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学常识

              (1)下列作品、出处、作家、朝代、体裁连接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东汉—乐府

              B.《钱塘湖春行》—《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绝句

              C.《咏雪》—《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散文

              D.《天净沙秋思》—《全元散曲》—马致远—元—小令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全集》。

              D、散文在写法上往往从细小处落笔,在细微的描绘中见精彩。史铁生的《散步》一文就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 2.

              小说是你最好的朋友(有删节)

              ①请想象一幅画面:冬天的一个雨夜,百叶窗紧紧关闭,蓝色的炉火熊熊燃烧,房间里有一个人,独自一人,坐在落地灯旁的椅子上读一本小说。

              ②让我们问问自己,为什么在21世纪,这样的画面依然可能出现?

              ③如今,人们在冬天的夜晚可以进城,可以去剧院,可以去电影院,可以去餐馆,去酒吧,去看朋友,也可以待在家里,做一些比读小说容易的事:看报纸、电视、录像、互联网、电脑游戏、家庭影院。为什么还要去读小说呢?

              ④显然,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文学是最不吸引感官的。绘画吸引眼睛,音乐吸引耳朵,雕塑吸引眼睛和指尖,戏剧和电影吸引眼睛和耳朵。书籍、印刷的文字,无法在感官的丰富性上与其他艺术竞争。

              ⑤但是,小说自有其神秘魅力。

              ⑥首先,阅读小说的过程,也是我们主动加入创作的过程。当我们读一本小说的时候,就像是电影的联合制片人,音乐会的演奏者。阅读一部小说就是一场表演:文本就相当于是一个音乐厅,而读者相当于被邀请的音乐演奏者们。例如,文本里提到“落日”,就要在邀请读者提供记忆中的落日。

              ⑦这就是为什么对于同一部作品的阅读不尽相同。当我们读一部小说时,小说的50%是作者的,50%是你自己的。

              ⑧现在想想名著里的人物,堂吉诃德、安提戈涅、哈姆雷特、奥赛罗。这些人物都是凶手、疯子。为什么我们要将它们一遍遍地阅读呢?为什么我们要将它们列入教材呢?为什么我们要将它们视为经典呢?

              ⑨因为在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堂吉诃德、有一个安提戈涅、有一个哈姆雷特、有一个奥赛罗。当我们读一本小说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疯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荒谬。我们发现在内心深处,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这种发现对于每个人而言实则是一种安慰。

              ⑩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尔克斯等这些伟大的作家们都发现了这一点。他们把手放在了我们的肩膀上,并安慰说:不用担心,你在这个星球上并不孤独。由此可见,小说的魅力还在于,它可以给予我们安慰,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并不孤独。

              ⑪所以,不要等到冬季的来临,不要等到雨水冲刷我们的百叶窗,此刻就可以拿起一本小说来读。这会是一个完美的陪伴。读这些小说,它们是在遥远的地方、遥远的时期发生的关于遥远人群的故事。然后,从中发现自己,探索自己,了解到自己内心的秘密。我可以告诉你,小说是你最好的朋友。

              (1) 第③至④段提到了选择阅读小说的人会面临的几个挑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写这些主要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第⑧段画线部分,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⑥至⑩段围绕“小说是你最好的朋友”阐述了两个理由: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结合自己阅读初中教材中某篇小说的经验,简析对第⑪段画线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寓言《乌龟与老鹰》:乌龟请求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这个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 4. 香伯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 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 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⑦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⑧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⑨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变成了常年事务。
                 ⑩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11)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12)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13)“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14)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15)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16)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17)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18)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19)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 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1) 香伯有哪些“怪脾气”?
              (2) 第③段中加下划线词“俏皮”“跳舞”好在哪里?
              (3) 从修辞角度看,第(16)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4) 第     段和第     段描写内容基本相同,为什么这样写?
              (5) 谈谈你对第(19)段画线句的理解。
              (6) 如果你是香伯的徒弟,你会怎么做?
            • 5.

              安恩和奶牛 约翰尼斯·延森

              ①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嚣,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②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这头奶牛已经上了年纪了,可这是一头很好的牲口,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可以看得出来,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良种。当然,要是存心找茬的话,那就是它的臀部和脊梁上长着一溜肉瘤,不过能挑得出来的瑕疵也就这么点儿了。它的浑圆的乳房胀得鼓鼓的,软绵绵、毛茸茸地垂在肚皮底下。它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点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曾经有过所有奶牛都有过的生活经历,它产下了小犊,然而连看它们一眼舔它们一下都没有来得及便被人带走了。这以后便吃着粗粝的草料,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   

              ③它是一头好母牛,而且显而易见已经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地步,不久就有人来端详它,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   

              ④“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他把挑剔的眼光从奶牛身上转到安恩身上,(   )地望着她。安恩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它不是卖的。”她回答说,然后,像是为了表示谦恭,她一只手把毛衣针撂下,使劲地把鼻孔擦个不停。那个男人惶惑起来,(      )地站了半晌;后来终于不得不走了,但他临走时眼光却仍然(      )地盯着这头奶牛。 

              ⑤过了不大一会儿工夫,一个精明利落、脸刮得光溜溜的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又用肥硕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身上光滑的皮毛。 

              ⑥“喂,这头母牛多少钱?”   

              ⑦老太婆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⑧“它不卖的!”    

              ⑨听了这话,这个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扬长而去了,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可是老太婆安恩摇摇头说:“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⑩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⑪它是已经卖了不成?”那人问道。  

              ⑫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⑬“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问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⑭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⑮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⑯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地说不出话,神色有些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⑰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1) 把以下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四段的括号中

              A、踌躇不决  B、依依不舍  C、锱铢必较

              (2) 文章着力描写奶牛的健壮结实,其作用是什么? (3) 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 (4) 安恩和奶牛在市场的经历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里安恩的情感有不同的变化,请认真读文完成下表。

              事件发展

              来到市场,悄悄站在一边

               

               

              解释并离

              开市场

              安恩情感

              变化

               

              坚定拒绝,

              谦恭。

              坚定拒绝,窘迫不安、愤怒、慌乱

              恳求、抱歉

              (5) 比较此文中的安恩和课文郑振铎《猫》中的“我”,说说你的感想和思考。
            • 6.
              周海亮
                  流感说来就来了。好像,城市里每个人都在流鼻涕。这让他的诊所里,总是堆满了人。
                  诊所不大,靠墙放着两个并排的长凳,人们挤坐在那里,有秩序地,一个挨一个地,等着他开出药方,或在头顶挂一个吊瓶。这场面让他稍有些欣慰。他不喜欢有人插队,正如他不喜欢有人生病,尽管,他是一个大夫。
                  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比如现在,他已经忙了一个上午,面前依然晃动着没完没了的病人,这样他就有些烦躁。后来他更烦躁了,因为他看到一个没有排队的女人,身子有些佝偻、头发已经花白的女人。女人紧抱着叠成筒的被子,踉踉跄跄、慌慌张张地直接挤到他的面前。他看到女人在皱纹间顽强地挣扎出一双浑浊的眼,吸盘般吸附着他的脸。女人说,看病,感冒了。声音沙哑。
                  他皱了皱眉,用手指着长凳上等候着的那些人,说,都看病,都感冒了。
                  女人说,我给你钱。
                  他的眉毛马上打结,他说都给钱,这里没赊帐和赖帐的。
                  女人并不理会他的话,她把沾满灰垢的干枯的手伸进自己的胸脯,摸啊摸啊,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女人说,孩子感冒了,很严重,你快给他看看。女人轻轻拍打着怀里的被筒,露出焦急和紧张的表情。
                  女人递过来的,是一张破旧的两毛钱。他认为这张钱的年龄,应该不会比女人小多少。
                  女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一角,他垂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
                  你不要理她。坐在凳子上的一个男人说,我认识她,这附近所有的国营医院和个体门诊,没一个理她的。
                  他摆摆手,示意男人不要说下去。他轻轻地问女人,孩子病得很重吗?
                  是的,很重。女人说,你快给他看看,他们都不给他看……他很可怜,他整夜咳嗽。
                  还有呢?他问,把听诊器小心地塞进被筒。
                  不吃饭,有时候发高烧……夜里总是哭哪!女人说。
                  还有呢?他继续问。
                  就是咳嗽,发高烧,不吃饭,夜里总是哭!女人重复着。
                  啊,知道了。他抽出听诊器,是感冒,没什么大问题,开些药吧?
                  不行呢。女人说,他怕苦,他会吐药的。
                  那么打个吊瓶?他说。不行不行!女人说他很怕疼的。
                  你别理她!坐在凳子上的男人又说话了,还有这么多人等着呢!
                  你闭嘴!他冲着男人吼。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变得很激动,你闭嘴行不行?让你等一会儿不行吗?男人撇撇嘴不说话了。
                  那给他打一针吧。他朝女人笑笑,马上就好,不会痛的。他站起来,把椅子让给女人。他从药架上取下两瓶针剂,仔细看了看标签,摇匀,将封口割开,然后把药液抽进一个小的针管。你抱着他,别让他动,打一针很快的。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地揭开被筒,缓缓将一管药液推进去。不疼不疼的,他轻哄着。
                  现在你摸摸看,是不是不烧了?过一会儿他对女人说。
                  好像是呢。女人的表情终于平静下来,嘴角有了些笑。
                  回去的时候,把被子包严实点,别让他受凉。他叮嘱。
                  那谢谢你了……不过明天我还想来,你再给他看一看,行吗?女人说。
                  当然行。他收下女人推过来的两毛钱。以后呢,女人说,我想每个月都来给他看看……
                  绝对没问题的。他笑着,你什么时候来都行。
                  女人终于走了,心满意足。走到门口,女人回过头来朝他笑笑。笑得他心酸。
                  他开始给下一位病人开药,挂吊瓶。他心里想着那个故事:单身的母亲和十七岁的儿子……儿子辍学打工……摔下脚手架,死去……母亲疯了,每天抱一个被筒,到处找人给儿子看病……她总说,儿子刚满两岁……可是没有人理她……一个也没有……没有……
                  他想,被子里包的那个干瘪的、脏兮兮的枕头,应该是她儿子枕过的吧。
                  他流下一滴眼泪。
                  他想,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他答应过女人的。哪怕,他仅剩下女人一个顾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细节突出中心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特别是打针一段,把医生对病人慈爱和母亲对儿子的疼爱通过动作细节的描写淋漓尽致的凸显出来。
              B.小说通过医生的心理描写,交代了母亲因失去儿子以致精神失常的背景,使全文的故事情节更加合理,从而更有力地突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C.“流感说来就来了”……“诊所不大,靠墙放着两个并排的长凳,人们挤坐在那里,有秩序地,一个挨一个地,……”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医生烦躁的原因,没完没了的工作,让医生自己都认为自己选错了职业。
              D.善良的医生,冷漠的青年,爱儿如命的妇人,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刻画把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浓缩到了一个小小的诊所,演奏出了一曲动人心弦的人间真情之歌。
              (2)文章的题目是“诊”,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诊”的理解。
              (3)文章开头写“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结尾又写“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谈谈“他”产生这两种想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一段插入性的文字,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7. 遛 鸟
              (曹洪蔚)
                  ①在汴梁城,遛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②清晨,淡淡的薄雾中,伴着人们悠闲的脚步声,鸟叫声传来,一阵又一阵。
                  ③遛鸟也是王朝遗风。当年,宋徽宗就“颇好驯养禽兽以供玩”。由此,市井百姓养鸟遛鸟则蔚然成风。鸟儿不遛不叫。让鸟儿习惯笼养,要先习惯在喧闹扰攘的环境中与人类相处,鸟儿才会尽情地鸣叫。这样的驯化,术语叫做“压”,而生鸟至少要“压”一年。
                  ④要想养好鸟就得学会遛鸟,也就是养鸟人常说的“遛功”。单说“遛”字,便很有讲究。养鸟人不紧不慢地踱着四方步,轻携鸟笼,前后有节奏地摆动。鸟儿接触自然景色和清新空气,会慢慢消除懒惰、隐匿的毛病。同时,随着遛鸟者胳膊的摆动,鸟笼自然晃动,使鸟儿感觉好像站在风中摇晃的树枝上,双脚紧紧抓住栖杠,全身的肌肉不停地收缩与放松。经过这种晃动锻炼,鸟儿的腿脚肌肉变得发达,抓杠有力。这样,反复遛驯,就会唤醒鸟的固然本性:飞翔和歌唱。
                  ⑤汴梁人郭文昌喜欢遛一只画眉。这鸟儿不是买的,是老郭从野外捡来的。
                  ⑥老郭本不喜欢养鸟遛鸟,他喜欢钓鱼。听说老郭置办的渔具就值好几万元,可以说是铁杆钓迷。后来,老郭遇到了这只画眉。
                  ⑦那天,老郭一大早骑车到郊外垂钓。快正午时分,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如注。老郭扔下钓竿,连忙跑到附近的机井房避雨。好在这暴风雨来得急,去得也快,火辣辣的日头不久又探出头来。老郭刚走出机井房没几步,突然一只鸟儿落在老郭的脚下,那鸟儿挣扎着要飞,几次都没有成功。这是向我求助呢,可怜的鸟儿,老郭这样想着,就把那只鸟儿捧在手里。这时,鸟儿似乎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有微弱的哀鸣。看着手里的鸟儿,老郭不由得一阵心酸,眼里似乎要流出泪来。这可怜的鸟儿,像是触动了老郭的心事。老郭把鸟儿放好,手忙脚乱地收拾钓具,急匆匆地赶回城里。在朋友的帮助下,老郭救活了那只鸟儿。
                  ⑧第二天,那鸟儿就活蹦乱跳,叫声脆亮。朋友告诉老郭,这是一只野生的画眉,年岁很小,可能还没有学会野外生存本领,就离开了父母,生了病。不过,现在好了,再驯养几日,就可以完全恢复。老郭借了朋友一个鸟笼子,把画眉放进去,按照朋友指导的方法,养鸟、遛鸟,竟把钓鱼的事儿抛在了脑后。
                  ⑨这鸟儿可真耐看,一身棕褐色的羽毛,高贵大气,两双雪白的眼圈儿上的一对白眉秀气匀称,煞是可爱。还有鸟儿的叫声,清脆悦耳,让人百听不厌。老郭对这只鸟儿喜爱有加,给它起名“龙儿”。城墙根下,人们常见老郭手提鸟笼,踱步而行,口里唤声不停:“龙儿、龙儿……”那鸟儿乖巧,啼声啾啾,一路应和,更让老郭喜不自禁。
                  ⑩那天,绕城墙遛完一圈儿后,老郭把鸟笼挂在树枝上,背靠一棵古树坐下歇息。这时,走来一位年轻人,驻足鸟笼前看了一阵子,问老郭:“大叔,这是您养的鸟儿吗?”
                  ⑪老郭疑惑地点点头,算是回答。
                  ⑫“大叔,我想把这鸟儿买下,您卖吗?”
                  ⑬老郭轻轻地摇摇头,表示不卖。
                  ⑭“大叔,我仔细看过了,您养的是只野生画眉,您知道吗?”老郭站了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土,说:“知道。我从野外捡到的,能不知道它是野生的吗?”
                  ⑮年轻人说:“大叔,我是环保组织的志愿者,我想把这只鸟买下,放飞。本周是‘爱鸟周’,主题就是‘放飞失去自由的鸟’,请大叔配合。”
                  ⑯“放飞?还不到时候,也轮不到你。”老郭说完,摘下鸟笼,愤愤地走了。
                  ⑰老郭以为这事就算过去了,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可是,老郭失算了。这天,老郭把鸟笼子再次挂到树上,跑去厕所方便,折回头一瞧,鸟笼子空了,那个年轻人就站在不远处。年轻人递过来一沓钱,说:“大叔,我把您的鸟儿放飞了,这是对您的一点补偿。”
                  ⑱瞅着这个年轻人,老郭气得嘴唇直抖,然后是一阵咆哮:“自高自大、自以为是、自作聪明。放飞?一只还没有驯养好的鸟,你能保证它在大自然中健康生存吗?能吗?”老郭把钱撒了一地,倔倔地走了。
                  ⑲城墙边围拢过来很多人,他们问那个年轻人:“你了解这个养鸟的老郭吗?”原来,一年前,他唯一的儿子在一次野外探险游中不幸遇难,这孩子的小名就叫“龙儿”。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画线句子对暴风雨的环境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预示了老郭的生活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悠闲平静走向动荡激烈。
              B.小说中自称是环保志愿者的年轻人在劝说老郭无效之后,私下放走“龙儿”,并给了老郭一沓钱,说明他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考虑问题十分周到。
              C.发生在老郭和“龙儿”之间的故事曲折感人,它蕴含着作者对如何关爱生命以及现代社会人们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D.小说结尾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交代老郭唯一的儿子龙儿在野外探险中遇难,这个情节照应了老郭给鸟儿取名的悬念,有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之效。
              (2)文章围绕画眉鸟“龙儿”的命运展开故事情节,老郭的心情也发生着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将下表中的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事件老郭的心情
              第一次老郭救下画眉鸟“龙儿”    
              第二次    老郭心情愉悦;
              第三次年轻人私自放走“龙儿”    
              (3)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说说老郭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4)小说的③④两段,不避其繁,详细描写了遛鸟的“讲究”,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8. 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②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注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
              (节选自《范进中举》)(1)选文第①段,在刻画人物性格上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2)选文第①段中“飞跑”一词写出了范进的    ,“又念一遍”的原因是    
              (3)请简要说说画线部分对刻画范进起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②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来医治他的疯病,你能从这一描写中读出哪些信息?
              (5)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第2段中乡邻的各种表现,你能窥探到当时社会是什么样的世道吗?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梨一样的苹果
              耿青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 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 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的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 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 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 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选自《读者》,有删改)(1)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按要求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起因:    
              经过:    
              结果:    
              (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请从“痛苦”的含义、“令人尊敬”的原因两方面阐述)
              (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参考摘录内容[1]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批注摘录内容[2]。
              摘录内容[1]
                  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批注[1]
                  示例:“的确”“必须”,语气坚定,表现出米丘林作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精神。
              摘录内容[2]
              ①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②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
              批注[2]。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谎言里的救赎
                  ①十二岁那年的感恩节,我在大街徘徊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那些路灯揉开了惺忪的眼。作为孤儿的我,胃开始抑制不住地咕咕作响,于是鬼使神差地走向了那间黑着灯的房子。
                  ②我没费太大的力气就进入了那间房子,可只在冰箱里找到了半瓶水和一只干瘪的奶酪。我扫兴地叼着奶酪往外走,却突然发现门口多出了一个人,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那扇半开的门,满脸惊愕地看着我。当时屋子里安静极了,只有我的肚子还在咕咕叫个不停。
                  ③“……哦,瞧我这记性,今天是感恩节,对吧?”门口的老人最先打破了沉默,而且,他的问题让我感到意外。
                  ④“……是的,先生。”我的声音颤抖得厉害。
                  ⑤“那一定是我的小孙子罗杰让你过来的吧。”老人朝我微微一笑。
                  ⑥“……是的……是罗杰……”我随声附和着,心跳也渐渐慢了下来。
                  ⑦“你看,我腿脚不灵便,每年都要找人去给他送礼物,一个火鸡腿,一瓶可乐,还有一杯热巧克力,……”老人一边说一边递给了我一张十美元的钞票。
                  ⑧临走时老人说他叫汤姆森,我告诉他我叫朱利安,可我一说出来,立马就后悔了,我怎能告诉他我的名字呢。
                  ⑨老人告诉我孙子的地址是鲍勃街43号,我买了那些东西后,一个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大快朵yí      ,我还从来没有吃到过那么大的火鸡腿。
                  ⑩不久我敲响了汤姆森的家门。他先是一愣,后又对我的再次拜访很是高兴,并问我他的小孙子收到他的礼物高兴吗,我说罗杰可高兴了,那些美味的食物,他一口气就吃了个精光。老人沉默了一会,便吃力地从床底下拽出了一个小木箱子,里面是一台胜家牌手摇缝纫机,汤姆森也为我讲了他的故事。
                  ⑪他年轻时是一个裁缝,由于手艺精湛,好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有一天,一对年轻人来找他定做一件婚纱,他们给汤姆森留下了一个小盒子,要他把里面的饰品全部镶嵌在婚纱上。那些珠宝价值连城,于是汤姆森关带着那盒珠宝藏了起来。不过警察很快就找到了他,并开始对他调查。汤姆森追悔莫及,自己一时的贪念,将要毁掉他的名誉和前程,于是他便跳楼自杀,虽然事后被抢救了过来,可他却永远地失去了左腿。
                  ⑫而在开庭的时候,那对年轻人却说,盒子里的珠宝只不过是一堆装点布料的赝品而已,他们相信,汤姆森是个好裁缝。于是,汤姆森躲过了一场牢狱之灾。
                  ⑬后来,汤姆森一直都想把那个盒子还给那对年轻人,因为他知道,那的确是一盒货真价实的珠宝,他们之所以那么说,是不想毁掉汤姆森的人生,可汤姆森却再也没能找到他们。
                  ⑭这个故事汤姆森并没和别人讲过,而我想在那一刻,我们心里的某些感受完全是一样的,我之所以能够鼓足勇气并满怀感激地来到汤姆森家里,是因为事后我发现,鲍勃街43号只不过是一间普通的货栈,而那里,也没有住着他那个叫罗杰的“小孙子”。
                  ⑮后来,汤姆森的家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他教我怎样使用他那台古董缝纫机,后来,我成了一名职业服装设计师,并开了自己的公司。汤姆森临终前拍卖了那盒珠宝,并用那笔钱翻新了孤儿院,而我也没有告诉汤姆森,拍下那盒珠宝的人就是我,我会继续为他寻找那个盒子的主人,因为我想告诉他们,除了那些珠宝,那些谎言背后的救赎,同样价值连城
              (1)根据拼音在第⑨段横线上写上汉字:大快朵yí    
              (2)本文中的“我”最终成为一名成功人士,是由于老人汤姆森谎言的救赎,但也不能否认“我”本性中的良知未泯,请从文中找出两个细节加以佐证。
                   ②    
              (3)第①段划线句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4)从记叙的顺序看,第⑪⑫段是    ,其作用为                        
              (5)下列不属于小说人物“救赎”行为的一项是    
              A.那对年轻人谎称珠宝是假的来免去汤姆森的牢狱之灾。
              B.汤姆森面对警察的追问和调查,追悔莫及跳楼自杀。
              C.汤姆森用善意的谎言来唤醒“我”内心原本的善念。
              D.“我”暗暗拍下珠宝并寻找盒子主人来表达感恩之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