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文言文《马说》,完成下列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之不以其道( )

              ③鸣之而不能其意       ( )  ④执策而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                (用课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运用人才也就能               (用课外成语填空)。

            • 2.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一词有着怎样的情感意味,请简要分析(至少两点)。
            • 3.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晓雾将

              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坤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

              (节选自《感应篇》)

              【注释】①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②缙坤: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③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④期年:一年。⑤胥(xū):小官吏。 ⑥狱:案件。⑦折阅:亏损。

              (4)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每荤素五品(会:聚会)

              B.来已久(具:具体,详细)

              C.买者少(鲜:少)

              D.故徙业耳(皆:都)

              (5)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

              (6)说说袁黄是一个怎样的人。

            • 4.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注释:①罝:泛指捕鸟兽的网。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暗含情感。请你说说“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中暗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 5.

              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为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其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甲】和【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自然景物,但又有所不同,试加以分析。
            • 7.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愚溪诗序(节选)

              柳宗元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②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注释】①灌水:湘江支流。②能:胜任的。③以愚触罪:唐宪宗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集团革新政治失败,被贬永州。愚,指的是这件事。④尤绝:更好的,指风景极佳的。家,居住。⑤龂(yín)龂然:争辩的样子。⑥更:易,该换名称。⑦买居之:买下来以为己有。居,占有、拥有。⑧上出:指泉水向上冒。⑨合流屈曲而南:泉水回合后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⑩负土累石:指运土堆石。⑪塞其隘:堵住水沟狭窄的地方。⑫错置:交错布置,以求变化。⑬辱:屈辱,辱没。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灌水之有溪焉   阳             

              之以其能   名              

              余故           以             

              以愚辱焉   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3)从选文中你感受到作者流露出的哪些情感?

            • 8.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佁然不动(             )   ②明灭可见(            )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       )   ④ 麦田浅鬣寸(        )


              (2)翻译句子。


              ① 似与游者相乐。


              ②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甲乙两文作者观景后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 9.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 “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余闻也久。 B.仲永之通悟,受天也。
               C.忽啼求。 D.不能称前时闻。

              (2) 在第2段括号内补写出省略的内容。 

              (3)  翻译下列语句。

              1)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 后文与“世隶耕”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