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最后一课

              都德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 )

              A.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B.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

              C.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D.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 2.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 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 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什么, 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 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 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人。

              ②那天, 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 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 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 循声望去, 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 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 “张晓琴, 你笑什么? ”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 “老师, 他在画你———”

              ⑤一下子, 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 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 一把抢过他的画, 圆睁着愤怒的双眼, 看着他画的我上课的样子, 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 “潘小锋, 你给我站到墙角去! ” 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开小差也就算了, 竟敢丑化老师! 明天叫你家长来。” 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 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 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 我慢慢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 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 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 可是他没有来。后来得知他因害怕父亲打他而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 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 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 坐一坐, 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你小子尽给我惹事, 骨头又痒了, 想挨揍啊———” 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 我连忙制止。

              “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 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有空就到书摊来帮我照看, 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 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老师, 您瞧, 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我朝他指的方向看去, 好几张奖状端端地贴在墙上。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画, 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 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 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 说道: “老师见笑了, 小孩子瞎画着玩, 上不了台面的。”

              我笑道: “其实, 你儿子挺有天赋的, 画得不错, 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 别说还蛮像。”

              “对不起, 老师! 我不是有意画您, 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 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 潘小锋说道。

              “潘小锋, 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学习, 可以向这方面发展, 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 我还是用老师的职业口吻教育他, “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 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 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

              “我会的, 没问题。” 他爽快地答应了。

              我欣慰地点点头, 说: “好了, 我也该走了。” 他父亲忙说道: “那我送送您吧! ”

              “不用, 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 他会有出息的。”

              告别了他父子俩, 我走在星光和灯光掩映的路上, 抬头望着天空, 繁星满天, 装饰着静谧的夜, 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 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 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 虽然小, 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 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

              B.第②段到第⑧段, 文章设置了两个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 有一定的悬念, 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以“我” 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组织全文, 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 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 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
            • 3.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词,“卜算子”和“天净沙”都是词牌名,“咏梅”和“秋思”都是题目
              B.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使用充足事实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或阐释
              C.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莫泊桑笔下的于勒、施耐庵笔下的范进都让我们难以忘记。
              D.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人们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汉江临眺》等。
            • 4.

              最后一课

              都德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 )

              A.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B.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

              C.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D.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 5.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是继唐传奇小说之后,中国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课文《狼》就选自其中。
              B.与人交往中使用敬辞或谦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用 “尊君”“令堂”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慈”称自己的父亲。 

              C.安徒生是丹麦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D.《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散文诗。前者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后者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 6.

              最后一课

              都德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 )

              A.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B.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

              C.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D.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