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救救濒危土壤       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新近开展的一项研究可能会让某些人重新思考“像泥土那么普通”这种说法。一篇发表在《生态系统》杂志上的论文指出,某些土壤就像某些动植物一样已变得越来越罕见,而且有永远消失的危险。这些研究人员发现,美国有508种濒危土壤。在6个州,超过一半以上的珍贵土壤面临消失的危险。其中,情况最严重的是印第安纳,其濒危土壤所占比例为82%;其次是艾奥瓦,濒危土壤比例为81%.濒危土壤的热点地区大多在美国的农业中心区。
                      这些研究人员还发现,31种土壤事实上已经消失,因为他们几乎全部被转换为耕地或其他用途。
                     人们为什么要担心这些未开垦的处女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自然资源学院的生态系统学教授罗纳德•阿蒙森说,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与依靠它生存的动植物息息相关。珍稀的土壤(比如酸度极高或养分含量很低的土壤)会出产珍稀的植物。比如:加利福尼亚艾奥尼附近一块非常古老且缺乏养分的土地上生长着四种珍稀植物。在美国的其他任何地区都不曾发现这些植物。
                     但是,耕作却促使微生物把土壤中的有机质迅速代谢为食物,从而改变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性质。这种对土壤的干扰会影响到赖以为生的动植物。
                     阿蒙林说:“被耕作的土壤就像被驯化的动物。它与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祖先有相似之处,但其特性已经发生巨大而深远的变化。”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救救濒危土壤”的呼吁?
              (2)为什么要保持土壤的多样性?
              (3)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被耕作的土壤就像被驯化的动物”这句话的?
              (5)解决地球上急剧膨胀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和保护原始土壤之间确实是一种矛盾,请你帮忙想一个解决的办法。
            •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动物的自我意识
                  ①我们与动物如何相处?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也许最终落脚点,不是在道德层面,而是取决于我们的科学研究水平。让我们感到幸运的是,道义和科学这两条路正在越走越近,有些人正试图通过科学,来解放那些有可能会为科学献身的动物们。
                  ②2012年7月,一群神经系统科学家聚集在剑桥大学,煞有其事地签署了一份宣言。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宣布,章鱼、鸟类和很多动物,也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
                  ③从某种程度上,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存在,是我们不会被人造机器人取代的关键。正因为如此,其他非人类物种是否能拥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往往决定着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
                  ④1970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做了一项实验,实验者将4只猩猩放在了镜子前。一开始,黑猩猩以为镜中的映像是别的黑猩猩,它们或怒目相向或视而不见。三天后,它们开始对镜梳妆,表明已察觉镜中的黑猩猩可能是自己。10天后,实验者将其麻醉,把红点染在它们的前额和耳尖,待黑猩猩清醒后,记录它们对着镜子触摸红点的次数。结果发现黑猩猩会反复触摸红点,说明它们已经知道镜子里的是自己。
                  ⑤只有黑猩猩、海豚和人具有自我意识的观点,曾一度保持了36年。虽然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孜孜不倦的在各种动物面前摆上镜子,但均以失败告终。直到2006年,一头名叫“快乐”的亚洲雌象才带给了他们惊喜,证明并非只有黑猩猩、海豚这些动物才有自我意识,大象也具有自我认知能力,也会照镜子!
                  ⑥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数动物缺乏体会嫉妒、移情和内疚等高级情感的自我意识,因为这些情感远比愤怒、欲望或高兴等与即时反应相关的情感复杂。而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却发现,狗不愿看到主人对其他动物,尤其是其他的狗表现出关注,当主人把新男友或女友带回家时,他们也会表现出抵触情绪。
                  ⑦此前研究人员还对牛、马、猫、羊等动物进行了类似研究,结果表明,动物的自我意识远远超出人的意料。英国朴茨茅斯大学从事动物情感研究的心理学家保罗•莫里斯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说:“我们发现狗、马,可能还有其他很多动物的情感比我们预想的丰富得多,它们同样会表现多种简单的情感形式,而之前我们以为只有灵长类动物才具有这样的高级情感。“
                  ⑧当一群科学家聚集在剑桥大学,签署那份题为《关于非人类动物存在意识的剑桥宣言》时,他们便已经决定,不再轻易把动物绑进实验室。
                  ⑨或许对于喜爱动物的人来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不仅可以挽救动物的生命,也可以救助他们的尊严和灵魂。
              (1)阅读文章第②段,说说加点词语“煞有其事“的含义。
              (2)文章中第⑥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手法?其说明作用是什么?
              (3)文章列举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动物具有自我意识?请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
              (4)请联系全文并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与动物如何相处?
            • 3. 人体干细胞中的“孙悟空”
              曹楷
                  ①“美猴王”孙悟空可谓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拥有“七十二变”的能力。其实,在人体中有一种细胞叫做间充质干细胞,其变换自己的本领也毫不逊色于孙悟空。
                  ②众所周知,感冒发烧是因为身体发了炎,产生了炎症。不仅如此,其实在人类大部分严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例如肝硬化、糖尿病,甚至包括癌症,炎症都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间充质干细胞就可以根据炎症的强弱大小,或者炎症发生的部位,来变换自己的性质,发挥自己不同的功能:它可以消炎,也可以促炎,它可以招募其他“伙伴”一起促进组织生长,也可以“学雷锋”做好事进行组织修复。
                  ③那么什么是间充质干细胞呢?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成员,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强大分化潜能。同时,间充质干细胞拥有其他干细胞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它还具有向损伤组织定向迁移并根据具体环境来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这使其在临床应用上表现了巨大的潜力。
                  ④间充质干细胞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人体内环境复杂多变,在不同炎症情况下,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不同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具有这样一种可塑性,即它就像炎症环境的一个调和剂:当炎症反应加强时,间充质干细胞就会抑制免疫反应;当炎症反应减弱时,间充质干细胞反而可能促进免疫反应。
                  ⑤癌症是现今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被认为是一种永不能愈合的创伤。而间充质干细胞就像一颗子弹一样,能够定向向创伤炎症部位迁移,所以在肿瘤的发生生长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会定向迁移到肿瘤部位。科学家将其作为携带抗肿瘤药物的载体,从而实现有效的肿瘤治疗。
                  ⑥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由于其不仅具有干细胞固有的增殖分化能力,还独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所以在临床炎症疾病的治疗中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间充质干细胞这个“孙悟空”一定能够被科学家更深入地发掘和控制利用,成为干细胞中的明星细胞,广泛应用于炎症疾病的临床治疗。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8月31日)
              (1)为什么说间充质干细胞“其变换自己的本领也毫不逊色于孙悟空”?
              (2)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现今”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癌症是现今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被认为是一种永不能愈合的创伤。
              (4)第④段与第⑤段的顺序不能调换,为什么?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活中的阻燃剂
                  ①坐车上下班、使用电子设备、在写字楼里工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伴随这一生活方式的是塑料、泡沫材料的广泛使用。这些材料在带给我们舒适的同时,也存在着大灾隐患。在易燃材料中,加入“阻燃剂”,使其成为难燃材料,是从源头控制火灾发生的重要手段。
                  ②阻燃剂是赋予易燃聚合物难燃性的功能性助剂,主要是针对高分子材料的阻燃设计的。它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与电气设备、家具以及建筑物和建筑材料四个领城,每天我们都与它“形影不离”。电脑的电路板上涂有阻燃剂,手机塑料外壳上涂有阻燃剂,电影院和剧院座椅以及汽车座椅使用阻燃剂,公楼外墙保温材料也涂着阻燃剂。这些物品大都使用了高分子材抖或聚合物(塑料、橡胶、化纤、涂料及粘合剂等),有些材料甚至被称作固体石油,“一点就着”。所以,各国相关防火法规和标准都强制规定电子设备、建筑、交通工具中相应塑料部件“必须’满足阻燃防火要求,也就是必须添加阻燃剂。
                  ③2009年由英国政府进行的Greenstreet Berman研究表明,自英国为提高消防安全要求而颁布《家具与室内陈设消防安全法规》后,在2002年至2007年间,火灾死亡案例年均减少54例,非致命烧伤案年均减少780例,火灾事故年均减少1065例。
                  ④一般来讲,在阻燃剂中有机阻燃剂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而溴系阻燃剂在有机阻燃剂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溴系阻燃剂使用方便,可在纺织品(聚酯、粘纤、混纷、棉、纯涤品)后处理中直接添加,在常温下完成全过程整理。然而,虽然溴系阻燃剂在保护人类的生命材产安全方面功不可没,但也在“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人体。
                  ⑤科学界对于含溴阻燃剂健康影响的担心,首先来源于一个针对瑞典母亲乳汁中多溴联苯醚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瑞典母亲乳汁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一直处于递增趋势,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吴永宁课题组在我国食品和母乳中检侧到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2013年5月,联合国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禁止使用六溴环十二烷这一禁令。世界各国都必须为此展开行动。
                  ⑥然而,在新型阻燃剂被证明可靠之前,韩颂青(溴科学与环境论坛中国工作组博士)并不建议盲目进行替代。“不仅没有必要,反而可能存在新的风险。”
                  ⑦相对于应用历史久远的溴系阻燃剂,其他类型阻燃剂的毒理及时环境的影响研究较少。阿姆斯特丹大学2013年开展的“新一代阻燃剂的生命周期反应”表明,卤系阻燃剂的替代品往往缺乏足够的生态毒性测试。比如,2010年松下电器就曾经为迎合无卤要求而在其冰箱产品中使用红磷阻燃剂替代溴系阻燃剂,结果造成火灾隐患而不得不在当年召回36万台冰箱,并在更换的部件中重新使用溴系阻燃剂。
                  ⑧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完全禁用溴系阻燃剂在某些领城是不现实的。对阻燃剂的正确使用和监管依然任重而道远。
              (摘自中国科技网,有翻改)
              (1)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两例分析其作用。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概括说明。
              (4)现实社会中常有火灾发生。请你结合本文说说怎样降低火灾发生领率。
            • 5. 记叙文阅读。
              阅读《凶手WiFi》文,回答下列各题。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⑥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5)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 6. 阅读《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回答下列各题。
              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
              胡龙成
                  ①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活动范围比较小,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往来比较少,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居民由于气候、地形、水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不同,反映在人体上也有高矮、胖瘦、黑白等方面的差异。后来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他活动的进行,这些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没有彻底消失。
                  ②首先,从身材方面来看,存在北高南矮的现象。80年代统计资料指出,当时北方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上,南方的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下。产生高矮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活动和饮食。居住在北方草原和高原地区的居民,以游牧为主,在生产和生活中很少负重,出门大多骑马、乘车或步行,腿部长而直,食物以肉类、奶制品为主,身材一般比较高大;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居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经常肩挑背驮,主要交通工具是船、竹排等,手臂发达,腿粗短,食物以大米等粮食为主,身材相对来说要矮些。
                  ③其次,从体型方面来看,存在北胖南瘦的现象。产生胖瘦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气候条件。北方气温比南方低,尤其是冬季,十分寒冷,加之白天时间短,风雪天气多,居民室外活动少,消耗的体力不多,有利于积累脂肪;南方气候温暖,生产活动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居民活动量大,消耗的热量多,不容易积累脂肪。其二是饮食结构。北方人的饮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尤其在牧区,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使人容易发胖,而发胖又能更好的适应严寒的环境;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居民有喝茶吃稀饭的习惯,体内不容易积累脂肪,显得精瘦,瘦俏的身体更有利于散热。
                  ④再次,从五官方面来看,北方人和南方人也存在着差异。北方人的鼻梁直而长,鼻孔比较狭窄。例如黑、吉、辽等省的人鼻端平均宽度为38mm.这种鼻型可使北方冬天的干冷空气在吸入肺部之前,与鼻腔黏膜充分接触,既可以预热,又增加了湿度,起到保护肺部的作用;南方人鼻梁没有北方人直,软骨向上翘的比较多,鼻孔比北方人宽。例如粤、桂等省居民鼻梁的平均宽度为40mm,短而宽的鼻孔,有利于散热驱湿。南方气候湿润,风沙少,眼睛的开度大,外形显得大而圆;北方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多风沙天气,眼裂较狭长,上眼皮不显横纹,双眼皮少,泪阜被蒙古褶遮住,以免风沙吹入眼中,并保证眼球表面湿润。
                  ⑤最后,从皮肤颜色的深浅来看,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有很大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与太阳的辐射有关。南方纬度位置低,太阳高角度大,紫外线辐射比较强,深色表皮能将大部分紫外线吸收,使皮肤下面的组织不会受过多紫外线的照射而损害,因此南方人体肤色较深;北方纬度位置高,太阳低角度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比较少,而适量的紫外线有利于人体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浅色皮肤有利于吸收紫外线,所以北方人的肤色一般都比较浅。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和地势有关。东部山地丘陵区雨水充沛,树林茂盛,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削弱了太阳的辐射,人体接受紫外线比较少,皮肤比较白;西部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不足,人体中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红细胞增多,加上紫外线和风沙的刺激,皮肤颜色比较深。
                  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自然环境没有绝对界限,反映在人体特征方面也是逐渐过渡。例如,江淮地区,地处南北的过渡地带,这里的男子既有北方的高大剽悍,也有南方的精瘦刚强;女子既有南方姑娘纤细婀娜的身姿,又有北方姑娘白皙红润的皮肤。
              (选文有改动)
              (1)请概括回答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人体特征存在的差异?
              (2)指出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3)造成北胖南瘦现象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人体特征差异在逐渐缩小?
            • 7.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阳驱动”2号
                  ①近日,一则关于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的消息被广泛报道--2014年6月2日,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2号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讷成功首飞。它是瑞士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的升级版,也是迄今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太阳能飞机。
                  ②早在2003年,有人提出设计一种无人驾驶的高空、低速遥控太阳能飞机,白天飞行时利用取得的太阳辐射能尽量爬高(或贮能于蓄电池内),夜间利用高度作滑翔飞行(或由蓄电池取得能量).这样依靠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可维持长时期的飞行。这样的飞机可首先用于气象观测和侦察任务。2003年贝特朗•皮卡尔提出了太阳能飞机环球飞行构想,计划驾驶太阳能飞机,经过5次起降实现环球昼夜飞行。
                  ③由瑞士人研发的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Solar Impulse)号在过去两年中先后完成了瑞士至比利时以及横穿美国东西海岸的飞行壮举,充分证明了太阳能在航空领域的前景。“太阳驱动”号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飞机,现在,“太阳驱动”的继任者“太阳驱动”2号(Solar Impulse 2)号已经正式亮相。新一代飞机的性能更加强大,机翼上搭载了17238块太阳能电池板。比第一代飞机多出5000块电池,用以吸收并储存更多太阳能。 拜此所赐,安装电池的飞机翼展也更长,“太阳驱动”2号的翼展甚至超过了波音747客机,它的翼展达72米。由于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因此“太阳驱动”2号的重量仅有2.3吨,相当于一辆普通轿车。
                  ④一直有人好奇,作为依靠太阳能作为能源的飞机,到了夜里怎么办呢?安德烈•博尔施伯格表示,“太阳驱动”2号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机翼上安装有17248块超薄、高效太阳能电池板,在飞行中无需一滴燃料,白天飞机将爬升到28000英尺(约8500米)的高空沐浴阳光,补充电力,夜晚则下降到16000英尺(约4900米)进行巡航,飞行速度大约40英里/时(约64公里/时),仅依靠阳光就能实现昼夜飞行。
                  ⑤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低能耗的航空飞行,使人们意识到一个能源可持续的新时代就在眼前。研究显示:太阳能飞机的到来,引发的将是能源领域的变革。
                  ⑥当然,要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攻克很多技术问题。首先,以续航能力来说,太阳能飞机的惊人续航能力来自不竭的阳光,理论上讲,只要在白天能追上地球自转的速度,太阳能飞机就可以永久飞行下去。但要追上地球的脚步,需要以接近音速两倍的速度飞行,这恐怕只有超音速科技才能尝试。第二,太阳能飞机要挑战黑夜,也可以从电池上做文章:只要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转换率够高、蓄电池的能量密度够大,太阳能飞机实现永久飞行就非遥不可及。第三,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能源消耗和机身重量,“太阳驱动”2号座舱内的设计可以用简陋来形容,没有空调和暖风机,甚至连厕所也是集成在驾驶座位下部。由于白天和夜里的飞行高度不同,导致飞机里的温差较大。为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飞机没有安装加热设备,这对飞行员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这意味着他们要忍受30度到零下20度的极端温度。
                  ⑦太阳能飞机驾驶员皮卡尔认为,太阳能动力飞机的商业价值将在未来几年内体现出来。事实上,这个项目的重点并非对航空技术的探索,它更多是一个能源项目。如何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可持续应用,或许才是这个项目关注的焦点。瑞士探险家贝特朗•皮卡尔和安德烈•博尔施伯格当天还宣布,将于2015年3月驾驶这架飞机开始首次环球飞行,以海湾地区为起点,经阿拉伯海,进入印度、缅甸、中国,然后跨越太平洋前往美国,再飞往南欧和北非,最终回到起点,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太阳能飞机。
              (1)概括选文②③④段的说明内容。
              (2)选文三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⑤段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太阳驱动”2号目前在技术上存在哪些问题?
              (5)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瑞士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是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太阳能飞机。
              B.由于采用高科技的材料,所以“太阳驱动”2号的重量轻。
              C.目前“太阳驱动”2号只能传达一种环保理念,还无法实现商业化运营。
              D.短时间内,“太阳驱动”2号就将进行首次环球飞行。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王远
                  “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1)“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概括三点即可)
              (2)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
              B.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
              C.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
              D.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
              (4)从“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之旅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当生物特征成为支付方式
                  ①科技的发展,让支付手段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方便。想象一下,将来有一天,你在商店购物,结账时仅需伸出食指扫描一下指纹就可以完成付款。过去,类似的情景只能在科幻电影里看到,如今,利用生物特征进行支付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②货币在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经历了数次形式上的演变。19世纪以来,人们就对货币形式的变化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了取代现金,信用硬币最先出现--一块小型金属磁盘,能将客户的收入和信用账户绑定,这种硬币后来演化为银行卡和信用卡,在替代纸币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上个世纪末,随着网络的普及,移动支付开始融入生活,时至今日,手机已经变身为功能最丰富和强大的“钱包”,人们可以拿着手机在各种识别器前晃出“滴滴声”,或者用摄像头拍摄二维码,抑或在聚餐时摇一摇把付钱的事转给朋友。
                  ③随着支付手段的便利化,一些安全隐患也随之浮出水面:比如信用卡被盗刷、网上支付密码失窃等,如何做到支付时既方便、又安全,不少科技公司致力开发的新型身份识别技术有望成为解决支付安全的有效手段。目前,支付行业的共识是,生物特征识别将引领移动支付的浪潮。
                  ④所谓生物特征,即每个人的身体可提供的唯一特征,这些特征通过一系列算法形成“唯一性”的标识,系统通过核对标识来进行判定和操作。生物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令人向往,因为它在便捷性和安全性上无可取代,造假和盗用将变成一件很难的事情。当指纹、人脸、声纹、视网膜、指静脉识别都可以作为常规的支付方式时,消费将更加方便、更加安全,无论消费者是在线上还是线下。
                  ⑤未来物联网中的支付,或许将借助多种微型线缆、传感器和处理器进行认证和追踪,然后与更多样的货币进行交互,包括积分、货币化的个人声誉和数据等。但在当下,这些生物识别的支付手段仍存在实施难度,毕竟生物体征识别在采集阶段就需要昂贵的配套设备,支付时也需要相应的识别仪器,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这种新技术“变现”的速度。
                  ⑥随着网络支付、生物识别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去现金化”的讨论也如火如荼。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对“货币的未来”进行了权威研究,在对1012名互联网专家和用户的调查中,65%的人认为,“到2020年大多数人将完全采用刷智能设备的支付方式,人们几乎不再需要现金或信用卡”;33%的受访者认为,人们不会完全信任移动支付,货币也不会完全变成数字化形式,终结现金恐怕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⑦不过,现代科技化腐朽为神奇的案例比比皆是,电动汽车、清洁能源、智能手机等,都经历了从神话变成现实的过程,无现金社会并非没有可能,据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乞丐最近都开始自备刷卡机了。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1)请结合文章谈谈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第⑥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两种并分析其作用?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未来物联网中的支付,或许将借助多种微型线缆、传感器和处理器进行认证和追踪,然后与更多样的货币进行交互,包括积分、货币化的个人声誉和数据等。
            • 10. 海底飞船    ①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海底飞船”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试验。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99.8%的洋底。
                  ②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
                  ③我国这一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长8米,宽3米,高3.4米,是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海底飞船”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小鲸鱼,能容纳3个人: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它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就可以工作了;它的两只机械手,可以抓取75公斤的矿物。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2个配重块,同时向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量,使它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达到7个小时。
                  ④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和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1991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1994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发现了多种热液生物,具有代表性的有虾类、贻贝类、鳗类等生物群。在深海地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6200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现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
                  ⑤在军事上,载人潜水器可以直接为建设海底军事基地服务,还可以直接参与现代水雷战,完成潜艇救生和水下捞救等任务。
                  ⑥在21世纪,加快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把我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是
                 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1)文中“海底飞船”具体指的是:    
              (2)选文条理清晰,第③段说明的内容是:    
              (3)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方法,说明了    (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4)请分析“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5)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链接材料一:中国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指出:深海基础研究是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深海研究不只是人类了解地球亟待填补的空白,也是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之所系。
                 链接材料二:海洋地质专家估计,海底储存着约1350亿吨石油,近14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海底还沉积着极为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铀的储藏量高达40亿吨,是陆地上的2000倍。
                 链接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又难以解决的热点多发生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争议的岛礁近1000个。21世纪,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国外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提醒我们:“在中国海区,有70%以上的地区存在着危机!”
            0/40

            进入组卷