边苦海时要给自己留好退路.
              D.本文观点严肃语言亲切,思想深刻议论形象,让我们加深了对“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理解.
              (2)第⑥段相对第③④段而言,论述上进一步深化了,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议论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下列各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3)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    ;四是    
              (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
              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 8.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①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阅读”领域内的一些新变化,如迅速流行开来的“浅阅读”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浅阅读”的出现与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工作、学习节奏快,压力大有关;同时也与信息爆炸带来的多样选择有关.近年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并存的多元化阅读方式,带来了铺天盖地的资讯.这在拓展人们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取代了“深阅读”.
                ③对于这一现象,一些专家认为不必视同洪水猛兽.著名文化批评家王晓渔说:“30年前,大家都读‘走向未来’丛书,都读李泽厚的书,而发展到后来,特别是近10年,阅读的分野出现了.‘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就是选择的自由.有人喜欢读通俗小说,有人热衷励志类、财经类的书籍,也有人青睐哲学、文史类的书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于是阅读也就呈现出了多样性.”
                ④然而,面对“浅阅读”迅猛的攻城掠地,“深阅读”越来越式微,许多专家还是感到忧虑.事实上,近年来,世界各国学者都意识到“浅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强调传统式“深阅读”,如西方一些学者倡议“关掉一周电视”,反对阅读“浅表化”、“快餐化”,呼吁“深阅读”、“深呼吸”等.
                ⑤“‘浅阅读’这种阅读态度导致了阅读的工具性质,加深了整个社会的浮躁.”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邓志伟认为,思想使人进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那些读来显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够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激发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不能仅仅因为“浅阅读”的轻松、愉快,而放弃学习积累的机会.
                ⑥“无论现代人多么功利,总得给攸关心灵的阅读留出空间.”接受采访时,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这样说,他很怀念这样的自己:“在书店的一角斜倚着,默默地读着,不觉天已黄昏;在图书馆坐了一整天,闭馆的电铃声响了,周围的人都走了,我满足地伸了个懒腰;午睡时看书,书掉到地上了,我也沉沉睡去…”
                                                                      (摘自2010年《半月谈》,有改动)
              (1)阅读全文,给文章拟一个标题.
              (2)文段⑤中划线句的论证方法是    ,作用    
              (3)你赞成文中哪种阅读方式?谈谈你的理由.
              (4)在文段⑥中,评论家雷达谈到了读书时投入忘我的经历,请把你的阅读经历写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
            • 9.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要把别人的赞许当成一种需要    
              [美]戴埃
                  ①你可能花费了大量时光竭力赢得他人的赞许,或因得不到赞许而忧心忡忡.如果寻求赞许已成为你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你现在就该做些事了.你应该认识到:寻求赞许与其说是生活之必需,不如说是个人之欲望.当然,我们都愿意博得掌声、听到赞扬.而且也的确没有必要在生活中放弃这种享受.赞许本身无损于你的精神健康.事实上,受到赞许是十分令人
              的.寻求赞许的心理只有在成为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愿望时,才成为一个误区.
                  ②如果你希望得到赞许,那仅仅是乐于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如果你需要赞许,那么你在未能如愿以偿时便会十分
              .这正是自我挫败因素之所在.同样,当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时,你就会将自己的一部分价值奉献给“外人”,因为你必须得到他人的赞许.假如这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你就会产生惰性.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在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由他们随意抬高或贬低.
                  ③需要得到他人的赞许就够糟糕的了,然而如果在每件事上都需要得到每一个人的赞许,这就更糟糕了.如果是这样,你会慢慢建立起一种平庸的自我形象,随之产生的便是自我否定心理.
                  ④人的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这是现实,是你为“生活”付出的代价,是一种完全无法避免的现象.我曾接待过一位名叫奥齐的中年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需要赞许心理的人.奥齐起初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如计划生育、中东战争、水门事件、美国政治等等.每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嘲讽时,他便感到十分沮丧.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能为每一个人所赞同,他花费了不少心思.他向我谈起他同岳父的一次谈话.当时,他表示坚决赞成无痛致死法,而当他察觉岳父不满地皱起眉头时,便几乎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观点,直到岳父表示同意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他在上司面前也谈到自己赞成无痛致死法,然而却遭到强烈的训斥.奥齐实在承受不了这种责备,便马上改变以自己的立场.上述两个例子都是奥齐在讲述他通常如何与人打交道时举出的,他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博得他人的欢心,甚至不惜时时改变自己的立场.就个人思维而言,奥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人做出的一些偶然性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决定着奥齐的感情,还决定着他的思维和言语.总之,别人希望奥齐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
                  ⑤寻求赞许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几乎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
                  ⑥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赞许的行为则容易得多.但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于避免的危险陷阱.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意:(        
              丧:(        
              (2)
              1)写出①段的中心句    
              2)第③段、⑤段主要写了    
              3)④段用    的论证方法论证了③段中的哪句话?用文中原句回答.
              (3)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完全不在乎别人的赞许,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哪些不利影响?通读全文后,你认为对待别人赞许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 10. 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一位常年靠乞讨为生的远房亲戚.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大增,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绝大的影响,它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追求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之外,还应该搭上习惯这一成功的快车.
                我国南宋诗人陆游笔耕不辍,一生有近万首诗篇传世.其中他晚年所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成为千古传颂的不朽之作.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用“时间统计法”来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在50余年间取得了数百项科研的成果.     ,由此可见,习惯决定着你活动空间的大小,也决定着你的成败.养成好习惯对于你的成功非常重要.
              (1)对文章中心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成功
              B.习惯决定你活动空间的大小
              C.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
              D.习惯对人的影响是自然而然,不易察觉的
              (2)有人说文章开篇引用的那则语言故事在文章中作用不大,甚至可有可无.对此,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3)请你为文章横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