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扁担的一生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 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1) 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

              上好的木材→________________  →渐弯的扁担→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

              (3) 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2.
              《诫子书》《孙权劝学》比较阅读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 ②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险躁:过分急躁。  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博士:

              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

              ______

              ③静以修身,俭养德。

              以:

              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精。

              励:

              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
              (3) 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而《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4) 读了两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 3.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尔而与之(      )             为身死而不受(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孟子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认为孟子阐述的观点在今天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爱,是等不得的 (丁立梅)

              (1)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2)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短小。  

              (3)他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泥瓦工,家徒四壁,等到40岁上,才娶了她母亲。一年后,他诞生,白白胖胖的样子,像个天使,把父母自卑挣扎的心,照得水汪汪亮堂堂的。日子因他的到来,有了奔头。

              (4)他6岁那年,父亲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那时,他正在不远处的土路上玩耍,满场纷乱的脚步声,伴着惊叫声,从此,烙在他心上。他没了父亲。  

              (5)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夜幕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  

              (6)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  

              (7)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8)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和他都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

              (9)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

              (10)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  

              (11)他觉得母亲的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他心一软,说,妈,等我有空了,我带你去坐飞机。母亲低了头笑,母亲说,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他说,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   

              (12)那天,终于抽出空来,订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这一天,母亲逢人便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   

              (13)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人,问他有没有空陪着一起吃饭。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   

              (14)这天晚上,母亲却摔倒了。摔倒之后,迷糊中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15)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 

              (1) 请根据内容依次填写文章主要情节。

              母亲含辛茹苦养育儿子→__________________→儿子事业有成准备兑现承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子痛哭悔恨不已

              (2) 文章三次写到母亲的矮小,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比较A、B两个文段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A】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选自丁立梅《爱,是等不得的》)

              【B】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选自朱自清《背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 6.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叮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A_______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B__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C_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D_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1) 请你给这几段文字拟写一个小标题。



              (2) 在横线上填上与课文一致的词语。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


              (3) 文中“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4) 选文中两次写到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 选文中父亲的话语有怎样的特点?试举例分析。

            • 7.

              苏醒中的母亲

              张抗抗

              ⑴年近八十高龄的母亲,长期患高血压,令我一直牵挂悬心。2009年秋天的一个凌晨,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父亲打电话告诉我,母亲猝发脑出血,已经及时送往医院准备手术。

              ⑵飞机在黑暗中上升,穿越浓云密布的天空,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安装在飞机上的零部件,没有知觉,没有思维。我只是躯体在飞行,我的心早已先期到达了。

              ⑶走进重症监护室最初那一刻,我竟然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了——仅仅只是一天,脑部手术后依然处于昏迷状态的母亲,整个面部都萎缩变形了,口腔、鼻腔和身上到处插满了管子,头顶上敷着大面积的厚纱布……手术成功地清除了母亲大脑表层的淤血,家人和亲友们都松了口气。然后是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整日整夜地守候,焦虑而充满希望地等待,等待母亲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每天上午下午短暂的半小时探视时间,被我们分分秒秒珍惜地轮流使用。我无数次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呼唤:妈妈,妈妈,您听到我在叫您么?妈妈,您快点醒来…… 

              ⑷等待是如此漫长,母亲沉睡的身子把钟表的指针压住了。那些日子我才知道,“时间”是会由于母亲的昏迷而昏迷的。

              ⑸两天以后的一个上午,母亲的眼皮在灯光下开始微微战栗。那个瞬间,脚下的地板也随之战栗了。母亲睁开眼睛的那一刻,阴郁的天空云开雾散,整座城市所有的楼窗,都好像突然一扇一扇地敞开。然而她不能说话,只能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她的意识是模糊的,只能用茫然的眼神注视我们,那个时刻,整个世界都与她一同沉默了。

              ⑹母亲开口说话,是在呼吸机停用后的第二天夜晚。我悄悄走到妈妈床边,说:“妈妈,是我呀,抗抗来了。”

              ⑺由于插管子损伤了喉咙,妈妈的声音变得粗哑低沉,她复述了一遍我的话,那句话却变成了:“妈妈来了。”

              ⑻我纠正她:“是抗抗来了。”

              她固执地重复强调说:“妈妈来了。”

              ⑽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妈妈来了”——那个熟悉的声音,从我遥远的童年时代传来:“别怕,妈妈来了。”——在母亲苏醒后的最初时段,在母亲依然昏沉疲惫的意识中,她脆弱的神经里不可摧毁的信念是:妈妈来了。

              ⑾妈妈来了。妈妈终于回来了。

              ⑿母亲的语言功能一天天开始恢复。在病床上长久地输液保持一个姿势让她觉得难受,她便不停地转动头部,企图挣脱鼻管。输氧的胶管常常从她鼻孔中脱落,护士一次次为她粘贴胶布,并嘱咐她不要乱动。她惭愧地说:“是啊,我怎么……怎么老是要做……这个动作呢。”她断断续续地用复杂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⒀若是问她:“妈妈,今天有哪里不舒服吗?”她总是回答说:“我没有不舒服。”真是难以想象母亲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她只是静静地忍受着病痛,我从未听到过她抱怨,或是表现出病人通常的那种烦躁。灾难过后的母亲,意识与语言的康复依然十分艰难缓慢。她明明是醒过来了,但我时常觉得她好像还在一个长长的梦里游弋。但她天性里那种纯真、善良,却始终被她无意地坚守着。

              ⒁一天,母亲也许是听见了不知何处传来的乐曲声,她说:“敞开音乐的大门,春天来了。”

              ⒂母亲要做脑部CT,她躺在可移动的病床上,护工推着床下楼,经过医院的小花园。母亲望着天空说:“今天真是丰富多彩的一天呀!”那一刻,她笑了,笑容使得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                    

              ⒃母亲永远都在赞美生活。在她的内心深处,没有怨恨,没有忧郁。即使遭受如此病痛,她仍如同一生中的任何时候,坦然承受着所有的磨难,时时处处总是为别人着想。即使在她大病初愈脑中仍然一片混沌之时,她依然本能地快乐着,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

              ⒄母亲终于重新站立起来,几乎奇迹般地康复了。

              ⒅我想,一个人刚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在理智思维尚未健全的状态下,她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思维和行为,应是她心中最坚实的内核与底蕴。于是我写下了这些。

              (1) 本文记叙了母亲在病中不同阶段的状况,也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不同阶段

              母亲的状况

              我”的心理感受

              昏迷中

              初醒时

              感动

              康复中

              母亲的语言功能渐渐恢复并重新站立起来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A.请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⑼段画线句。

              她固执地重复强调说:“妈妈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请赏析文章第⑾段中 “妈妈来了。妈妈终于回来了”一句中“终于”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⒂段写道:“那一刻,她笑了,笑容使得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               ”,请结合语境描写母亲此时的神态。

              那一刻,她笑了,笑容使得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                                                                       

              (4) 请结合文章,谈谈对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

              她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思维和行为,应是她心中最坚实的内核与底蕴。

            • 8.

              下列各句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要把文字工具熟练地掌握起来是很困难的。
              变换句:要把文字工具熟练地掌握起来,不是很容易的。
              B.原句:不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
              变换句:怎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呢?
              C.原句:这东西价钱便宜,质量也不错。
              变换句:这东西价钱不贵,质量太好了。
              D.原句:这个秘密终于被我发现了。

              变换句:我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

            • 9.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 ③ 。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必先其心志  __________________    (2)人过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士 _________________    (4)国外患 _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一)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加横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4)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影\布石上
              D.盖\竹柏影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