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诫子书》《孙权劝学》比较阅读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 ②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险躁:过分急躁。  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博士:

              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

              ______

              ③静以修身,俭养德。

              以:

              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精。

              励:

              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
              (3) 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而《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4) 读了两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 2.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尔而与之(      )             为身死而不受(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孟子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认为孟子阐述的观点在今天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爱,是等不得的 (丁立梅)

              (1)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2)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短小。  

              (3)他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泥瓦工,家徒四壁,等到40岁上,才娶了她母亲。一年后,他诞生,白白胖胖的样子,像个天使,把父母自卑挣扎的心,照得水汪汪亮堂堂的。日子因他的到来,有了奔头。

              (4)他6岁那年,父亲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那时,他正在不远处的土路上玩耍,满场纷乱的脚步声,伴着惊叫声,从此,烙在他心上。他没了父亲。  

              (5)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夜幕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  

              (6)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  

              (7)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8)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和他都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

              (9)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

              (10)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  

              (11)他觉得母亲的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他心一软,说,妈,等我有空了,我带你去坐飞机。母亲低了头笑,母亲说,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他说,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   

              (12)那天,终于抽出空来,订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这一天,母亲逢人便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   

              (13)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人,问他有没有空陪着一起吃饭。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   

              (14)这天晚上,母亲却摔倒了。摔倒之后,迷糊中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15)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 

              (1) 请根据内容依次填写文章主要情节。

              母亲含辛茹苦养育儿子→__________________→儿子事业有成准备兑现承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子痛哭悔恨不已

              (2) 文章三次写到母亲的矮小,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比较A、B两个文段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A】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选自丁立梅《爱,是等不得的》)

              【B】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选自朱自清《背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 5.

                                                                                                                魔季 张晓风

              ⑴我沿着革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⑵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⑶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飘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⑷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棚。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疾驰得那么厉害的!

              ⑸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曾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⑹ “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⑺ “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⑻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⑼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⑽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⑾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⑿ “凯凯。”

              ⒀ “嗯?”

              ⒁ “你在干什么?”

              ⒂ “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⒃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⒄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⒅啊,春天多叫入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 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1) 阅读全文,概括文中实写的两幅主要画面。

              (2) 请为第②节中加画线词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3) 结合语境,理解第⑧节画线句的深刻含意。

              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4) 文章标题为“魔季”,为什么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小女孩?

              (5) 第(17)段用了十个问号,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单调,反而别有韵味。仔细阅读这节文字,说说这样表达的作用,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 6.

              雪   白

              王开岭

              (一)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种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出了声……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二)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 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纬、流动的水……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有删改)

              (1) 作者以雪为线索,表达自己的感念和思痛,请结合文章概括感念和思痛的内容。

              (2) 作者为什么在第(一)部分画横线处写“小学课本里的雪”?请分析其作用。

              (3) 请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第(二)部分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4) 文章最后说“只有物的欲望,欲望。”请结合全文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和第(一)部分中被笑的小女孩事件有何关系?

            • 7.

              苏醒中的母亲

              张抗抗

              ⑴年近八十高龄的母亲,长期患高血压,令我一直牵挂悬心。2009年秋天的一个凌晨,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父亲打电话告诉我,母亲猝发脑出血,已经及时送往医院准备手术。

              ⑵飞机在黑暗中上升,穿越浓云密布的天空,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安装在飞机上的零部件,没有知觉,没有思维。我只是躯体在飞行,我的心早已先期到达了。

              ⑶走进重症监护室最初那一刻,我竟然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了——仅仅只是一天,脑部手术后依然处于昏迷状态的母亲,整个面部都萎缩变形了,口腔、鼻腔和身上到处插满了管子,头顶上敷着大面积的厚纱布……手术成功地清除了母亲大脑表层的淤血,家人和亲友们都松了口气。然后是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整日整夜地守候,焦虑而充满希望地等待,等待母亲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每天上午下午短暂的半小时探视时间,被我们分分秒秒珍惜地轮流使用。我无数次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呼唤:妈妈,妈妈,您听到我在叫您么?妈妈,您快点醒来…… 

              ⑷等待是如此漫长,母亲沉睡的身子把钟表的指针压住了。那些日子我才知道,“时间”是会由于母亲的昏迷而昏迷的。

              ⑸两天以后的一个上午,母亲的眼皮在灯光下开始微微战栗。那个瞬间,脚下的地板也随之战栗了。母亲睁开眼睛的那一刻,阴郁的天空云开雾散,整座城市所有的楼窗,都好像突然一扇一扇地敞开。然而她不能说话,只能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她的意识是模糊的,只能用茫然的眼神注视我们,那个时刻,整个世界都与她一同沉默了。

              ⑹母亲开口说话,是在呼吸机停用后的第二天夜晚。我悄悄走到妈妈床边,说:“妈妈,是我呀,抗抗来了。”

              ⑺由于插管子损伤了喉咙,妈妈的声音变得粗哑低沉,她复述了一遍我的话,那句话却变成了:“妈妈来了。”

              ⑻我纠正她:“是抗抗来了。”

              她固执地重复强调说:“妈妈来了。”

              ⑽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妈妈来了”——那个熟悉的声音,从我遥远的童年时代传来:“别怕,妈妈来了。”——在母亲苏醒后的最初时段,在母亲依然昏沉疲惫的意识中,她脆弱的神经里不可摧毁的信念是:妈妈来了。

              ⑾妈妈来了。妈妈终于回来了。

              ⑿母亲的语言功能一天天开始恢复。在病床上长久地输液保持一个姿势让她觉得难受,她便不停地转动头部,企图挣脱鼻管。输氧的胶管常常从她鼻孔中脱落,护士一次次为她粘贴胶布,并嘱咐她不要乱动。她惭愧地说:“是啊,我怎么……怎么老是要做……这个动作呢。”她断断续续地用复杂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⒀若是问她:“妈妈,今天有哪里不舒服吗?”她总是回答说:“我没有不舒服。”真是难以想象母亲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她只是静静地忍受着病痛,我从未听到过她抱怨,或是表现出病人通常的那种烦躁。灾难过后的母亲,意识与语言的康复依然十分艰难缓慢。她明明是醒过来了,但我时常觉得她好像还在一个长长的梦里游弋。但她天性里那种纯真、善良,却始终被她无意地坚守着。

              ⒁一天,母亲也许是听见了不知何处传来的乐曲声,她说:“敞开音乐的大门,春天来了。”

              ⒂母亲要做脑部CT,她躺在可移动的病床上,护工推着床下楼,经过医院的小花园。母亲望着天空说:“今天真是丰富多彩的一天呀!”那一刻,她笑了,笑容使得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                    

              ⒃母亲永远都在赞美生活。在她的内心深处,没有怨恨,没有忧郁。即使遭受如此病痛,她仍如同一生中的任何时候,坦然承受着所有的磨难,时时处处总是为别人着想。即使在她大病初愈脑中仍然一片混沌之时,她依然本能地快乐着,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

              ⒄母亲终于重新站立起来,几乎奇迹般地康复了。

              ⒅我想,一个人刚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在理智思维尚未健全的状态下,她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思维和行为,应是她心中最坚实的内核与底蕴。于是我写下了这些。

              (1) 本文记叙了母亲在病中不同阶段的状况,也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不同阶段

              母亲的状况

              我”的心理感受

              昏迷中

              初醒时

              感动

              康复中

              母亲的语言功能渐渐恢复并重新站立起来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A.请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⑼段画线句。

              她固执地重复强调说:“妈妈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请赏析文章第⑾段中 “妈妈来了。妈妈终于回来了”一句中“终于”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⒂段写道:“那一刻,她笑了,笑容使得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               ”,请结合语境描写母亲此时的神态。

              那一刻,她笑了,笑容使得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                                                                       

              (4) 请结合文章,谈谈对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

              她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思维和行为,应是她心中最坚实的内核与底蕴。

            • 8.

              下列各句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要把文字工具熟练地掌握起来是很困难的。
              变换句:要把文字工具熟练地掌握起来,不是很容易的。
              B.原句:不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
              变换句:怎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呢?
              C.原句:这东西价钱便宜,质量也不错。
              变换句:这东西价钱不贵,质量太好了。
              D.原句:这个秘密终于被我发现了。

              变换句:我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

            • 9.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 ③ 。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必先其心志  __________________    (2)人过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士 _________________    (4)国外患 _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一)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加横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4)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影\布石上
              D.盖\竹柏影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