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露水早市
                  ①天刚蒙蒙亮,陆陆续续的摩托车、三轮车往早市聚拢,各色菜蔬、时令水果等等排在路的两边,都是农人带了自己地里的产品来卖。在我们这里,早市早上八点就开始稀稀落落,就像清晨的露珠,阳光下闪烁一段时间,就化为水蒸气消失在空气中,留下一条空旷的马路。
                  ②每个休息日的早上,我都会到早市逛逛,那个老太太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守着,一个矮矮的马扎,几个小袋子,袋子里是新鲜的蔬菜,还有一个小篮子,半篮子山鸡蛋,身后一辆半旧的三轮自行车,她所有的家当就是这样骑着三轮自行车运来的。
                  ③那一次,我买了老太太的芸豆、杏子、甜瓜还有西红柿,在称完付钱的时候,她忽然从身边的筐里拿出西红柿往我袋子里装,嘴里说:你买了我这么多,再给你几个西红柿。我忙阻拦:别,做点买卖不容易。她说话的空当,已经往我袋子里装了两个大西红柿。老太太的善良质朴像她卖的甜瓜一样甜。
                  ④前些日子慢性咽炎犯了,夜里总咳嗽,吃了许多药都不好,一咳嗽就睡不着。想起几年前曾经用蒲公英泡水喝,喝着喝着就好了,就想赶紧到早市看看有没有卖蒲公英的,偏早晨多睡了会儿,去得有些晚。路上走得急,汗都出来了。早市的摊位已经有些稀稀落落,老太太还在,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问老太太:阿姨,你知道哪里有卖蒲公英的吗?老太太说山上多得是,哪还用买呀?我说我想买点泡水喝。老太太说明天给你带点来。
                  ⑤第二天,大清早就去早市,果然,老太太的三轮车上满满一大袋子的蒲公英,枝枝叶叶间夹杂着灿灿的小黄花,像小星星。老太太说有几个人问蒲公英卖不卖,她都给我留着呢。那样一大袋子蒲公英,要花费不少功夫才能拔到吧,虽然说山上有的是,可也要漫山遍野地跑才行。顿时感激的不行,拿出钱包就要给老太太钱,老太太坚决不要,说昨天地里干活的时候顺便拔的,没费什么劲儿。
                  ⑥老太太每天天不亮起床,骑十几里路的三轮车来赶早市,卖的东西都是自己地里种的。儿女在外地,她一个人守在老家,种几亩地养几只鸡,孩子们劝她去城里住,她住了几天总觉得不接地气儿,还不如回老家在地里忙活忙活,闲时同邻居拉拉家常自在。老太太花白的头发一晃一晃的,脸上皱纹笑成一朵菊花:“孩子们都给我钱,我不要还不行。我都给他们存着呢,自己花不了几个钱,卖卖菜就有了,花自己挣的钱心里舒坦。”
                  ⑦阳光洒下,在地上印上斑驳的树影,几只小虫子嗡嗡地飞走又飞回来,早市上的摊位渐渐稀少,这条路正在从拥挤嘈杂变回宽敞,空气里有静谧安详的味道。那一刻,我一下子觉得,这个早市,让我留恋的不光是新鲜的瓜果菜蔬,更有这里浓浓的人情味儿,以前遇到的缺斤短两、买到的劣质东西在这人情味儿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计。
              (1) 本文记叙了两件令我感动的事情,请简要概括。
              (2) 赏析句中的加画线词。
              第二天,大清早就去早市, 果然,老太太的三轮车上满满一大袋子的蒲公英,枝枝叶叶间夹杂着灿灿的小黄花,像小星星。
              (3) 文中的老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4) 谈谈你对文章题目“露水早市”的理解。
            • 2.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 这首诗体裁是____________;所押的韵是____________。

              (2) 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就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 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的像拨浪鼓 ,“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 着乞求。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11)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12)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放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13)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14)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 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15)“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 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16)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长的长度。

              (17)“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1) 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第①段 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是谁爱着你的背影》完成习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1)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2)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3)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4)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5)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6)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7)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8)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9)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10)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11)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12)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13)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14)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15)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 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 作者“作家书”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 下面对本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序。

              B.“归来仿佛三更”中的“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酒后清醒归来的情态。

              C.“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出词人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出词人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 7.

              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在《行路难》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想要实现宏大理想的信念和追求。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将抽象无形的愁绪描写得生动具体,形象地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用只和老翁告别的场景暗示老妇已经被捉走,表达了对饱受战争苦难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D.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想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 8.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这首诗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草帽是父亲的徽饰


              (1)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对父亲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常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走来。永远的父爱,携带阳光、汗水,淌过我思念的河。

              (2)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是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眼。

              (3)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因为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损的。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浸蚀。雨来时,雨水敲响出流逝的音符,“噗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言,却把帽沿敲出了龙钟之态……

              (4)村里的人们都说,父亲是村里手最巧的。一天,父亲对我说:“清儿,和我一起去弄一些麦秸来。”是的,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功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初始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

              (5)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外,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好手巧”,父亲黝黑的脸膛上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那时乡村是大集体,一年天大旱,从春到夏,一连一百多天没下雨。有一天,天空中终于飘来了一大片墨一般的云,雨夹裹着烟雾滚落了下来。但不到一顿饭的功夫,云儿就如同孙悟空翻了一个筋斗,远去十万八千里。

              (6)雨过地皮湿,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如何保住这点儿雨水,让它成为墒土。乡亲们纷纷走进地头,人们知道,夏日下雨的时间太短,太阳又火爆地出来,上烤下蒸,人会感到更加炎热。但父亲和乡人们顾不了这些,在荒野之地,或泥水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

              (7)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至把头顶上的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矢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

              (8)由此,在我幼小的心中,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一直喜欢与珍惜草帽,只因为草帽是一种荣誉,而唯有父亲才最有资格佩带村庄这无尚荣耀的徽饰。

              (9)父亲50多岁时,在一次抗击旱魔中不幸去世,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家人,亲近的乡邻,还有牵挂着的麦浪。父亲编织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思想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传送。于是,那一顶顶草帽纳吐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


              (1)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父亲护草帽,经不住侵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加以概括。

              (3)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7段画横线的语句。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草帽是父亲的徽饰”的好处。

              (5) 文章结尾写道:“于是,那一顶顶草帽纳吐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 这里的“认识与感悟”包含了哪些内容?

            • 10.

              县城小书店

              ⑴又看到那家小书店了。牵着我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买书,门口收钱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而柔顺的头发,面容清秀,露出温婉的气质,和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书报亭的姑娘差不多,现在这个姑娘不会是过去那个姑娘的女儿吧?

              ⑵想起我少年的时候,这个书店还只是电影院门前的一个书报亭,那是整个县城除了新华书店、图书馆之外最有文化的地方了。那会儿我刚刚迈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正处在阅读的饥渴期,但到这个书报亭买杂志,还是犹豫很久之后的事了。

              ⑶在去书报亭买杂志之前,我一直都是在图书馆阅读免费的报纸和杂志的。图书馆很小,报纸和杂志就那么多,通常只用一天的时间,感兴趣的报刊就读完了。没东西可读的日子,总是有点儿难过。想去买本杂志来读,可觉得它们的定价实在是贵呀。

              ⑷所谓的贵,其实也就是一本两块钱吧。那时候我帮六叔做杀猪的生意,但作为一个打工者,六叔却没有付我工钱。至今我还拿这件事向六叔抱不平,他总是讪讪一笑,说,你那时小,要钱有什么用?

              ⑸我一直没告诉他,我想去买那些杂志,那些叫《诗歌报月刊》《星星诗刊》的杂志。那会儿,如果稍稍去晚了几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了。卖杂志的姑娘会用她干净而柔软的眼神看我一下,意思大概是,下次早来几天吧。

              ⑹那时的我,总觉得和报亭姑娘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想一想,人家是在报亭工作的姑娘,应该是多有文化的人啊,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就足以把我们远远隔开了。

              ⑺所以,我常一直远远地望着书报亭。在每个月当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⑻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除了有人来买杂志,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埋头在一本杂志或书里,仿佛阅读才是她的工作,看守书报亭是额外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她记不记得我。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离开家乡数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时,她的眼睛一亮,似乎想和我说句什么话,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⑼作为我在家乡的牵绊之一,这个书报亭寄托着我的某些感情,这些感情和梦想有关,和未来有关。因此,在离开县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报亭。这次我没有买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她也一直静静地读着书。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许什么情绪也没有,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告别。

              ⑽在离开家乡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里去待一会儿——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后离开。在书店门口收钱的有时还是那个姑娘,有时则是一位老大爷。我是一个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

              ⑾2012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里。离开书店的时候,心情仍然是平静的,曾经的一点点惆怅也消失了。书店在我心里,已经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已经成为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

              (1) 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

              2012年秋天,“我”带小侄子去买书 → 少年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开县城的前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年秋天,带小侄子离开书店。

              (2) 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⑵段划线句子中,作者“犹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十年的时光,人们对待文学阅读的态度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人们二十年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十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结合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第⑺段“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把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我”的两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