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①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③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     )地低下了头。

              ④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⑤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子愣了一会儿,慢慢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⑥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⑦那个春天,很暖……

              (1) “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玩游戏,疼爱奶奶。

              (2)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3) 理解文章第②段的含义。

              那个冬天,很冷……



              (4) 谈谈你对文中第⑥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5) 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作为儿媳,“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母亲,“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 2.

              感受夜雨之诗意

                                                                 

              ①早年为了学写古诗,曾买过一部线装本的《诗韵合璧》,一函共6册,字体很小,内容很多。除了供查诗韵外,它还把各种物象、各种情景、各种心绪分门别类,纂集历代相关诗句,成了一部颇为齐全的诗歌词典。过去文人要应急写诗时,查一首,套一套,可很快速地炮制出几首来。但是毫无疑问,这样写出来的诗都是不值一读的。只有在不带写诗任务时随便翻翻,看看在同一名目下中国诗化语词的多方汇集,才有一点意思。

              ②翻来翻去,眼下出现了“夜雨”这一名目,那里的诗大多可读。既然是夜间,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就失去了效能;又在下雨,空间十分逼仄,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诗句就不能不走向朴实,走向自身,走向情感,李商隐著名的《夜雨寄北》堪称其中典范。

              ③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

              ④夜雨款款地剥夺了人的活力,因此夜雨中的想象又格外敏感和畏怯。这种畏怯又与某种安全感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对小天地中一脉温情的自享和企盼。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                   

              ⑤在夜雨中想象最好是对窗而立。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玻璃窗冰冷冰冷,被你呵出的热气呵成一片迷雾。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风不大,轻轻一阵立即转换成渐沥雨声,转换成河中更密的涟漪,转换成路上更稠的泥泞。此时此刻,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会干扰这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你用温热的手指划去窗上的雾气,看见了窗子外层无数晶莹的雨滴。新的雾气又腾上来了,你还是用手指去划,划着划着,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

              ……

              选自余秋雨《夜雨诗意》

              (1) 本文选自余秋雨的《夜雨诗意》,原文4千多字,从多个角度抒写了对夜雨的感受和思考,请给本选文另拟一个标题,能体现本文段的写作角度和主要内容。 (2) 就本段选文的内容来看,文章开头太冗长,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另写一个开头,替代1、2两段。 (3) 请仿照第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续写1句。

              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

                                                                                          

              (4) 《夜雨寄北》中时空交错、虚实相生的句子是                      。 (5) 下面词语理解题,任选一题完成。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过去文人要应急写诗时,查一首,套一套,可快速地炮制出几首来。

                ②下句中的“其中”一词是指什么?

                  李商隐著名的《夜雨寄北》堪称其中典范。

            • 3.

              下面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三句,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末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与征人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D.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作者借助“海域”这一物象,来表现两岸相隔的断肠离情,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 4.

              上帝的背影

              如果没有那场意外,1996年只是一个平常的年份,与其他年份并没有区别。但是,人怎能预测命运呢?灾难之所以成为灾难,往往是因为猝不及防。

              1996年的下半年,父亲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中风”击倒了。于是,一向视金钱如粪土的父亲从此放下了他的清高,变成了一个令我们感到十分陌生的人。

              那年的除夕夜,父亲对我和哥哥说,他现在病了,不能挣钱了,以后每月的生活开支和医药费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所以想让我们哥俩每月给他汇一些钱,多少不限。一旁的母亲赶忙打断父亲的话头,说哪有年三十问孩子要钱的,你还想让孩子过个安稳年不?父亲没有理会母亲,他只是一个劲地追问我们行不行。那时候,哥哥在常州做木工,收入不高;我也是刚工作没两年,标准的月光族。但我和哥哥能够体谅父亲的苦衷,还是爽快地答应了父亲的“无理要求”。

              这一说就是10年。10年间,哥哥从一个小木匠摇身变成了一个拥有50多人公司的法人。房子,有了,车子,也有了,自是风光无限。而我,由于单位不景气,一直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尴尬境地。但我没有忘记当年对父亲许下的承诺,尽量按时给父亲寄钱。有时候,父亲催款电话碰巧被妻子接到,妻子就会急,说我们就差讨饭了,干吗还喋喋不休地跟我们要?说心里话,我能理解妻子:现在农村种地不用交税,每亩还有100元的补贴,再加上养的鸡、鸭、猪什么的,而大哥每月都是千儿八百地给父亲汇钱,老两口应该不缺钱的,可父亲还总是按时向我们催款。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我们每次回去看他,父亲嘴上“乖孙女、乖孙女”地叫着女儿,却从不主动给女儿一分钱。

              2006年的春节,我们一家又聚到了一起。按惯例,父亲饭前都是要说两句新年祝词的。那天,父亲没有立即开讲,而是让母亲从卧室里取出一个用红布包着的铁盒来。那是一个当年父亲做大队会计时放单据用的盒子。我小时候见过,但不知道父亲这时候将它取出来是什么意思。

              父亲看看手里的盒子,看看哥嫂、侄儿和侄女,然后又看看我和妻子,最后他将目光定格在女儿的身上。许久,父亲才腾出左手在已经老花了的眼上抹了一把,说,你们都忙,一家人一年也难得聚一次,所以,我今天就把压在我心里10多年的心结跟你们交代一下。父亲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这10年来,家里变化不小,尤其是老大混得有模有样的,老二惨了点!听父亲这样说,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我知道父亲向来是对我寄予厚望的……

              说着,父亲从盒子里取出一个红色的小本来,说,这上面有75806元,其中有你们哥俩给的,也有我们老两口种地、养家禽赚的。10年前,我一直担心老大没考上大学,将来日子不好过,就想出了让你们每月给我汇款的笨法子,没想到……没想到老大现在什么都有了,而老二空有一肚子墨水。唉!老二毁就毁在为人太老实,太善良,如果不是……算了,不说了,那都已经过去了(我知道父亲指的是数年前我被一个朋友骗了十几万的事)。

              父亲又说,这两年来,老二仅靠单位的那点工资和可怜的稿费生活,日子过得很紧巴,但他还是一次不落地给我汇款,难得一片孝心!现在,跟你们哥俩差不多大的亲戚朋友,大小都有了房子,只有老二还没有。所以,我考虑再三,决定将这笔钱交给老二,让老二回去也买一套,这样,我走之前也就可以闭上眼了!你们看,我的乖孙女都10岁了,总不能让她跟着你们流浪一辈子吧?说着,父亲又看了一眼哥嫂:“你们什么意见?”哥嫂自是没话。

              饭毕,哥哥和我一起来到父亲的房间。我们毕恭毕敬地跪下给父母敬完茶后,哥哥紧紧地握着父亲的双手,说:“这些年来,我对老二关心不够,我这个当老大的做得不好,我检讨。您给的这点钱买房是肯定不够的,这样吧,剩下的,我来!”

              这时,母亲流下了眼泪,父亲的眼圈也红了,而我,也是在那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有人说,上帝不能亲自到每家,于是就创造了母亲。而我以为,上帝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创造了母亲,更在于他在创造母亲之前创造了父亲。因为当我看到父亲转身偷偷擦泪的时候,我分明觉得,那就是上帝的背影。(选自《青年文摘》2016•12•12)

              (1) 文章的开头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 从文章中哪些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并没有真的“中风”?父亲装“中风”的目的是什么? (3) “许久,父亲才腾出左手在已经老花了的眼上抹了一把。”结合前后文语境,说说“抹”字包涵的蕴味。 (4) 文中的母亲和妻子对推动本文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5) 亲爱的读者,你的家庭里也有“上帝的背影”吗?请结合你家庭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家里的“上帝的背影”。
            • 5.

              卖 白 菜

              莫言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今天是大集,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⑤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⑥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一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看到我哭得真诚,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她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⑨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也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她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⑩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⑪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⑫“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⑬“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⑭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⑮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⑯“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⑰“娘,”我哭着说,“我……”

              ⑱“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⑲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2)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⑦段“终于挨到了集上”一句中“挨”字的含义。 (3) 文中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任选一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4) 文章结尾写到“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请你说说作者“依然沉痛”的原因是什么。 (5) 在“母亲”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请试着说一说。
            • 6.

              满足的人的衬衫

              (意大利)卡尔维诺

                 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你还缺什么吗?”国王问他,“你到底怎么了?”

                 “我也说不清,爸爸,我自己也不清楚。”

                 “你恋爱了?如果你想要哪个姑娘,告诉我,我会安排你们结婚的,不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王的女儿,还是最穷困的农家女子,我都可以给你解决!”

                 “不是,爸爸,我没爱上什么人。”

                 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开心解闷。戏剧、舞会、音乐、歌曲,但毫无效果,而且王子脸上的红润一天一天消退。

                 国王只好发出命令,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最有学问的人:哲学家、博士、教授。他让大家见了王子,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些人退出去想了想后,又来见国王,说:“陛下,我们想过了,并研究了星相,必须这样做:找到一个感到满足的人,这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满足,并且因为一切而感到满足,然后把他的衬衫跟你的儿子的交换一下就行了。”

                 当天,国王就派出使者到世界各地寻找这个感到满足的人。

                 一个神父被带了回来,国王问他:“你满足吗?”

                 “很满足,陛下。”

                 “那好。你愿意成为我的主教吗?”

                 “噢,那可太好了,陛下!”

                 “出去!快滚出去!我找的是一个满足于自身状况的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比现有状况更好的人。”

                 国王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满足的人。人们告诉他,他的邻居,另一个国王,那真是又幸福又满足。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子女成群,曾在战争中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国家和平安宁。满怀希望的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去向他求讨衬衫。

                 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使者一听,觉得还是回去吧。

                 国王一筹莫展,只好去打猎散心。他射中一只野兔,以为可以抓到它了,可没想到,野兔一瘸一拐地逃走了。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追到一处野地,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国王停下来,想:这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就寻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

                 “好小伙子,你愿意让我把你带到京城吗?你可以做我的朋友。”

                 “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

                 “那是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棒小伙子……”

                 “不,不,跟您说实话吧,我觉得这样很满足,这就够了。”

                 国王想:我总算找到了一个幸福的人啦!“年轻人,你帮我一个忙吧。”

                 “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

                 “你先等等。”国王欣喜若狂,跑着去叫那些随从,“快过来!快过来!我的儿子有救了!我的儿子有救了!”然后他把随从们都带到了小伙子这里,说:“好小伙子,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但你给我,给我……”

                 “什么东西,陛下?”

                 “我的儿子就要死了,只有你能救他。来,你过来!”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扣子。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

                 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

              (1) “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甲:我认为这个故事很简单,不断重复,就是一次次去寻找满足人的衬衫。在寻找中,找到的三个人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才不是这样简单的重复呢!我发现每一次寻找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一点来即可。)

              (2) 本文的开头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译文,A更能体现童话语言的特点,请你通过对比说明理由。

              A.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B.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很疼爱他,视若珍宝。可这个王子总是郁郁寡欢,整天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3) 故事中王子和小伙子没有姓名,他们都具有典型意义。请你说说他们分别代表了怎样一类人。

              王子代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伙子代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国王找到“衬衫”了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善  意

              (1)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街道上人群熙攘,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即将归家的松弛和喜悦。

              (2)很是偶然地看到对面阳台上的目光,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3)那双眼睛刚能露在阳台的玻璃上,如果她努力跳了一下,那一定是楼下的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叫喊,她想看清自己不曾拥有的欢乐,跳完之后,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神飞快跌回寂寞。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那种眼神不是她该拥有的,她那么小,看上去不过五岁左右的样子。

              (4)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势,她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我趴在阳台上和她对望,彼此隔了些距离,说话很费力,我就用手势逗她玩,她看着我静静地笑,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地缩了回去。

              (5)后来,她母亲到了阳台上,大约是叫她进去吃晚饭,我冲她扬了扬手,表示再见,她别着小小的脑袋[甲] (A.恋恋地;B.傻傻地:C.恨恨地)望着,忽然地扬起了手,向我表示再见,虽然她的手被妈妈[乙] (A.缓缓地;B.飞快地;C.勉强地)捉了回去,可是,我还是看见了她没有拇指的右手。  

              (6)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

              (7)对面阳台的门砰地关上,隔着玻璃,还是能看到她母亲冷漠、倔强的脸色。我瞬间明白了许多……

              (8)从那以后,我总忍不住想去看对面阳台上的眼神。黄昏时,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目不斜视地穿过住宅小区的花园,遇到相熟的街坊,亦不肯停下来打招呼,拽着对街上的热闹无限留恋的女儿上楼,然后,小女孩的眼睛便出现在对面阳台上。

              (9)看见我时,小女孩依旧会顽皮地做个鬼脸,我的心怅怅的,她总会长大的,总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那时,她的自尊还能像在母亲的保护下那样倔强站立么?

              ⑽周末,女儿潇潇从寄宿幼儿园回来,我带她去海边,远远看见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在离人群较远的沙滩上玩。我忽然有点冲动:“潇潇,想不想交个新朋友?你看,那位小朋友就住在我们家对面,很可爱的。但是,小朋友的右手没有拇指,做朋友时,不能盯着她的右手看,也不能表示好奇。”潇潇很奇怪,问:“为什么?”

              ⑾“因为小朋友没有拇指已经很伤心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丢掉拇指的事她已经忘了,伤心也成为过去了,问她,等于提醒她记起丢了拇指的事,她会很伤心的。”

              ⑿潇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奔向小女孩。

              ⒀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譬如,不是所有的沉痛往事都需要安慰,不是所有暂时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

              ⒁小女孩面对潇潇伸出去的手,怯怯地看了看母亲。潇潇亦回头张望我,我用微笑鼓励她。显然,那母亲认出了我,冲小女孩勉强点了点头,小女孩终于伸出了左手,潇潇拽起她,玩起了堆城堡的游戏。

              ⒂那天,小女孩和潇潇玩疯了,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眼里盈满了泪光……

              (1) “小女孩的眼睛”始终牵扯着“我”敏感的心。揣摩第(3)段的“我的心颤了一下”,第(6)段的“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第(9)段的“我的心怅怅的”这三处语句,联系上下文分别指出产生这些心理的具体原因。

                                                                                             

              (2) 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1)、从第(5)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甲]    [乙]          

              (2)、第(8)段“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一句中有动词“攥”。结合你对“母亲”这个形象的理解,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3) 篇末写小姑娘的母亲眼里盈满了泪光,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此时她的心里充满了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 作者认为“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你认同作者的看法吗?结合你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 8.

              跑着跑着就到了

              王纯

                 ①上师范学校的时候,我被选拔为学校的运动员。我爆发力比较强,擅长短跑,常常参加短跑比赛。到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冬季越野赛,体育老师对我说:“万米越野赛,你也要参加!”我听了,惊讶地张大嘴巴,不情愿地说:“万米?我不擅长长跑啊!”老师笑笑说:“试试吧,就当作锻炼,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坚持不下来也不要紧。”

                 ②越野赛那天,我在起跑的枪声中迈开了脚步,心里却想:跑到哪儿算哪儿吧。因为平时短跑训练得比较多,所以刚开始我就迅速超越了身边的很多同学。跑了一段以后,我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节奏,跑起来并不觉得累。就这样,我慢慢地进入了状态。赛程过半的时候,我已经跑到了队伍的前半部分。这时我感到累了,但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被我超越,我还是鼓足勇气跑了下去。当跑到一定程度时,我竟然感觉不到累了,双脚有节奏地向前奔去。学校里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这种成就感支撑着我继续跑下去。我对自己说:“好好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③跑着跑着,我竟然看到了终点!心中忽然升腾起一股莫名的力量,这时我加速奔跑,开始冲刺。因为经常练习短跑,所以在冲刺过程中,我所向披靡,一路超越了所有选手,冲到了最前面。当第一个冲到终点时,我自己都恍惚了:这是真的吗?周围响起欢呼声,体育老师跑过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让我刮目相看!”我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连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这次胜利是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④有时候,人的能力真的是无穷的,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但跑着跑着,就战胜了自己。蓦然回首,一切都成了身后的风景,你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了!你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境界。

                 ⑤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但不停地向前奔跑,跑着跑着就豁然开朗起来。记得多年前,我爱上了写作,每天都像一只舞蹈着的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酝酿蜂蜜。我把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文字一个个写到纸上,心想,如果有一天,我的文章能发表在报刊上,哪怕只有一篇,那该有多幸福啊!散发着新鲜油墨味的报刊,一定有文字的馨香,闻一闻,会像酒一样醉人吧?就这样,我写着写着,真的闻到了像酒一样醉人的文字的馨香。于是我更加沉醉于写作。如今,我已经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600多万字的文章。很多文友向我请教写作经验,我只说了三个字:“写下去!”

                 ⑥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他的生意做得很成功,资产过千万。有一次,当大家谈起小时候的梦想时,他说:“我小时候想,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饼,这辈子就值了!”我笑了,想起作家莫言曾说过,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一日三餐都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然后就是想娶石匠的女儿当老婆。

                 ⑦或许,我们不曾有过什么鸿鹄之志,以为自己是一只飞不高也飞不远的麻雀,但只要你肯坚持,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⑧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所以就坚持跑下去吧!跑着跑着,就跑到了春暖花开的彼岸。   

              (1)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第二段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学校里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


              (2)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用原文语句)。

                 “我”没想过自己能得长跑冠军,但是跑着跑着,就成冠军了。“我”没想过成为大作家,但写着写着,就                                        。“我”的朋友小时候只想                      ,但做生意做着做着就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赏析文中第五段的划线句。

              我爱上了写作,每天都像一只舞蹈着的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酝酿蜂蜜。



              (4) 作者在叙事时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作者先详细叙述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后又略写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和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说过一句话:“人的潜能其实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你不挖掘就永远不会知道。”结合董卿的话,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 9.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有删改)

              (1)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 (2) 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 (3) 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 (4) 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