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 2. 7、对于《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赏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典型的豪放词。“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写出了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大场面,同时也写出了太守亲自弯弓射虎的高超技艺,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C.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D.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 3.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4.

              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一个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B.《渔家傲•秋思》中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修辞,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C.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以冯唐自比,含蓄表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
              D.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 5.

              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 6.

              有关《木兰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英雄气概。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用互文的修辞,概述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
              C.“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官既是因为她对家园生活的眷恋,也是因为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
              D.“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了木兰的心思缜密,机智过人。“十二”是确指,表示木兰征战时间之长。
            • 7.

              选出《己亥杂诗》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D.“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 8.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月夜

              唐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9.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同望着一轮明月.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丝毫不露痕迹。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怨”, 因“思”生“怨”, “情人”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竟夕”, 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强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具体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灭烛”,吹灭灯烛,因为满屋的月光,柔柔的、静静的,使人怜爱,催人联想,逗起了相思之情;“披衣”,到庭院走走,时间一久,不觉露水打湿了衣裳,而相思之情更为浓重。
              D.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思是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寄希望于梦中,足见思念之切。
            • 10.

              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这首诗描绘了两个场景:一是日落边关将士守城,二是援军的活动。
              B.“黑云”形容敌军的来势汹汹,“甲光”显示了守城壮士雄姿英发。
              C.第三、四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D.这首诗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